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农商银行:
以“勤劳金融”践行“五篇大文章”
今年以来,连平农商银行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跟本地产业发展,发挥业务特色和主场优势,通过突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服务创新,源源不断地浇灌“金融活水”,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发家致富,让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连平县域开出灿烂之花。
科技金融赋能
新质生产力发展
连平农商银行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主动与科技、知识产权等职能部门对接,建立“专属机构和专业团队”的服务模式,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等产业领域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同时转变传统的有形资产抵押模式,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力度,解决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科技金融贷款4户,贷款金额4160万元;支持园区存量企业15家,授信金额1.9亿元;投放工业园区贷款5户,贷款金额5022万元。
绿色金融为绿色发展
添足“金动力”
连平农商银行将绿色金融提升到战略层面,主动融入绿色发展大局,因地制宜探索绿色金融基层创新和改革驱动,全市首个“零碳网点”于2022年1月在连平农商银行新城支行挂牌,实现网点运营“预先碳中和”;与县林业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林权改革、金融信贷、林权支付等创新探索;推出水电站贷款、农村水项目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光伏贷等绿色信贷产品,加大对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绿色农业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金融支持,以高质量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国家“双碳”目标。截至目前,发放林权贷款7102.8万元,水电站贷款4126.03万元,供水项目贷款940万元;通过桃产业专用商标权、林果树碳汇预期收益权等“无形资产”,发放粤北首笔林果树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让金融支持成为林果树生态产品价值“绿色通道”。
普惠金融激发
乡村振兴新活力
连平农商银行秉承“挎包入户”的勤劳金融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户户通”,通过“党建+”深化政银合作,创新派驻乡村特派员机制,实施“整村授信”;与县工商联、市监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名单制精准营销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及个体工商户等客群,实现全面评级授信和用信覆盖面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县镇村信息建档25.67万户,授信金额22.96亿元,信息建档覆盖率100%。
同时,依托各乡镇特色产业,多角度探索金融创新,推进普惠资金精准直达农村产业主体,扎根片区村居逐户走访渔业农户,匹配“三农易”“小微易”配套信贷产品,截至目前,发放渔业贷款73户890万元,基本覆盖忠信片区渔业养殖信贷需求。
养老金融为
银发群体暖心护航
连平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地域特点和老年群体需求,聚焦银发群体出行便利,在全辖网点设置爱心窗口与无障碍通道,配备老花镜、常用药品等便民服务设施;推广“零钱兑换包”业务,解决市场“找零难”问题;配备移动终端,为行动不便等老年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同时,针对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创新提供各类增值服务,在全县网点开展专家义诊、健康体检活动,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及提供健康指导等;在内莞镇蓝州畲族村设立金融知识宣传示范点,搭建少数民族金融宣传阵地,并向偏远地区老年群体普及金融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数字金融打造
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连平农商银行持续升级数字化金融服务,先后依托省联社系统上线“悦农e贷”“悦农小微贷”“三农易”“小微易”“消费易”5款线上产品,办理贷款从线下数天缩短至线上最短只需30分钟,解决日常业务场景中办贷效率低及客户体验差问题;服务体系精准化,联动向柜面推送“悦农e贷”客群白名单,实现柜台营销获客场景化,已累计推送白名单7.8万户;强化数字赋能,全辖铺设网点智慧柜台与“粤智助”机157台,为客户实现足不出镇办理超400余项金融业务和政务业务提供机具支撑,满足基层群众多元化办事需求,截至目前,“粤智助”累计为9.37万村民提供26.42万次服务。
(本报记者 肖斌 通讯员 唐文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