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锻造产业筋骨 县域经济更强
■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骆鹏翔
近3年来,和平县坚定实施产业兴县行动,深入开展产业建设“大会战”,加快打造和平特色“1+2+N”产业体系(1个新材料支柱产业,食品饮料、电子信息2个优势产业,新医药、可穿戴饰品、体育用品等N个特色产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让县域经济更强、更有活力。
据统计,2024年和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77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排名全市第二;三产比重由2022年的21.3∶26.2∶52.5调整为2024年的21.1∶31.5∶47.4,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取得“三银三铜”的较好成绩,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5亿元,同比增长5.8%,全市排名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全市排名第三;社消零总额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3.8%,全市排名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排名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市排名第三;税收收入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9.5%,排名全市第二。总体来看,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和平县聚焦打造“1+2+N”产业体系,设立全市首个县级产业引导基金,并创新开展基金招商。2023年以来,累计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35个,总投资67.27亿元,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城园互动”“产城融合”标杆园区加速成型,园区北扩工程和大坝产业集聚区建设齐头并进,园区北扩已完成1556.5亩工业净地整备。首席服务官、项目代办和三级服务机制织密营商环境“贴心网”。
近3年来,和平县农业发展提质增效,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7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3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4家,特色农业持续扩面增效。“和平猕猴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持续发展甜“猕”之恋。“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实现扩面提质增效。
2023年至今,全县接待旅游人数年年攀升,全域旅游品质持续升级,农文旅融合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翠山竹海绿意盎然,森林公园开放迎客。水背古村韵味悠长,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林寨镇成功举办端午龙舟表演赛、篮球联赛、温泉文化等系列文旅活动,林寨“十八酿”“龙舟宴”吸引万人参加,兴井村获评第四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和平村超足球赛出圈出彩,以足球赛场、非遗秀场吸引游客20万人次,拉动综合消费收入约3亿元,全网相关信息播放量超7000万,实现以村超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的良好效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