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农商银行:
凝心聚力共奋进 砥砺前行再扬帆
■村民通过“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资格认证。
■河源农商银行大楼
■河源农商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专属金融产品,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多次沿革的河源农商银行,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在河源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深情耕耘,在服务“三农”,支持城乡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业务水平稳健提升。每一个改革发展的成果,都见证了河源农商银行的梦想与荣光。
近年来,河源农商银行从讲政治的高度,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勤劳金融”发展之路,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大力推动农商行经营机制转变,积极发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大金融,为我市农业发展、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站在新的起点上,河源农商银行将继续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政策指引,持续加大支农支小、服务实体、践行普惠金融力度,进一步树立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努力办成一家具有地方特色、竞争力强的优质商业银行,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金融 “五篇大文章”助推地方高质量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河源人自己的银行”,河源农商银行始终把自身发展融入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重大部署的大局中。近年来,河源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支持中小微企业、地方经济发展”的初心和使命,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源源不断地浇灌“金融活水”,带动本地产业发展和群众发家致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
科技金融: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对于我们科技企业,项目研发资金需求大,资金回笼慢,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是河源农商银行‘科技贷’帮我们解决了融资难题。”某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该公司2022年通过创新型中小企业认证,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获广东省“大专项”科技项目资助。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经营实力逐步增强,拥有一批高素质管理人员,是我市较具规模的科技制造业企业。在其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河源农商银行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特点,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信贷决策,积极运用企业科技研发、专利创新、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信息,为其量身打造专属金融产品,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据介绍,该行根据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针对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丰富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模式,将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化、常态化,充分利用好现有再贷款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资金支持。
绿色金融:助力河源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河源农商银行牢固树立绿色信贷理念,着力在绿色金融顶层规划、绿色信贷产品创新、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绿色信贷投放逐年提升,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绿色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服务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助力河源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河源某油茶种植基地,9000多亩油茶在阳光照耀下,郁郁葱葱。“在河源农商银行的帮助下,我们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难题。”据广东某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在项目建设初期投入了大量资金,企业面临生产资金缺口大的难题。了解该公司经营情况后,河源农商银行主动上门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针对该公司产出不确定的经营实际,加上无法提供足值抵押物,河源农商银行依托“阳光信贷”服务,将项目可行性、安全性量化评估,并快速完成了资金需求测算,给予授信额度,同时运用便捷化“普惠贷”无抵押信贷产品、优惠利率定价,迅速响应该企业首笔苗木款融资需求,为其发放首笔信用贷款780万元。后续根据企业经营发展实际,先后增加两笔贷款,分别发放2000万元、1300万元,有效解决了该公司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该公司油茶产业园顺利建设添砖加瓦。
助力该公司发展壮大是河源农商银行切实落实金融服务当地乡村振兴责任担当的生动缩影。河源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来,围绕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该行累计支持绿色产业贷款4.69亿元,赋能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为民生发展赋能添彩
“我在这里可以办理民生业务和金融业务,还有农商银行的金融特派员为我指引,很方便。”在源城区东埔街道永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刚办理完业务的市民陈小姐说。
“我们外聘了金融特派员派驻各个社区和行政村,积极引导群众体验使用‘粤智助’办理业务,让群众更加深入了解‘粤智助’使用方法和便民利民举措。”河源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积极贯彻国家普惠金融政策,以“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项目为抓手,持续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推动金融服务与地方政府政务服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社区“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已实现全覆盖,该行已对源城辖内28个行政村完成授信全覆盖,开展授信户数2.8万户,授信金额17.35亿元。
养老金融:帮助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太感谢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为我激活了社保卡,及时为我们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真是又暖心、又便捷!”家住源城区雅居乐花园的王奶奶对河源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连声道谢。原来,在得知老人行动不便,又急需办理“社保卡激活”业务后,该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携带社保卡即时制卡机,上门为客户办理业务。
“我们作为大型金融机构的一种补充,努力服务好老年人,推动金融适老化改造,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老年客户群体提供更细致、更贴心、更便利的金融服务。”河源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针对老年客户群体,推出适老版手机银行,为老年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线上金融服务体验;该行在全市27个营业网点设置爱心窗口和无障碍通道,配备老花眼镜、放大镜、便民服务箱等助老服务设备,让老年人办理业务更便利。同时,该行组建养老金融服务队,携带移动终端设备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及其他特殊人群办理密码重置、社保卡激活、证件更新等金融业务,让辖内老年群众及特殊人群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该行贴心的金融服务。
数字金融:数字化服务有效提升客户体验
“在河源农商银行的支持下,我用手机就可以申请贷款,而且马上能得到审批,实在是太方便了。” 源城区埔前镇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为了帮助企业购买农资和化肥,扩大大棚建设,河源农商银行为其快速办理“三农易”,帮助企业节约资金成本,实现了“续贷无缝隙、客户不断贷”,并提供手机银行、支付结算、线上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资金结算、融资更高效、快捷。
动动手指就能申请办贷;放贷周期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3分钟;由之前需要“跑三次”减少到“一次都不用跑”……近年来,河源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拳头产品 “悦农e贷”,提高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和覆盖面,助力乡村振兴,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上线“三农易、小微易”移动办贷模式及“农户贷”“生意贷”产品;实现小额贷款标准化、移动化、无纸化作业,通过移动办贷业务模式,大大提升办贷效率。同时,该行打造支付品牌产品“悦农e付”,让支付跨越数字鸿沟,成为又一惠民利民的工具。该行还重点打造手机银行,提供金融、电商和生活一体化的线上服务,并实行“新柜面+集中作业”的网点业务前后台分离运营模式,通过移动营销,让业务营销和办理走向田间地头。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支持数字金融客户8873户,贷款余额11.9亿元。
“金融活水”赋能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近年来,河源农商银行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普惠金融领跑者职责与担当,主动融入城区经济发展战略部署,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深化合作共建、助力产业振兴等措施,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
在河源某渔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技术人员正忙碌地进行水质监测和鱼苗投放。据介绍,该公司有着较为完善的水产苗种繁育、养殖、病防、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产品不仅供应河源市内,还销往珠三角等地。
该公司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升产品品质,但面临资金短缺难题。河源农商银行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主动与企业对接,根据该公司的实际需求定制“特色农业经营主体贷”金融服务方案,并为该公司发放期限为3年的保证贷款780万元,为其解了燃眉之急。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河源农商银行的支持让企业有了足够的资金来扩建养殖基地,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是河源农商银行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支持特色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3.36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3.09亿元。据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决策部署,聚焦特色村镇建设,推出特色农产品的专属信贷产品“一村一品贷”;通过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源城、东源、江东新区等产业转移工业园相关项目投产、稳产,发放贷款19笔,贷款金额2.18亿元。
金融力量护航“百千万工程”
河源农商银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定位,践行河源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积极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及源城区委“1139”具体措施,充分发挥金融资源要素保障作用,全力推动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落实到镇村,为推进科技产业升级、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等贡献金融力量,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58.53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31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4.58亿元。
聚焦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推动科技型企业产业升级。该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市委市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战略部署,创新推进“金融+园区+企业”的园区金融服务模式,提供“整园授信”金融服务,并针对性推出“高科贷”信贷产品,不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投放力度,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增效,助力河源市和源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向源城区工业园管委会授信10亿元,累计支持高新技术企业12家,贷款金额1.8亿元。其中专精特新企业2家,贷款金额4500万元。
聚焦推行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倾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该行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推进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精准发力对接农村群众和商户支付服务需求,将移动支付渗透到埔前镇的衣、食、住、行等领域,通过打造移动支付示范商圈、助农取款服务点、“粤智助”政府服务一体机等金融赋能,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该行还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金融服务,主动深入各个村(居),推行“党建共建+金融特派员”金融服务模式,将金融服务触角向农村地区进一步延伸。
聚焦服务本地龙头企业,支持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为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提升,该行优先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布局建设粮食、禽畜、果蔬、水产等重要农产品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确保“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等民生物资供应稳定。累计发放贷款3.21亿元,强化对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领域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源城区蔬菜产业园区、广东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贷款(省级)等4个省级现代农村产业园,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形成示范效应,共支持金额10笔,合计1.59亿元。
■文/图:本报记者 肖斌 通讯员 谢振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