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以馆校合作为抓手推进科技教育
共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

■本报记者 雷宇烁
近期,东源县着力推动科技教育发展,以馆校合作推进科技馆与学校联动,开拓校内外科技课堂,以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至今,东源县科技馆人流量接近10万人/次。
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
今年9月至11月,为期3个月的“中国流动科技馆”广东省巡展活动(东源站)在东源中学圆满收官,这是东源县开展馆校合作的一个缩影。为期3个月的巡展活动,吸引了近3万人次到场参观,展示了“AI超越人类、点石成芯·芯创世界、波的旅途”三大模块超50件展品,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零距离体验科学的魅力。“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我们让‘声、光、电、力’等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有效地弘扬了科学精神、普及了科学知识。”东源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桂蓉表示。
在巡展活动的“AI超越人类”模块前,东源中学的李同学被一台能够与人对话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他好奇地与机器人进行了一番对话,机器人机智幽默地回答让他和周围的同学笑声不断。“人工智能拥有超越大脑的算力,这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未来科技对我们学习、研究起到的作用。”李同学说。
一直以来,东源县科技馆着力策划了航模表演、科普集赞打卡、科普表演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科学知识融入趣味游戏中,让科普深入人心。这些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与科技近距离接触,感受科技的独特魅力,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未知的种子。2024年至今,东源县科技馆人流量接近10万人/次。
开拓校内外科教课堂
东源县第五小学的第四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是馆校合作模式下的另一项成果。以“创新·体验·快乐·成长”为主题,科技节历时三周,通过科普宣传、科技小制作、科创绘画、科普讲解大赛和科普游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培养创新思维。
东源县第五小学校长吕丽燕表示,校园的科教工作离不开东源县科学技术协会和东源县科技馆的支持,馆校共建、共享、共研,赋能科学教育“加法”。学校利用科技馆资源,开展了跨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案例成果展,展现了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的成果。孩子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勤于实践,乐在创造之中,制作出栩栩如生的电动玩具、巧妙运用液压、气压原理的装置等作品,展现了科技创新能力与创造潜力。科技节还特别注重科普讲解大赛和科普游园活动,让孩子们站在讲台上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科学素养和表达能力。在科普游园中,电学、磁学、力学等科学知识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体验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李桂蓉表示,东源县的馆校合作模式,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也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作出了贡献,展现了科技教育在新时代的创新路径。随着馆校合作的不断深入,东源县的科技教育将深化场景应用、科学课程开发和科普学用结合,以科技点亮孩子们的未来,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