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新阶段承接好产业有序转移

我市实施“一号工程”积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

2023-03-08 10:06:45 来源:河源日报

b3bf76fc0fd33785aa8589b571e13139_0308003_001_01_s.jpg

■广东瑞邦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加紧生产

ed0a4495f2d85ca80fbb4313cb10ed6e_0308003_001_02_s.jpg

■河源市联懋新材料有限公司加快建设

县域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是关键。我市坚定不移“融湾”“融深”,积极承接“双区”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大力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我市深度嵌入“双区”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推动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超八成,形成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

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

占全市比重超八成

河源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工业发展之路,1998年提出“工业立市”发展战略,2003年成立市高新区,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2008年抢抓省委实施“双转移”战略的重要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目前,我市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7个省级产业转移园,是全省省级产业转移园最多的地级市。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第一圈层,近10年来,河源吸引超1300家企业落户,全市园区规上企业数量跃升到50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96亿元。龙川县建成全省首个“反向飞地”园区——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

2013年,深圳与我市结成全面对口帮扶关系,共建有河源国家高新区、江东新区、源城、东源、龙川、和平、紫金、连平等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计划支持共建资金27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20亿元,资金到位率75%,连续3年产业共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数排名全省第一,有力促进我市产业园区功能配套和产业项目承接能力提升。截至目前,深圳协助完成我市工业园区扩园任务18.18平方公里,深河共建程度不断加深,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产业园、深圳南山(连平)产业园等深河特别合作园区建设招商工作进展顺利,圳佳光电、启圳光电、南士科技等338家深圳企业落户投产。

实施承接产业有序转移

主平台建设“一号工程”

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今年2月,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广东省将支持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和珠三角3个地市各打造一个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支持对口帮扶协作双方共建一个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和一批县域特色产业园。

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大力推动实施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一号工程”,奋力争创省重点产业平台。在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主平台建设”成为与会人员发言的高频词。

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主平台,坚持“集中资源办大事”基本原则,按照“好中选优、重点突破、以园带市”的思路,采用“园区组团”“一区多园”方式,做大做强我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河源国家高新区要尽快完成跨江融合发展首批次用地征拆,推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水经济产业孵化基地尽快招商运行,加快打造省级生产性服务业基地,构建满足产业生产、研发、管理的复合型生态空间,打造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千亿级国家高新区。各县区要优化园区规划设计,推进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扩园等工作,确保整治提升用地3000亩,实现“三通一平”标准化建设9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4个,完善“七个一”工程,全面提升园区的金融、物流、人才等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符合产业生态要求的2.0、3.0升级版园区。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