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两院”工作报告
心怀民意献良策 凝聚共识谋发展
■市人大代表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昨日,参加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分组审议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下称“两院”)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过去5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全力加快“示范区”“排头兵”建设,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三个圆满收官”;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依法履职尽责,为我市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两院”坚持服务大局,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扎实推进平安河源、法治河源建设,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信河源未来会更好”
“希望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市人大代表朱军越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有重点、有温度,体现了人民至上理念。他建议加大对少数民族村持续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向少数民族村倾斜,进一步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推动少数民族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完善相应配套设施,促进少数民族村道路环境全面提升。
市人大代表胡文东是一位基层代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多次提到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举措和努力方向。“土地是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最主要生产要素。”他建议相关部门协调整合土地资源,激发农村发展活力,释放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同时,要关注村“两委”干部退休保障问题,适当提高村级老干部的养老、医疗补助标准。
“我相信河源将迎来发展新篇章,未来会更好。” 市人大代表郭思远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思路清,尤其是在壮大主导产业上举措实、任务细。他建议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并充分发挥国企平台,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市人大代表李文东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河源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不断完善服务企业、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助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感觉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已经朝我们走来。”市人大代表倪丽君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尤为关注。她说,过去5年,河源实现学前教育“5080”,广师大河源校区建成,河源已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家庭教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心的事业,她建议政府形成有效的跨部门统筹协调、顶层规划机制,协力推进家庭教育,加大力度开展亲职教育,丰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稳定、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
有力有效护航高质量发展
“听完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以及‘两院’工作报告后,我感触很深。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实落地,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市人大代表毛丹认为,3个报告内容实、亮点多、成效显,部署工作思路清、方向明、任务准,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理念,有力有效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她建议进一步加大“速裁快执”和在线调解的力度,促进案件繁简分流,提高司法办案效率;拓宽法院和检察院办案的社会监督渠道,如建立大数据办案平台,使案件办理信息公开透明、可查可阅。
市人大代表肖丽花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以及“两院”工作报告是求真务实、提振信心、催人奋进的报告。特别是市人大常委会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注重创新、注重实效的工作理念,把人大工作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持续推进依法治市,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源城区法官人均年结案数达480件,可以看出法官办案压力较大。”肖丽花建议加强法院系统人数配备,充实法官队伍,缓解法官办案压力。
“3个报告总结工作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市人大代表袁小玲从事法律工作,她建议加强基层普法工作,加快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过去5年,河源大力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窗口首接负责制,简化登记立案手续,推进适老诉讼服务,‘马上办’‘一次办’‘集中办’等举措让我觉得特别暖心。”市人大代表王苗苗认为,法院工作报告站位高、落点实,重点突出、亮点纷呈,其中“为群众努力兑现胜诉权益,举行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日活动”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胜诉权益。她建议常态化开展“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日”活动,多措并举,提升案件实际执结率,不断提升案款发放规范化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继续深入推进信息化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完成立案、递交材料等程序,从而实现快速、便捷立案,节省法院人力和物力。
市人大代表吴松认为,“两院”工作报告语言精炼、数据翔实,闪耀着法治光芒,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他建议应急部门加大对民间救援力量的支持力度,按照救灾装备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原则,积极协调应急、水利等部门的应急救援装备,提供给当地救援队在日常训练、紧急救援时使用,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能力。此外,对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产生的物资及装备损耗、人身保险等费用,可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采写:本报记者 梁驱远 刘昕 刘永菲 方新苗
■统筹: 梁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