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视窗

河源中等职业教育提质扩容,对接河源产业

中职成为学生追梦起点

2022-10-17 10:04:24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邹茹玉

“我妈妈也是职业中专毕业的,她的成功经历告诉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将职业教育作为自己梦想的起点。”国庆假期结束,河源市黄岗职业技术学校2022级电商专业(3)班的学生杨子言满怀期待地返回校园,她对自己接下来的学业与就业充满信心。

今年,我市将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扩容列入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经过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作为,全市新增4200个以上学位,经过优化专业布局、加强校企合作等举措,我市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提质扩容显见成效。

多举措扩容,

增加逾4200个中职学位

9月份,我市中等职业(技工)学校陆续迎来新生报到。和杨子言一样选择了读中职实现追梦理想的学生,今年持续在增加。新开办的市科贸职校和市黄岗职校两所中职学校也如期开学。据统计,今年秋季全市13所中职学校入学人数13937人,3所技工学校入学人数3377人,合计17314人。

针对此前全市中职学位不足问题,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河源市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学位供给行动方案》,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通过新建、迁建、扩建、联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方式,多措并举,增加全市中职学位供给,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条件。

据了解,目前我市推动东源卫生职校迁建,河源理工学校、市卫生学校、河源技师学院进行了扩建扩容,河源理工学校与连平职校联合办学,新设2所民办中职学校,于今年秋季增加了4200个以上学位,很大程度满足了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需求。

调整专业布局,

对接我市产业结构

今秋开学,河源理工学校将25个专业精简、整合成20个专业,从而让专业设置更科学、合理、规范,更加贴近社会、企业用人需求。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布局,指导中职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学校之间错位发展格局,逐步降低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重复比例。

其中今年秋季学期,我市撤销了6个专业,新设了14个专业,新开办的2所中职学校也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等16个与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开设有13个大类50个专业,这些专业主要聚焦河源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百亿级水经济产业、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现代高效农业等“五大产业”,聚焦“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很好地对接了我市的产业结构。

此外,我市通过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和中职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等举措,发挥示范引领,推动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首次将中职学校列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统一招生平台,进一步规范了中职学校招生秩序。这一系列措施,使我市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大幅提升了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

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

近日,河源技师学院西可教学点揭牌,同时西可冠名班正式开班。据悉,这是该校“校企携手育匠人”的又一行动,拟通过校企合力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该班学生麦嘉颖认为能在企业这个大熔炉里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这是技能成才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我市职业院校按照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积极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围绕企业实际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在具体做法上,我市职业院校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与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推行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搭建了良好平台。其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其中河源理工学校与500多家企业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市卫生学校先后与38家企业或医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共同培养卫生类技术人才。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