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
让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学校校门
■学生技能大赛活动现场
■学生技能大赛幼儿舞蹈创编
2022年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计划表
详情请扫二维码
■咨询热线:0762-5632100(招生办)15811629188(钟老师)
■学校地址:和平县城教育路育才新村1号
■校园一角
核心提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和平中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有着46年历史积淀、不断提升办学品质的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下称和平职校),已成为和平中职教育的一扇亮丽之窗。
和平职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6年,是由和平开放大学、和平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平县社区学院组成的综合性学校,2011年1月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市唯一一所被评为县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进修学校,如今的和平职校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每一名学生都在这里夯实文化基础,苦练专业技能,力争成为未来的能工巧匠。
满足多元需求
打造高品质中职学校
和平职校是和平县唯一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该校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的原则,高度重视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突出特色办学,根据就业导向,并结合我市产业需求,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幼儿保育、农村电气技术、机电技术应用、艺术设计与制作等9个专业。同时,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广东拓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联业制衣(东莞)有限公司等为该校战略合作单位,开展深度校企融合,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岗位,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想引来金凤凰,必须先栽好梧桐树。和平职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校园;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全力练好内功,提升办学条件。该校共争取省、市、县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新建了1间电子商务实训室、1间模具制造实训室、6间美术室;所有课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空调;购置了300台电脑,并对原有的电脑室、数控实训室等进行了升级改造;进行校园绿化景观改造,美化、绿化校园环境;新建党群活动室、校园文化墙、客家文化展厅……
目前,该校办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其中,实训大楼尤其引人注目,其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有奥尔夫音乐室、PLC/单片机实训室、数控车床实训室、舞蹈室等55间实训功能室。
多彩教育
为学生搭建“出彩”舞台
一直以来,和平职校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组织学生参加河源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总分在全市县级职校中位列前茅。在河源市第十一届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中,该校学生叶永玲荣获舞蹈项目个人一等奖,全市排名第一;黄相萌荣获图形图像处理项目个人一等奖,全市排名第二。
在重视技能训练的同时,和平职校还重视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与综合能力提升。多年来,该校学生高考成绩都遥遥领先:近3年来,学校组织291人参加高考,专科上线率达99%以上,其中37人上本科线,是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高考成绩最好的学校。各类技能考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2019—2022年该校学生各种技能考证过关率达96%以上,其中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137人参加美术基础考证,过关率达100%,取得证书A级1人,B级18人,C级75人,是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美术基础考证成绩最好的学校。
和平职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教学名师荟萃。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91人,“双师型”教师58人,有多名教师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聘请为职业技能考评员。
和平职校老师们富有教育情怀。无论是优秀生、临界生,还是待优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获得个性化的课堂辅导和课后关注。
和平职校重视校园文化活动,不定期举办学生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成立了《职教风苑》文学社、美术协会、舞蹈协会、龙狮协会等社团。其该校龙狮协会的作品《和平特色舞狮》在2019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舞蹈协会作品《芬芳馥郁》以岭南舞蹈风格,表现了客家阿妹的勤劳和勇敢,在2020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有一批技术精湛、学识扎实的好老师,我最基础的知识都是在学校学习的,尤其是系统知识的延伸学习,对我影响很深……”和平职校优秀毕业生陈小琴说。
名师出高徒,学校培养出像陈小琴这样的优秀人才,得益于学校一直以来实行人才强校战略。和平职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经常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同时,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师德讨论、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该校每年有计划地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此外,该校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每学年一次的教师业务能力大赛,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相互竞争、团结奋进的平台,从而达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尤其注重以课题研究来带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20年12月,由该校党总支副书记刘天儒主持的为期两年的省级重点课题《新时代中职学校文化育人工作研究——以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为例》顺利结题。该课题产生优秀论文16篇,从客家服饰、客家山歌、客家建筑、客家家训等多个方面对客家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位于该校行政楼一楼的客家文化展厅,融实物、图片和影像于一体,便是这一课研成果的有力见证。
近年来,和平职校紧扣河源特色产业需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实行“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双精准”发展策略,构建特色化、可持续的办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技能+素养”为抓手,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和平职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文明学校及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1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打通升学通道
让职业教育强起来
除了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外,和平职校还从升学方面为学生谋出路。为保证学生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该校开启了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和“3+证书”高考两大升学通道。
据介绍,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指经考核后进入该校就读的学生,3年后,参加并通过转段考核,进入对接的高职院校再学习2年,毕业后取得教育部门统一颁发的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目前,该校对接的高职院校有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文理职业学院等。
“3+证书”高考是广东省高等院校面向中职学校招生的统一高考,是中职学校又一升学通道。据介绍,“3+证书”高考比普通高考更有优势:不仅科目少,而且内容更基础、更简单,试题难度较小;专业技能课,学生考证通过率高。因而从整体上讲,录取率更高,毕业后待遇相同。截至目前,该校学生通过“3+证书”高考被录取的达190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学校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利用自身独特优势,面向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构筑起生源‘蓄水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办学质量,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优秀学生。”和平职校相关负责人说。
该校坚持以生为本、以质立校,遵循“立德、励志、习技”校训,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让学生在中职学校3年学会做人、做事、求知,提升专业技能,增强自信心,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和平职校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强化技能教学,挖掘办学潜力,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办学模式,拓宽就业和升学渠道,以“出口”带动“进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谱写中等职业教育新篇章,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义务教育阶段要做好引导
——专访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黄志宁
黄志宁表示,企业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的一大典型特征。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多项激励举措,从根本上促进了企业参与育人的积极性。要真正做到“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还需要突出自身优势、扩大校园开放、优化资源供给。
然而,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职业教育在老百姓心中的定位,则“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和平职校将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深化校企合作,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创新思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内涵,创建品牌,形成特色,促进学校快速、高质量发展。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在实践中让学生有收获感和成就感,发自内心认同职业教育,继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打磨“一技之长”。
■文/本报记者 黄欣 图/王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