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体育运动学校
走竞技体育特色办学之路 培育优秀体育技能人才
■河源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门
河源市体育运动学校2022年招生计划
河源市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场航拍图
核心提示
河源市体育运动学校(下称河源体校)成立于2000年9月,是粤东北地区一所规模较大的集文化课教学、业余竞技体育训练、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校风优良,办学特色鲜明,培养目标明确,体育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河源培养专项优秀体育人才作出了贡献。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河源体校将以体育教育改革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体育教学和业训工作,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训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转变理念,科学训练,潜心教学,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校长访谈
探索产教融合 培养专业体育人才
——访河源市体育运动学校负责人李权先
在河之源,惟斯体校;弘扬体育,奋勇争先。河源体校作为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河源培养专项优秀体育人才作出了贡献。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该校负责人李权先。
记者:作为一所体育类职业院校,贵校将如何办好职业教育?
李权先:我校坚持“学训并重、厚德强技”的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大力提升办学质量,打造体育职业教育品牌。一是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新思路。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模式创新,组织学生走进运动队、健身场馆、培训机构以及中小学开展职业岗位认知、体验和观摩活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体育人才;二是加强中高职衔接,打通并扩大学生的学历上升通道,吸引优秀生源来我校就读;三是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记者:目前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请问贵校未来发展有何规划?
李权先:我校将紧紧抓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契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致力于体育人才的培养和体育运动理念的传播,办人民满意学校,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校园环境不断改善
办学规模逐渐扩大
河源体校自2000年办校以来,校园环境逐步改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师资力量不断加强。经过22年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从建校时的200余人扩大到了900余人,教职工队伍也由原来的30余人壮大到了现在的80余人。目前,该校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训练、教学管理体系,教学和训练成果突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校共开设19个班级,有义务教育六至九年级的业余训练班、运动训练中职班和中高职三二分段班。业训班开设了田径、举重、篮球、摔跤、柔道、拳击、足球、跆拳道、武术散打、攀岩和速度轮滑共11个训练项目。中职部开设了田径、篮球、体操、教育学、心理健康、解剖生理学、学校体育学等学科,形成了专业学科门类齐全、文化学科多样的课程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河源体校坚持人才强校,坚持立德树人、质量优先,致力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每年都会举办教师、教练和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或者派送教师和教练参加国家、省、市的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目前,学校有在编教职工53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47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32人。
河源体校通过多种举措,一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师技师能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大力推行科研兴教,如每学期的科组交流会、每学年的四种课比武等,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打造一支师德师风好、业务水平高、敬业和奉献精神强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注重学生实践
促进全面发展
注重实践,知行合一。河源体校不断探索新时代体校办学育人新思路,多措并举,搭建平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通过承接市级或区级各类体育赛事,或派送学生参赛,或派送学生参与赛事工作,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二是选择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作为该校学生顶岗实习定点单位,实现学生由学校学习向社会实践顺利对接。
河源体校中职学生毕业率达100%,大专升学率95%以上,就业率达96%以上,对口专业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学生毕业就业面广,选择多样,有中小学体育教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基层体育骨干等等,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是一种无形且巨大的教育力量。河源体校全面贯彻国家体育教育方针,坚持体教结合、选材育人、学训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原则,以“明德明理,成人成才”为校训,以“团结、拼搏、求实、创新”为校风,以“乐业、爱生、严谨、善教”为教风,树立“学训并重,厚德强技”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本,突出特色,使学生健康成人、快乐成才、立志成才”为目标。
突出体育运动特色,营造浓厚体育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河源体校尤为重视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如每学期都会举行班级篮球联赛、足球联赛、运动训练观摩等活动。班级篮球联赛一直是该校的传统活动,整个赛事由在校学生独立组织完成,学生担任裁判及记录员,在专业教师的技术指导下,每学期的球赛都能顺利开展并圆满结束。
注重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营造优美育人环境。河源体校以校园为主阵地,以体育运动竞赛为主,辅之以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既突出了体育特色,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能够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在每年重大节假日,如五一、中秋、元旦等,河源体校都会举办校园文艺汇演,各班各队学生发挥体育特长,综合唱跳因素,为全校师生献上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展现了学校青少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走竞技体育特色办学之路
办学成果显著
近年来,河源体校大力推动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突破发展瓶颈,提高办学质量,在原来的田径、篮球、摔跤、举重、拳击、柔道、武术等训练项目基础上,新增了足球、攀岩、速度轮滑三个项目,并且积极寻求纵向交流和横向合作,对外引进优秀人才,向上输送优秀运动员,逐渐形成了一套开展竞技体育的特色办学模式,竞技体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河源体校每年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省、国家甚至世界级的体育赛事,为学生提供绽放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赛场努力拼搏,屡创佳绩。在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中,河源体校成为河源代表团夺金的“主力”,摘得6枚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取得历史性突破。在近三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上,河源体校学生奋勇拼搏,均取得可喜成绩:2019年共获得5金9银15铜,2020年共获得6金9银16铜,2021年共获得6金17银21铜。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随着学校实力不断增强,社会知名度提高,越来越多热爱体育运动的学子前来报名就读,每年学校的招生工作按时保量完成,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学校荣誉
河源市体育运动学校荣誉榜
1周辉杰获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举重男子丙组62公斤级第一名;
2.王慧获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举重女子甲组44公斤级第一名;
3张凯获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古典式摔跤男子甲组66公斤级第一名;
4张烨获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自由式摔跤男子乙组56公斤级第一名;
5王鹏获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田径男子少年甲组撑竿跳高第一名;
6郑嘉慧获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田径女子少年甲组撑竿跳高第一名;
7周紫怡获2019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柔道女子甲组45公斤级第一名;
8温勇兵获2019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举重男子甲组55公斤级第一名;
9何志豪获2019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摔跤男子自由乙组70公斤级第一名;
10曾睿威获2019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摔跤男子自由丙组51公斤级第一名;
11黄小龙获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摔跤男子自由甲组57公斤级第一名;
12黄艰获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武术散打男子乙组69公斤级第一名;
13李文锦获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举重男子丙组49公斤级第一名;
14杨伟杰获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举重男子丙组61公斤级第一名;
15黄锐宇获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举重男子丙组49公斤级第一名;
16叶杜琼获2021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摔跤女子乙组52公斤级第一名;
17张文茜获2021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轮滑少年女子乙组500米+D争先赛第一名;
18曾嘉获2021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轮滑成年女子组500米+D争先赛第一名。
■ 文/本报记者 钟文俊 图/本报记者 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