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视窗

河源技师学院把握时代脉搏砥砺前行

“塑心”筑梦新时代 产教融合育匠才

2022-06-16 11:30:13 来源:河源日报

4cd7d3bf0e09de783bf3b77894d578eb_0616014_001_01_s.jpg

河源技师学院一角

c61d3bc51a56e7daa30be8113c0ee5a5_0616014_001_02_s.jpg

■学生在进行服装制作

c9c3f314ef098f84ba1dd98382d44b8d_0616014_001_03_s.jpg

■学生在拆装发动机

核心提示

4月中下旬,省委书记李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到河源调研时走进了河源技师学院,与学子亲切交谈,深入了解准“粤菜师傅”们在校学习与生活,并对该校办学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提出“立足当地,形成特色、抓出成效、打响品牌”的殷切希望。

据了解,河源技师学院创办于1988年,2005年迁入新校区办学,学院事业蓬勃发展。从省二类技工学校、省一类技工学校,到省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再到技师学院,一路晋级成为河源技工教育的最高学府。2015年,学院正式挂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时序轮替中,河源技师学院不忘初心、奋勇前行;历史坐标上,河源技师学院践行使命踏足留痕。在新征程上,河源技师学院“塑心”筑梦新时代、产教融合育匠人。

校长访谈

发挥人才培养高地作用 推动“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

——访河源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海锋

近年来,河源技师学院积极响应,精准发力,推动“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和“广东技工”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得到了省委书记李希、省长王伟中等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此,本报记者就“三项工程”采访了河源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海锋。

记者:学院采取了哪些举措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海锋:可以用三个“两”来概括:

一是确定了学院以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技能培训两种方式为主,邀请名厨大咖担任客座讲师、教授上课,培养了近3000人,助力乡村振兴,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是编撰了两套培训教材。受省人社厅委托,学院牵头编撰了《粤菜师傅风味系列——客家风味菜烹调工艺》《粤菜师傅风味系列——客家风味点心(小吃)制作工艺》两套粤菜师傅培训教材,这是客家菜近50年来第一次更改培训教材。

三是产生了两大影响。首先师生斩获荣誉多,扩大了学院知名度。如杨衍城老师、李鑫海同学均获广东省首届乡村振兴比赛第三名,胡智浩同学获广东省第四届粤港澳粤菜师傅技能竞赛二等奖等;其次粤菜(客家)师傅名声大了,出现了更多的名厨、名店和名村。如粤菜师傅名厨:厨王阮仲孟,客家名店:客语、客家班以及紫金中坝北坑“点心村”、东源下屯“厨师村”。

记者:在“南粤家政”工程方面,学院是如何推动的?

张海锋:主要有三个动作:

一是依托一所学院。学院依托“南粤家政”培训学院,扩大宣传,完善培训师资和管理模式,构建家政培训课程体系,助力培育一批“家政好手”。2021年,我院成为全省首批50家“南粤家政”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之一。

二是开展多项合作。学院还与河源中正、三针、光明眼科等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积极推进月嫂、养老护理等康养技能人才培训。

三是共建一个基地。学院与河源康养龙头企业友佳养老院共建实训基地,将之作为学院养老护理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健康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分批进行岗位实践,专业人才培养落地落实。

记者:在“广东技工”工程方面,又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海锋:主要进行了两项工作:

一是多形式开展培训。学院一手抓好全日制教育,一手多形式开展新技术、新技能、新职业培训,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师生在各项赛事中获佳绩。仅2021年我院师生在技能竞赛方面获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9项,市级68项,各类培训学员结业后也得到了较好的职业发展,体现了学院培养高素质“广东技工”人才的成效。

二是多方式促进就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输送人才,实现了高质量就业;每年春秋两季,学院组织学生开展“访园区进企业促就业”大型活动,为本地企业人才招聘和技工学子就业牵线搭桥。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河源本地就业率达8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兴通讯(河源)有限公司4000多名员工中有400多名是学院毕业生,农夫山泉有100多名员工是学院毕业生,可以说,学院毕业生遍布河源各行各业,他们用技能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既实现了自己人生出彩心愿,更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抓住关键点

瞄准社会需求,打造高水平专业集群

专业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点。“必须围绕产业设专业,瞄准市场开课程”河源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海锋说,近年来,河技师根据河源产业发展实际,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了以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为核心的高水平专业集群。

围绕产业布局,开设重点专业。河技师围绕河源产业布局,集中精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经济贸易等重点专业集群。

围绕民生工程,设置特色专业。为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 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工程,河技师大力发展烹饪、幼儿教育、健康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专业集群。

高水平的专业集群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成为河技师学子走向社会的“通行证”。据了解,近年来河技师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84.5%毕业生在河源本地就业,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技能人才资源。

把握着力点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高效能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近年来,河技师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创新高效能培养模式,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紧密结合的新机制,同心协力推动学院与企业“共建、共研、共育”。

多形式融合,共育大国匠才。该院与西可、湧嘉、富马等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创办“厂中校”“校中企”,开展“岗位实习”,实行工学一体教学模式;与企业携手创办了3D打印技术纳思达班、航嘉班、中正健康班等“冠名班”。建成了“烹饪技术省级能手”“新能源汽车检测”等7个培养工作站。通过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培育匠才。

深层次联手,共研高端课题。学院“曾祥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进驻河源富马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攻克企业生产技术难题,服务企业发展;广东省“粤菜师傅”“朱伟铭大师工作室”进驻校园,与师生研发新式客家菜,推进“粤菜师傅”工程。校企携手攻坚克难,形成职业教育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全方位合作,共建实训场室。河技师与粤港澳大湾区及我市县区政府及各级工业园区开展深度合作;引进企业积极参与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共建了工业机器人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幼儿教育实训室等。同时,河技师还与广东雅达公司共建的省级产业就业培训基地,更好地开展新技术、新技能、新职业培训。

创新换来收获,河技师师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捷报频传。在今年的第八届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春季赛)中河源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6支代表队荣获特等奖等奖项,其中广东仅两所学校获得同类型特等奖殊荣;在第四届“ITMC”杯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邹瑜鹏同学荣获特等奖;在第六届广东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刘智慧老师在思想政治课项目中荣获第一名,李发船老师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项目中荣获一等奖;张海锋主编的国家级统编教材《自我管理》、肖春梅等老师主编的省级统编教材《农村电商网店客服》正式公开出版。

找准聚焦点

加强内外联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聚焦在教师队伍上。近年来,河技师坚持人才强校,通过大师引领、对外交流、校本培养等举措,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内有大师引领,培育“双师型”教师。目前该院创建了曾祥菹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张雪峰PLC系统设计工作室、美丽乡村技术能手培养工作站等12个大师工作平台,精心培育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教学能手,推动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外有专家指导,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该院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聘请惠州学院原副院长杨小清教授、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陈菊芬教授、《职业》杂志社副社长杨生文等名教授名专家以及行业、企业精英担任特聘教授和专家,参与和指导专业建设、培训老师,同时组织各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高水平技师学院和高等职业院校交流与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拓宽视野,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教研水平。

通过努力,河技师名师辈出,如国家级技能大师曾祥菹(全国1200名,我市仅1人),“南粤技术能手”杨耀雄,“广东省技术能手”梁自敏等6人。去年河源技师学院学生的评教结果显示,学生对学院教师评教合格率100%。

夯实落脚点

擦亮“塑心”品牌,培育高觉悟时代新人

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河技师以“立德树人、铸魂塑心”为宗旨,通过“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四种形式,擦亮“塑心”思政品牌,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管理育人,凝聚校家企社合力。河技师充分发挥学院、家庭、企业、社会各自优势,凝聚强大育人合力,把“塑心”育人工作融合、贯穿于学院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技能出彩的时代新人。

课程育人,发挥课堂教育魅力。河技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思政实践基地为辅助的课程育人作用,精心上好思政课,既有课堂里的热烈讨论,又有实践基地的体验学习,如学生宣讲员到市博物馆进行红色宣讲,组织学生到东源县半江镇进行插秧农作体验等,多渠道、多方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外塑于行,内修于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育人,展现实践体验推力。河技师以讲座讲坛、主题月活动、学习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发挥“塑心”思政价值引领作用,守护学生“拔节孕穗期”,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成长,达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实现立德树人,铸魂塑心。

环境育人,彰显环境思政神力。河技师通过创建实践基地、建设德育主题场馆、打造手绘墙、捐种一棵树等措施优化校园环境,将育人要素融入到校园每一个角落,让一草一木传情,使一砖一瓦育人,发挥环境思政陶冶学生美好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作用。

近年来,“塑心”德育品牌效应不断彰显,学院风清气正,德育工作硕果累累,学院先后获“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省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殊荣。

鲲鹏击浪从兹始,风劲潮涌正扬帆。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沐浴着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春风,历经30余年风雨洗礼的河源技师学院,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楫笃行,开启又一个精彩发展的新征程,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工匠,为我市以新担当新作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文/图 本报记者 周天意

60259207e3b4223db684855baf0ec4f0_0616014_001_04_s.jpg

2022年招生计划

一、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级班共招1560人,含模具制造、数控加工、3D打印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会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装制作与营销、计算机广告制作、室内设计。

二、初中起点三年制中级班共招1020人,含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光伏应用技术(新能源方向)、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云计算方向)、行政管理、服装制作与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中式烹调)、幼儿教育、健康服务与管理。

三、高中起点三年制高级班共招250人,含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站设计开发方向)、室内设计。

四、高中起点四年制预备技师班共招80人,含模具制造、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