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投资理财

金融活水润百业 “农”墨重彩谱新章

河源农行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10-11 10:12:22 来源:河源日报

5cfa606a3d333bb2c1ae41a4131500b1_hyrbs1011004_001_01_s.jpg

■2024年河源“百会千企”助力“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农行专场)顺利举办

e28d025f3fa50163bf45af38deb0b18c_hyrbs1011004_001_02_s.jpg

■河源农行执金融之“笔”,绘就“百千万工程”新篇章。

84aa7374816f52d0721c97003f6dd869_hyrbs1011004_001_03_s.jpg

■河源农行与企业签订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

e8207fe4fb26274504b524a8bfbec675_hyrbs1011004_001_04_s.jpg

■河源农行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河源红色资源优势,创新党建品牌和载体,成功打造6个“红色教育基地”。

6e4f44e5203303e47da6617ce233ad0f_hyrbs1011004_001_05_s.jpg

■河源农行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走访,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载风雨兼程,75载春华秋实。一代又一代的河源农行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大胆探索、开拓前进,始终与国家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自成立以来,中国农业银行河源分行(下称河源农行)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用心浇灌河源这一片奋进的热土。

今年上半年,河源农行实体贷款和普惠贷款增量在河源“四大行”中排名“双第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源农行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河源生态建设、“融湾”“融深”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工作,为河源全力打造“三大样板”贡献农行力量。

河源农行大事记

•1988年至1990年建行初期,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亿多元,大力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

•1991年,优化贷款结构,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3484万元,设备贷款、技改贷款305万元。支持新产品开发项目5个,技改项目3个,推动服务“三农”转型与升级。

•1994年,成功完成河源农副产品和粮食收购重要任务,解决了1亿多元的资金缺口。

•2000年,成功签署广梅汕铁路公司项目2亿元贷款合同,落实首个重大贷款项目,有力支持地方重大铁路项目建设。

•2004年,成功拓展梅河高速贷款项目,是省农行第一笔进入省交通集团的信贷业务。

•2015年,全省首家E农管家落户河源农行,实现该行电子商户“零的突破”,并成为省农行指定的唯一业务试点行。

•2017年,积极支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创新推出“灵芝贷”“猕猴桃贷”等特色贷款,成功发放县域旅游贷款5000万元。

•2018年,创新推出“扶贫e贷”业务,累计直接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03笔、1800万元,向7户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6990万元,“三农”业务有效突破。

•2019年,成功申报“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发放全省首笔农园实施主体贷、农业龙头贷、农园微e贷。

•2020年,服务脱贫攻坚成绩斐然,累计为1045户农户发放贷款4081万元,存量与增量市场份额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

•2021年至2022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与市、县两级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全覆盖。

党建引领,政银企合作共促发展 助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

今年5月,河源农行创新“党建+”模式,成功打造6个“红色教育基地”,并以此为契机,与基地所在镇及“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开展党建共建合作,进一步全面深化政银企合作关系。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向着创新发展的广阔未来奋力前行。近年来,河源农行秉持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使命担当,坚持党建引领,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强化政银企合作,立足本土,携手共进。

今年,河源农行推出农业龙头贷特色产品,助推和平县天富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落实“公司+基地+农户+观光”产业模式,开展经营提质及市场推广。该企业作为热水镇九连村、下径村、中兴村、联丰村产业扶贫抱团发展项目,直接带动1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0万元。

作为国有大型银行,河源农行始终坚守“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两大定位,发挥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作用,助推河源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河源农行深入实施金融服务助力“百千万工程”,派出6名干部到市、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交流挂职,44名金融助理到95个乡镇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在全市设立355个便民利民的惠农通服务点,为各地有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融资+融智”服务。推出“惠农e贷”“富民贷”“强村贷”等信贷产品,通过授信工作、贷款优惠措施等方式,累计向全市近百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超60亿元。此外,河源农行全力打造银企合作助力“百千万工程”十大典型项目,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预计年产值40亿元、带动就业超万人。

金融助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赋能“1+3”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这个强有力的“引擎”。

作为换向器零部件领域的龙头企业,河源市凯中精密制造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河源农行采用项目融资贷款,助力该企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造产业基地建设。该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6亿元,主要为德国博世、日本电装等全球500强企业定制各种高技术要求的电机换向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连接器等精密零部件。

这是河源农行助力制造业发展的典型案例。近年来,河源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重点打造“1+3”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我们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模式,聚焦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当地特色产业、‘三农’普惠等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产品服务,为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金融新动能。”河源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针对河源国家高新区、全市五个县域、灯塔盆地农高区等8个产业园区,河源农行制定了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成立产业园金融服务专班,持续优化提升实体经济融资供给。助力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等产业发展,为企业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企业融资、国际业务等金融需求。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紧盯专精特新企业等客群,大力推广专精特新贷、抵押e贷等产品。积极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承办全市“粤享便利 自律为民”外汇政策宣讲活动,落地河源首笔银行直接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业务。

凝聚多方合力,河源“1+3”产业集群正快速崛起:2023年,河源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在全省排名第九,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一;机械与模具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先进材料产业产值加速向百亿级迈进。

创新驱动,助力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 深耕“五篇大文章”

今年以来,河源农行深耕“五篇大文章”,在奋进的时代浪潮中主动担当作为,为地方经济建设再作贡献、再添新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发展进行曲。

立国制药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从事头孢类系列原料药生产经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河源农行与该企业紧密合作十余年,为其提供科创贷、专精特新“小巨人”贷等“金融活水”,推动该企业成为国内最大的头孢呋辛类抗生素生产基地,年产能约1000吨,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高达70%,年产值达6.3亿元。

助力立国制药发展壮大是河源农行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河源农行持续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我市科技型企业和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通过组建资产营销三级联动科技金融团队,成立由分行、支行、网点各层级人员联动的服务工作专班,并推出科创贷、科技贷、专精特新“小巨人”贷科创系列产品等举措,打通服务科技型企业和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注入金融新动能。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河源农行着力优化配置信贷资源,持续加大对辖内绿色行业和领域的投放力度,绿色贷款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和产业化、绿色有机农业、绿色畜牧业、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太阳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等领域。重点支持万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引导企业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让企业的“含绿量”“含金量”更高。

在数字金融方面,河源农行深化“开放金融”,加强场景实体建设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校园、智慧食堂、智慧党费、智慧出行等线上场景的营销工作,致力于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河源农行已上线智慧校园场景28个,累计带动超8万户掌银客户;上线智慧食堂场景16个,累计带动超1万户掌银客户;上线智慧党费场景3个,累计带动超1000名党员使用农行掌银;智慧出行场景已上线41家无感支付停车场,累计带动超5000名市民体验农行“无感支付,快人一步”。

■组稿:本报记者 陈思芬 通讯员 丘宇豪

■摄影:本报记者 李何山 杨李维

    上一篇:提升公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