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怎么过七夕?
2022-08-03 15:55:48
来源:河源文明网
农历七月七又叫做“乞巧节”、“祈巧节”、“七巧节”,关于这个节日,客家地区流传着许多特殊的习俗。
对于客家人而言,七月七是一个“比巧”的节日。这一天,待字闺中的女孩子和年轻媳妇都会买来七色彩丝用传统手工编织成七色带,而且还要摘一些新鲜的豆角、黄瓜、苦瓜、辣椒叶、茄子叶、南瓜叶、蕃茨叶七种青菜煮成一道名谓“七姐妹”的菜。据老一辈的人说,“七姐妹”这道菜是一个比试谁家的年轻媳妇更心灵手巧的菜肴,因为七月七一般在立秋前后,此时的豆角、苦瓜、黄瓜等接近过季,而叶子菜又还未长起来,在旧时又还没有温室蔬菜,所以这就得看谁家媳妇能将这些平常不吃的菜叶子煮得香甜可口。
晚饭过后,村中的老人与小孩就会聚在一起欣赏皎洁的月色。老婆婆向孩子们讲述着那传颂千年牛郎织女的故事,同时,也会比较着谁家的“七姐妹”煮得好,谁家的年轻人孝顺。而年轻的女孩子们会另外聚成一堆,在偷听牛郎织女窃窃私语的同时,比较着谁编织的七色彩带图案新、花样多,谁的心更灵,谁的手更巧。有些更为虔诚的女孩更是沐浴烧香,在月色下祈求织女眷顾,使自己像天上的织女一样有一对织云布锦的巧手。
除了“比巧”,每到七月七,客家人都有正午取井水、山泉水的习俗,而在这一刻取出的水叫做“七月七水”。传说中七月七是玉皇大帝恩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大喜日子,这一对有情人每年只能见一次面,并且时间十分短暂。于是,他们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互诉衷肠,泪如雨下。他们所流下的泪水汇聚成了人间的河水,所以“七月七水”可以保存数年不变质,还能起到清凉解毒、避邪治病的功效。
在七月七这天做“七姐妹”、“七层糕”、喝“七月七水”、在河边洗澡这样的民间习俗,客家人世世代代都在传承着,这一口口甘甜清冽的水、美味可口的菜肴与糕点,承载了客家人对和谐、平安的美好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