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打造全过程治水监督链条
以法治之力呵护一湖碧水
天蓝水碧,群峰起伏,草木葳蕤,凉风拂面……深冬时节的新丰江水库,景色美如画卷。新丰江水库是华南第一大水库,总库容量139亿立方米,每年以60亿立方米的净水输入东江,保障了东江中下游珠三角主要城市和香港地区近5000万人的饮水安全,其水质更是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
清澈的湖水背后,凝聚着法治力量的呵护。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监督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探索水库水质保护立法,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议案建议督办、多方联动等监督手段,形成监督叠加集成效应,着力打造全过程环环相扣的治水监督链条,全方位、多角度守护新丰江水库水质安全。因监督工作成效突出,市人大常委会“强化法治保障 持续监督发力 推动新丰江水库水质优上更优”成功入选全省人大环境资源领域2023—2024年度十大典型监督案例。
以立法为突破点 夯实治水护水法治基础
新丰江水库集雨区地跨我省河源、韶关、惠州三市,总面积约5814平方公里,其中河源4500平方公里。虽然上位法为江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对于新丰江水库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而言,仍缺乏更有操作性、具有地方特色的具体规定。对此,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以地方特色立法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推进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立法工作,着力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自2015年河源市取得地方立法权后,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向省人大常委会建议将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条例列入立法工作计划,通过省级立法,着重解决好新丰江水库跨区域水环境治理难题。2023年9月,结合市委的中心工作以及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推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迫切需要,市人大常委会确定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立法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调研方向,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带着问题来,奔着问题去,组织调研组深入库区一线开展立法调研,全面了解水库水质保护工作情况。
2024年初,经市委同意,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河源市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条例》列入正式立法项目,现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二次审议。《条例》对水库水质保护范围与管控要求进行了明确,并创新性提出建立跨行政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将为共同做好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法规支撑。
以监督为着力点 持续攻坚改善水库环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深化监督方式运用,打造常态化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水污染防治监督模式,督促政府不断完善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减少污染物入库,提升新丰江水库环境质量。
2022年起,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在听取审议全市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时,自我加压、主动增加检查项目,要求市政府将新丰江水库水环境质量情况单独列项报告,并在审议前组织检查组对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推动市政府制定《新丰江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及配套实施方案,系统谋划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全力推进养殖行业管理升级、农业面源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汛期入库污染削减等重点工作任务,推动新丰江水库全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问题在水里,但根源却在岸上。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是夯实新丰江水库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2020年起,市人大常委会连续4年组织调研组深入库区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调研,紧盯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持续加压督促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治水管水护水力度,确保按期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
经过4年攻坚,2024年初,市、县政府将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新丰江流域34个镇街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30个乡镇独立建成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以检查为切入点 跟踪问效增强监督刚性
新丰江水库,亦称万绿湖,如同群山环抱之中的一颗翡翠,每年慕名而来观赏的游客不计其数,依托其打造的万绿湖风景区更是在日前成功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河源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份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的积极作为。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发挥执法检查利剑作用,把跟踪问效作为增强监督实效的“取胜之匙”,先后12次组织检查组深入库区对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河源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市政府抓好审议意见落实整改,为维护新丰江水库美丽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在加强执法检查的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还注重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广泛发动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监督工作。早在2015年,市人大代表就在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创建万绿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多年持续督办,助推景区软硬件设施完善升级,同时还组织在我市的全国、省和市人大代表对新丰江水库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视察,组织代表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组织省人大代表对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情况开展集中视察,充分用好“听、看、思、议”的方式,听真话、察实情、提真言、达共识,提出加强水质保护意见建议,形成专题视察调研报告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推动代表既当好“带动者”“监督员”,又当好人民群众的“联络员”“代言人”,努力构建水质监督共治格局。
不仅如此,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代表联络站倾听群众意见建议,鼓励代表联络站组织驻站代表通过代表小组的方式开展水质巡查监督,切实提高监督针对性和实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法治力量的呵护下,现在的新丰江水库四季葱绿、生态优良。自有监测数据以来,新丰江水库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主要指标总磷、氨氮等年均浓度保持较低水平,10条主要入库支流水质优良率为100%,2020年以来水库营养状态指数在全国124个重要水库中基本保持前五名,先后获“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等荣誉,知名水饮料及食品生产企业纷纷入驻河源,“点水成金”的百亿级水经济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生态好水已成为河源一张亮丽的名片。
■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邹菡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