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非法“代理退保”陷阱
“听说,可全额退保?”小心非法“代理退保”陷阱!为了尽可能多地止损,投保人容易轻信第三方关于高额退保的宣传,按照第三方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险合同等个人重要信息或资料,委托其代为投诉、代理退保。然而某些第三方代理退保,实际上往往利用各种违法手段,借“维权”之名行非法套利之实。为此,今天我们请到了广东达伦(河源)律师事务所李彦红律师为我们进行相关普法。
记者:投保人委托第三人非法“代理退保”,有什么风险?
李律师:此处列举以下四种主要风险:
1. 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投保人不仅会丧失风险保障,而且在未来再次投保时,可能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2.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第三方或是要求投保人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或是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以赚取佣金,或是利用其所掌握的投保人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退保资金,或是诱导投保人参与非法集资等等。
3.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第三方或是采用极端手段骚扰投保人,迫使其配合退保,或是贩卖个人信息资料,或是私自用于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等等。
4.可能涉嫌违法犯罪。“代理退保”往往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如诱导教唆投保人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进行投诉、举报或诬告,投保人可能因此参与非法行为。
记者:非法“代理退保”涉嫌构成什么犯罪?
李律师:非法“代理退保”可能涉嫌构成以下五种主要罪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诈骗罪、职务侵占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另外,原银保监会于2021年7月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有关工作的通知》,该新规首次将“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纳入“扫黑除恶”打击范围。
以案说法:2023年5月,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民法院判决6名涉“代理退保”黑产不法人员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拘役5个月(缓期8个月)至有期徒刑3年10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该案涉案人员通过设立信息咨询公司,雇请员工从事保险代为退保业务,借助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等信息,诱导保险投保人委托该公司进行代理退保,以杜撰、虚增保险公司违规行为的方式编写投诉信,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保险公司,导致保险公司损失13万余元。
(黄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