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球激起“河美乡村”千层浪
河美联赛推动河源“出圈”又“出彩”
■紫金大区赛奖品乡土味十足,冠军队牵走一头蓝塘猪。
■龙川大区赛比赛精彩瞬间
■源城大区赛表演赛中,“酷妈”们倾情表演“无规则”趣味篮球赛。
■东源蓝口镇大区赛决赛现场
2024年初,我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篮球热潮,超过600支村级球队报名参赛,点燃了这片热土的激情与活力。
农历正月十一,“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下称河美联赛)在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开幕。当天的开幕式盛况吸引了央媒、省媒等媒体的广泛关注,迅速掀起了一股“河美乡村风”。
河美篮球联赛设立了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江东新区和河源国家高新区8个赛区。赛事从2月持续到年底,进行900多场比赛,每个赛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风情。 本届联赛以“助力百千万·奋力促振兴”为主题,通过“一赛”带动“六赛”,具体包括“赛百千万”“赛绿美”“赛文明”“赛特色”“赛队伍”“赛风貌”,通过全面赛事带动全民经济发展,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这是赛事带给观众的直观感受。比赛期间,现场同步举办各式美食、农特产品、文创产品和非遗产品的展销活动。观众和游客不仅能观看精彩的篮球比赛,还能品尝美食、购买特色产品。此外,游客还可以游览万绿湖、霍山、巴伐利亚庄园等河源特色景区,享受丰富的旅游体验。通过“篮球+”模式,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品牌。
赛事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县区以体育为媒介,展现了各自的独特魅力。这一系列“组合拳”使得河美联赛持续吸引关注,成为河源的一张新名片。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广泛传播迅速形成品牌效应
“太燃了”“不愧是河美联赛”“应该全国推广”……在不同社交平台上,对于河美联赛相关报道,不少受众留下了这样的评价。河美联赛凭借激情的观赛氛围、纯粹的篮球文化以及“接地气”的冠军奖品,在社交媒体蹿红,迅速出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河美联赛开幕时,CCTV-2财经频道多次报道开幕式“追龙”活动环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推出河美联赛开幕式和揭幕战花絮以及上莞“追龙”活动的图文、视频报道。《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多次通过报纸、电视、推文、短视频等持续报道。其中,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对龙川大区赛开幕式进行网络直播;深圳卫视对河源国家高新区大区赛开幕式进行网络直播;《深圳特区报》推出《河源:“全民联赛”带动“全民经济”》大篇幅专题报道,并发布赛程安排和文旅路线;深圳卫视对河源国家高新区大区赛进行全程直播,直播时长达270分钟,累计观看量达102.6万。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GDToday)和央视总台国际等平台,在其国内平台和境外社交平台推出图文和视频报道,向全世界展示河源特色民俗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央和省、市、县媒体以及网络达人通过自有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全网阅读量超8000万+。无论是央视、各省主流媒体平台,还是抖音、快手等商业平台,都在对河美联赛进行广泛传播。我市市县媒体联动,实现联赛宣传深度覆盖。据赛事组委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构建起央媒、省媒、外市媒体,市一级、县(区)一级、镇(街)一级(基层信息员)、网络达人以及本地高校(备案人数600余人)的联赛宣传力量矩阵。赛事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日渐火爆的河美联赛,无疑是河源当地最具影响力的体育名片。
打造全民参与健身运动平台
今年初,接到组队参加河美联赛的消息,古竹阳光玫瑰球队的组织者、古竹镇副镇长吕锋华不敢有半点马虎,他通过微信群、电话通知等,广泛发动镇上的篮球爱好者踊跃报名,其中既有像他这样的工作人员,也有在家种地的村民及在校大学生。
河美联赛是群众运动盛会,是属于乡村篮球爱好者的大舞台。本届河美联赛,全市共600支村级球队报名。这些球队和古竹阳光玫瑰球队一样,参赛球员均为本村或本社区居民,来自各行各业,有村民、老师、返乡大学生、还有创业领域的人才。他们平日里在各自的领域里忙碌,但一接到代表家乡参赛的邀请,都毫不犹豫地放下手头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种多元化的队伍构成更接地气,也使得比赛更具观赏性。
河美联赛作为全市业余联赛的发力点,以“推广普及提高全市篮球运动,为河源市全民健康服务”为核心,参赛球队奉献更带乡音、更具特色、更原汁原味的本土篮球赛事,以点带面,将篮球运动推广到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让更多群众感受到体育文化带来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了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特别是有些镇、村在举行比赛前,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在篮球培训中对有兴趣的学生和孩子进行专业的篮球指导。比如,东源县蓝口镇在暑假免费开展学生篮球培训班;东源县骆湖镇在比赛的休息时间,让村里的小朋友上演“投篮大战”,只要投中即可获得奖励;在承办分赛区的镇、村,不少球队中出现篮球“父子兵”,父亲带着孩子积极参与其中。
河美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也是一场乡情的狂欢。不少赛区的外出乡贤在河美联赛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为联赛争取更多的赞助和支持,为家乡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例如,东源大区赛仙塘乡村男子篮球赛,赛事主题为“聚力百千万,助力微心愿”。各村按实际提出“微心愿单”,乡贤出资,按各参赛队伍在全赛程中积累的总得分,以“一分一百元”的方式兑换赞助经费,兑现各村“微心愿单”,推动各村完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进一步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其中,东方红村获得170分总积分,筹得由乡贤赞助的2万多元资金,全部用来改造升级村里的球场设备。
“篮球+”促农文旅深度融合
非遗美食、农特优品、文创好物等展销展示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市民和游客流连在各个摊位前细细品尝、选购……
这些热闹场景在各县区大区赛赛场上屡见不鲜。赛事举办期间,各县区做好品牌带动文章,拿出看家本领喜迎八方来客,把本地农特产品展销平台搭建到河美联赛篮球场边,并将蓝塘猪、义合鸭、生态河鱼、果蔬脆等丰富多彩的“河源手信”,借助体育赛事带动地方农特产品“出山”。例如,和平大区赛以一镇一主场,充分深挖17个乡镇当地资源特色,立足实际制定形式多样的赛事活动的主题。“走进翠山·畅享醉美竹海”为主题的上陵分赛区、以“寻味茶韵·领略多彩客家文化”为主题的热水分赛区等,这些分赛区将聚力农旅、文旅、商旅深度融合,充分展示赛区美丽圩镇的风貌,增添活动赛事风采。东源县上莞镇分赛区开展追龙民俗活动,新港分赛区结合万绿湖开渔活动开展“鱼”你有约友谊篮球赛。连平县溪山镇组织联赛与非遗民俗巡游、特色果蔬、农产品展销活动在东水村同步举行,促进当地农产品消费,进一步擦亮溪山“果蔬名镇”特色名片。
让河美联赛富有文化传承、乡愁记忆的价值意义也是赛事的一大亮点之一。比赛期间,各地纷纷举办非遗文化展示、民俗活动和乡村音乐会,让参赛选手和观众在享受激烈比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各县区将篮球联赛与当地民俗、非遗、音乐相融合,在赛场中融入非遗文化、弘扬乡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将河美联赛转化成兼具乡村烟火温度和新时代文明图景的文化符号。在紫金大赛开幕式上,紫金县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紫金花朝戏《卖杂货》等传统戏曲与非遗文化展示等,让参赛队伍和观众在享受篮球比赛的同时,能深入了解紫金县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在连平大区赛三角镇分赛区,该镇同步开展第二届荷花文化系列活动,展示当地特色荷花产业,并结合“百千万工程”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如短视频挑战赛、舞蹈大赛、文创设计大赛等,赋能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全面赛事带动全民经济
在河美联赛江东新区大区赛开幕式现场,档主杨惠玲提前到达现场“占据有利位置”。她的麻蛋仔、牛耳朵、酥角等江东新区特色美食摊位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品尝。
像杨惠玲的特色美食摊位,在河美联赛中不胜枚举。随着大区赛深入推进,各县区将河美联赛流量热度链接农、文、旅、体产业,打造全域旅游新地标和旅游新名片,带动食宿、餐饮、农特产品、非遗产品销售,让村民享受到河美联赛带来的增收福利,带动全民经济发展,助力建设特色农文旅体消费新格局。各分赛区周边合理规划农特产品聚集街,鼓励广大经营主体通过流动摊位、后备厢集市等形式入驻,提供餐饮美食、农特产品等服务。据统计,东源县通过联赛带动县内霸王花米粉、板栗、仙湖茶、客家黄酒等“土特产”展销2000多份,带动销售额约260万元。龙川大区赛铁场赛区吸引观赛群众近6万人次,拉动经济收入近93万元。铁场镇政府还与广东金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招商引资项目——油茶精深研产业基地项目,促进油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赛事的成功举办为我市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篮球赛事活动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发展。据统计,比赛期间,东源县仙塘镇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300%,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收入增长。 如,江东新区赛事举办期间,中骏世界城进场客流量同比增长达90%。东源县仙塘镇分赛区以东源县体育馆为中心,辐射周边南园古村、“东江画廊”、观塘民宿等景点,带动仙塘休闲游人数超7.8万人次,同期相比增长300%。东源县灯塔镇通过“以赛促旅、以赛扶产”发展模式,比赛期间灯塔文体中心灯光美食节盛大亮相,为村民们带来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据统计,灯光美食节共计邀请和吸引近68家市内外的商户前来摆摊,吸引游客和群众5万人次前来消费,日均人流量近1万人次,带动总消费约7万元。
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通过河美联赛,实现了农文体旅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本版统筹:曾競
■文/图:河源市主流媒体产业联盟记者 曾競 李何山 肖斌 杨坚 冯晓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