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实地调研“百千万工程”
看变化信心满满 学经验干劲十足
□本报记者 谭绍丁
10日至12日,在全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的热烈氛围中,市领导率队深入各县区项目一线,亲身感受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蓬勃脉动,携手见证“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通过现场交流学习、共享经验,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新的一年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风貌提升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乡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乡村。
在江东新区城东街道河紫路社区,一栋栋房屋换上“新衣”,清澈河水与沿岸绿美生态小公园相得益彰。自开展风貌管控工作以来,河紫路社区投入各类资金超过430万元,开展渔船整治、风貌管控、植树添绿、基础设施等工作,社区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走进连平县隆街镇“美丽示范主街”,映入眼帘的是以红、黄色调为特色的店招、路灯、墙绘,整个街区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中,隆街镇以红、黄为主色调,以白色为底色凸显“红黄”腰线,店招选择复古风格和个性化款式,充分展现包容性;同时,建设龙凤图案的景观灯及灯束灯带,与美丽河道交相辉映。这种以色彩分明呈现最具视觉冲击效果的探索,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不少县区表示,将在典型镇村规划建设中更加注重乡村风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美丽乡村。
“这个花海不仅可以扮靓村庄面貌,让群众愉悦身心,还可以借势发展旅游产业,增加村民收入,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和平县阳明镇水背村利用闲置土地种植郁金香,通过收取门票,为村集体和村民创收。调研期间,与会人员情不自禁走进花海,纷纷拿出手机,定格美好瞬间。
在龙川县佗城镇,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座人文馥郁的千年古城。近年来,该镇常态化开展圩镇环境卫生整治和秩序管控,深入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推进美丽示范主街开展“三线”下地、增绿种植桂花树及人行道铺设。特别是南门码头的绿美生态小公园里,绿植繁茂、干净整洁,苏堤长廊城墙上融入了佗城姓氏文化和廉政文化元素,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开展城乡风貌提升,打造更多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参观了佗城镇后,和平县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产业富民
释放县域发展新动能
产业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走进东源县顺天镇沙溪村温室大棚,一排排藤蔓排列整齐,一垄垄西红柿长势喜人,或鲜红或青翠的果实挂在植株上,晶莹饱满,分外诱人。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中,顺天镇沙溪村通过“林耕置换”推进耕地布局集中连片,推动原有零散耕地向“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区转变。在此基础上,引进东源致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高端菜番茄、小番茄等,打造华南最大的番茄生产基地。目前,番茄种植和与之相关的劳务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各县区表示,将借鉴东源的经验,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让散地、闲地、荒地成为群众的“致富田”。
“社村”合作是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探索,作为全省首批“社村”合作试点县之一,和平县“社村”合作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2024年以来,已实现村集体分红7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加快推进供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社村’合作试点项目为抓手,积极推广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模式,实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在参观了和平供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了解和平的做法和成效之后,对于如何推进“社村”合作,连平县已经进一步明晰了思路与举措。
走进中国蝉茶交易中心,紫金县名优土特产有限公司直播间内,几名主播正充满激情地向观众推介蝉茶、辣椒酱、竹壳茶等紫金特产。位于紫金县金山大道东的中国蝉茶交易中心,是目前全国首个以“蝉茶”为主题的茶叶街区,有望建成中国最大的蝉茶交易集散地。东源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紫金蝉茶的成功突围,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接下来,该县将在探索品牌标志性风味、保障茶叶品质的基础上,全力讲好东源“茶”故事,让东源的茶品牌IP更加响亮。
从典型镇村的生机盎然到县域产业的繁荣发展,每到一处调研点,大家都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拓宽了思路,为进一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确保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新的一年,将积极借鉴各地优秀经验,以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开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