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垃圾分类掀起环保新时尚
共建一座城 共享一个家
■本报记者 刘昕 通讯员 钟文锐 廖永清
向美而生,让居者幸福、来者流连、闻者向往,这是一座城市建设、发展、管理的美好愿景,而这一切正在河源悄然实现。
“垃圾分类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和美河源因你美丽”……如今的河源,大街小巷、公交站牌、广场等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垃圾分类新风尚在“创文”“巩卫”工作润物细无声中,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
垃圾分类工作
考核排名“逆袭”
记者走进源城区御龙湾二期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小区设有多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指导小区居民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河源市御龙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该小区通过上门入户宣传、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和张贴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居民荣誉榜等形式,动员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
御龙湾二期生活小区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是我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以“创文”“巩卫”为契机,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力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制定《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选定源城区上城街道为全市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通过垃圾分类挑战赛、线上闯关、漫画图解等“线上+线下”多形式的宣传,“分”出了整洁有序、绿色健康的美丽新生活,让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植根在百姓心中,在全市掀起绿色和谐环保生活新时尚。截至目前,市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知晓率达100%,垃圾分类投放率达80%,有效推动了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社会反响良好。2021年上半年,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排名实现了“逆袭”,取得全省排名靠前的好成绩。
以“绣花功夫”
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用扫帚写诗,整洁的街道就是我最热忱的语言。”这是来自我市一名环卫工人的自白。洁净的城市环境离不开环卫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在市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多达1000吨,全天作业环卫工人超过1400人,他们是最可爱的城市“美容师”。无论春夏秋冬,还是晨起日落;不管酷暑严寒,抑或刮风下雨;哪怕疫情当前、又脏又累,在城市的每一条大街小巷,总能见到他们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个美丽而温馨的家园。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形象提升行动,彰显区域协调发展新优势,塑造河源内涵品质新魅力,不断提升河源的知名度、美誉度。未来,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将围绕“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魅力宜居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工作宗旨,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与河源人民一道“共建一座城,共享一个家”,做好“古色”文章、传承“红色”基因、绘制“绿色”新景、绽放“春色”活力,以“绣花功夫”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将河源建设成一座“有温度、有风度、有厚度”的城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建设步履铿锵,城市变化日新月异。河源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变化已经实实在在惠及每个市民的生活,并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展望未来,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将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以更新的视野、更大的气魄,不断将城市发展的新蓝图逐一变为现实,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