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提质量 立德树人结硕果
河源中学今年高考特控线上线908人
■学校精心组织的《红楼梦》专场课本剧大赛,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学校领导带头上党课、思政课,注重思想引领,夯实基层堡垒。
■河源中学借助省内名校优质资源,推进高考备考工作。
河源中学良好的备考体系,让许多学子得以成功冲刺高等学府。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育人,党建为魂。河源中学党委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更新育人理念,把握育人方向,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全面推进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取得累累硕果。
2004年以来,河源中学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学校每年都有优秀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录取,尤其是2018年以来每年录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在3人以上;已先后成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优质生源基地。今年高考,河源中学特控线上线908人,实现了连续第19年大幅增长。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烨华
河源中学高考再次全线飘红
据了解,河源中学考生舒畅高考成绩总分700分,位列今年物理类考生全省第6名,已填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潘飘熠高考成绩位列历史类考生全省第73名;安懿在省音乐学类合成总分588分,全省排第12名,中央音乐学院校考音乐学第7名,有望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黄灵瑜美术类合成总分569分,有望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张祺已经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录取,也是河源中学近几年来第4位被某空军航空大学录取的学生。
河源中学今年高考成绩高分层人数、整体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位居粤东西北前列。物理类、历史类全省前100名中,河源中学有3人;全市物理类考生前20名中,河源中学占19人,全市历史类考生前20名中河源中学校占16人,预估有5人上清华北大线;总分600分以上的有236人,预计上线中山大学人数104人;特控上线(相当于原重点本科)人数908人(今年实际参加高考人数1243人);学校物理类创新班高考总分平均分643.1分,历史类创新班高考总分平均分593.3分。作为山区市的一所重点中学,面对珠三角众多名校的激烈竞争,尤其是今年高考数学科难度增大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辉煌成绩,是河源中学办学水平达到新高度的体现,也是河源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抓实党建工作 引领学校发展
3年砺剑,7月扬眉。百年老树,结出累累硕果。河源中学今年取得学校史上最好的高考成绩,这源自于学校百年来的深厚积淀,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河中人的初心和坚守。
近几年来,河源中学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全面推进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该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实思想引领,夯实基层堡垒。一是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委“第一议题”“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思政课。二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实施“百名党员访千家、百名党员帮百生”等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三是持续开展“五联系五照亮”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即:一个支部联系一个年级、照亮一个级组,一名支委联系一个备课组、照亮一个团队,一名党员联系一个班级、照亮一间教室,一名党员联系一名青年教师、照亮一个人生,一名党员联系一名贫困学生、照亮一个家庭。四是积极开展党员“三亮三比”创先争优活动,即“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比勤快、比满意(学生满意度)、比成绩”,擦亮党员的先锋模范底色。
河源中学党建工作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联动、深度融合,有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河源中学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帮助教师成长、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河源中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党员领航”工程,安排1名党员结对联系1至2名非党员,实现党员带全员,以点带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实施“蓝青工程”,师徒结对帮扶。三是制定“1年站稳讲台、3年崭露头角、6年成为骨干教师、10年成为市级名师”的培养机制。四是全力支持老师“走出去”,到省内外名校学习交流,鼓励支持参加全国各地各类教育培训、高端教育学术论坛、新高考原创命题大赛等;全力支持老师主持课题研究、成立名师工作室,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等。五是感情留人。学校推出了一系列的暖心举措,极力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让教职工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关心,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搭建学生活动平台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河源中学全力抓好学生学习成绩,努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学生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新闻周刊,了解时事动态,关注社会生活。二是以国家各类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政内容,人人上好思政课,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与祖国同频共振。三是每年举办“四节”(即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开展“五大赛”(即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文学类、学科类)。四是实施社团(共35个)课程化,做到有教师指导、有场地、有内容。五是开展每天“三操”(即课间操、眼保健操、下午跑操)活动,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六是精心组织市内外研学、劳动实践等,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徐枫教授上“碳达峰、碳中和”等各类前沿专题讲座共8场,紧扣社会脉搏,拓宽学生视野。
为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河源中学高一年级在6月15日举办了《红楼梦》专场课本剧大赛。本次课本剧表演的11个节目按照《红楼梦》的章节顺序轮番上演,将小说中的故事通过创意独到的理解、齐心协力的演绎搬上舞台,为师生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此次课本剧表演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大大增强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系列活动的开展既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更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的成长,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体现在高考方面,除普通类高考成绩显著,音乐、美术、空军招飞等全面开花结果。
举全校之力 抓好新高考
2022年是广东实施“3+1+2”新高考的第2年,对山区考生而言,备考形势极其严峻。河源中学提出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全力备战新高考。一是从严管理、精准备考、抓早抓紧抓实。二是加强集体备课,从原来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调整为每周两备(先核心备,再集体备)。三是“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北京、广州、深圳九科备考专家分两轮到校指导师生备考复习,并安排高三老师分期分批到河北、山东、湖南等名校学习取经。四是加强与全国全省名校联考、联评、联研。
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2023年起,广东省将实行新课标和新教材下的新高考,这是一轮全新的高考改革。为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竞争形势,河源中学多措并举,除传承优秀做法和加大自身研究外,还不断开拓创新和勇于实践,如率先借助省内名校优质资源,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分别与省内名校进行学业水平质量联合测评等,以更好地推进新一轮高考备考。河源中学参与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牵头组织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珠海市第一中学、国华纪念中学、湛江市第一中学、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等8所学校进行的学业水平质量联合测评。河源中学高二年级充分利用此次联合测评的机会,多次召开相关专题会议,充分研究新课标、新课程对教学工作的相关内容,经过近2个月的素材研究和教学实践,圆满完成此次联合测评工作。联合测评结束后,河源中学高二年级充分利用联考数据,结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相关要点,进行全方位的教育评价改革尝试,分析把握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为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数据。
强化安全责任 打造平安校园
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河源中学牢固树立“抓预防就是抓安全、除隐患就是保安全、强责任就是保稳定”的理念,全员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
河源中学强化安全责任,打造平安校园。一是加强师生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二是做到“三全”管理,即全员、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落实“四必”安全责任,即上课必检查、离校必联系家长、逢会必说安全、逢活动必讲安全”。三是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心理教育培训,邀请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心理专家赵静波博士为行政领导及班主任开展培训,并为学生举办心理讲座,舒缓学生学习压力。此外,安排专人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全力做好疫情及各类传染病防控,加大对食品卫生、用水用电、消防设备、实验药品等监管力度。
通过努力,全体教职工岗位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学校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细化,努力形成学校安全工作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人人尽职的局面,杜绝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河源中学校长吴佑宽表示,在新的起点上,河源中学将继续在党建工作、安全管理、教育教学、高考备考、“三新”(即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研究、师德师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深入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育人新模式,为河源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