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以“头号力度”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

2024-06-12 09:54:25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美丽的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 本报记者 邓宇权 摄

□本报记者 王亚娇

挥如椽巨笔,书万千气象。近日,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的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内,一幅巨大的画卷呈现在稻田上,整幅稻田画以“一带一路”为主题,以袁隆平院士的肖像为核心元素,还包含载人航天火箭和宇航员、“丝路金桥”等内容,更显现代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稳住“三农基本盘”、持续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我市上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头号力度”深入实施“头号工程”,以“133”工作法推动“百千万工程”高速起步、全面起势,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打好强农固本“持久战”、新型城镇化“攻坚战”、乡村建设“升级战”、改革攻坚“突破战”、汇集众力“整体战”,下大力气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

紧紧锚定“头号工程”,致力城乡融合发展,鼓起拼搏前行力量,我市“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据统计,全市已组建132家“富镇强村公司”,全市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从2021年的15.6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37.19万元、增长138%,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两个产业集群产值分别达到786.1亿元和170.96亿元。

特色产业和制造业双向发力

县域经济持续壮大

县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推进“百千万工程”,壮大县域经济是关键,培育特色产业是基础支撑。

走进连平县上坪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桃香。作为中国鹰嘴蜜桃之乡,“三月看桃花,七月品仙桃”已成为连平的“金字招牌”,鹰嘴蜜桃也成为年产值16亿元的大产业。

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连平县委、县政府谋深做实,探索财政资金投入模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鹰嘴蜜桃产业发展,构建政府主导下的“政银企”产业发展共同体,形成了多元化的“桃花餐饮”“桃花徒步”“桃花民宿”的“桃花经济”,推动鹰嘴蜜桃全产业链提档升级。今年桃花旅游文化周活动期间,连平接待游客约1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83亿元。

连平鹰嘴蜜桃是我市做强特色产业、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将持续加力,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着力打造“一粮二茶三佳果”,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强,产业强的核心是制造业强。在做强特色产业的同时,我市建好产业园区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造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我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获得第一档注入资本金2.4亿元、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56个,新增省级产业园、省特色产业各1个,新增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家,建成“反向飞地”9个,实现县区全覆盖。东源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排名全省第5,全市有4个镇入选2023年广东省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

城镇能级全面提升

乡村振兴动力十足

从顺天互通立交下粤赣高速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干事景象:美林油茶现代产业园、致鲜农业科技、加州鲈鱼养殖等一大批项目蓬勃发展,工作人员穿梭在各基地内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建设工地轰鸣声不断……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建设展现出东源县顺天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景画”。

从默默无闻的小镇到“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顺天镇的蝶变历程,是我市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去年以来,我市聚焦乡镇发展,不断在“做精”“抓细”“建美”上下功夫,各乡镇按照“一镇一方案”要求,深入开展美丽圩镇建设“百镇攻坚行动”,持续推进镇街“六乱”整治,推动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推动五类镇差异化发展,指导乡镇结合资源禀赋画细“自画像”、谋实发展“思维导图”,全市乡镇(街道)迸发活力、激发势能,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等焕发新生机。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趋势新特点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省委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明确把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全力推动县城规划建设提质升级。

走进东源县城,万达广场、贝拉小镇等客流不断,华丰国贸等一批项目加速推进。作为广东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县,东源加快补齐县城产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等短板弱项,县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切实把县城发展的短板转化为东源又快又稳发展的潜力板,为该县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今年,我市将强化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各县尽快形成新城城镇化建设方案和县城建设规划,优化县城商业服务功能,完善县城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创新善于“立”勇于“破”

群策群力奋进新征程

推动县镇村优势塑造、结构调整、动力增强、价值实现,改革始终是关键一招。

近日,《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印发,明确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提出支持河源市东源县探索园林地“上山”、耕地“下山”的林耕空间布局优化路径。

接下来,东源县通过耕地集中整治区林耕空间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工作,计划新增耕地1万亩以上,整治区域内耕地连片度提升10%,减少破碎耕地图斑70%以上,确保全县林地保有量不减少、森林覆盖率不降低、生态质量有提升,赋能“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改革破局,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既科学统筹的“立”,又大刀阔斧的“破”,在“立”与“破”的有机统一中增强改革创新整体效能,更好赋能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和营商环境短板弱项对标提升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扩权强县改革、镇街体制改革、农村“三块地”改革持续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住房集中建设试点等工作有力推进,2个试点镇(东源顺天、龙川佗城)已完成整治项目6个、农用地整理1000多亩、生态修复7100多亩。

集众智、汇众力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务实之策。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双百行动”、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百会助百镇”等行动,成立河源市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会及“百千万工程”研究院,10所高校首批89个结对共建项目全部启动,促成建筑业企业与乡镇结对帮扶项目93个,组织110个社团协会与所有乡镇结对共建,推广“三美”家庭建设、“禾坪说事”等创新做法,并举办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出力的生动局面。

    上一篇:“制造业当家”挺起产业“脊梁”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