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快全域全面“融湾”“融深”
近日,连平县三角镇石马村的5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迎来收获季,一筐筐绿色蔬果经分拣、清洗、入库后准备装车,直供深圳。
一筐筐绿色蔬果准备装车直供深圳
石马村蔬菜种植基地由深圳金谷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打造。2021年,该公司在石马村流转了520亩土地用于种植各类瓜果蔬菜。该项目直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3万元,并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每天都有60多人到基地务工,高峰期每天用工人数达百余人,工资为日结100元/人,自今年7月以来,已发放工资25万多元。”蔬菜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蔬果采收结束后,将开始种植新一批茄子、辣椒等农作物,有望带动务工村民年人均增收突破7500元。
这是连平县全域全面“融湾”“融深”的战果之一。今年以来,该县紧扣打造“两城三地”、建设幸福和谐美丽连平的目标定位,科学谋划、担当作为,加快全域全面“融湾”“融深”。
发展势头迅猛外联内通现代化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
今年1—8月,连平园区发展势头迅猛:在谈项目30宗,签订意向投资合同项目13宗;新签约项目有项目8宗,其中有4宗为万洋众创城引进项目,合同投资额7亿元;新开工项目5宗,合同投资额5.6亿元;在建项目14宗,合同投资额34.85亿元;投产项目3宗……
连平生态工业园一角。作为连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连平生态工业园发展步伐正不断加快,朝着宜商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工业新城迈进。 冯晓铭 摄
此外,连平外联内通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韶河汕铁路、赣广高铁、厦昆高铁、连梅高速、武深高速崧岭互通、粤赣高速连平段扩宽工程、通用机场规划建设等正在进行中;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升级改造工程也正在加快施工中。连平县2022年“四好农村路”目标任务是10.6公里,截至今年9月底,已完成7.8公里。
永兴立交枢纽互通,大广高速公路与武深高速公路在此对接互通。2018年12月28日,武深高速连平段建成通车,连平县正式构建了“三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 冯晓铭 摄
鼓励企业与“双区”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对接合作,打造一批产业科技创新共建平台,目前已经通过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
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建成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个
今年5月,连平县召开民营企业农副产品推介座谈会,进一步加强连平与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产业之间的开放交流和互惠互通,发挥大湾区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动连平农副产品全面“融湾”“融深”。
连平的特色产业究竟有多厉害?据统计,截至目前,连平累计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7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三华李、连平丝苗米、连平砂糖桔、连平云雾茶、忠信黑蒜、连平青梅、连平贡柑)。全县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个,省级“菜篮子”基地5个,市级“菜篮子”基地15个,深圳市“菜篮子”基地1个;成功创建鹰嘴蜜桃和花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鹰嘴蜜桃已经成为连平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法宝。 肖斌 摄
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致力打造承载大湾区优质生活的“后花园”
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和15个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治理修复措施,措施到位率达100%;累计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12座,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累计完成水源林建设1.48万亩、森林抚育2.49万亩;全县水、大气、土壤生态环境总体优良,连续多年在省、市环境保护责任及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评优秀,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这一组数据佐证了连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连平正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坚决打好碧水保优战、蓝天保卫战和净土防御战,致力打造承载大湾区优质生活的“后花园”。
连平风光。连平县被誉为“广东香格里拉”,是生态名县,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连平最大的优势和最亮丽的名片。
接下来,连平将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振兴行动,建设成为“双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油瓶子”。同时,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建设的重大机遇,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我市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作出连平贡献。
连平忠信火蒜备受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青睐 肖斌 摄
(本报记者 吴雪 通讯员 麦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