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全国人大代表刘丽萍: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

2024-03-08 10:04:11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梁驱远

“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如何让老年人享有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成为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作为一名在农业领域奋斗多年的“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和平县瑞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经理刘丽萍把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今年两会期间建言的重点。

刘丽萍对农村养老问题格外关注,源于她在履职过程的所见所闻。出身农村、扎根农村的她,在过去的一年中时常到基层走访、调研,进村入户面对面与老人交谈,对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许多农村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到经济发达地区谋求发展,这也导致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无法得到更好的关怀和照顾。”刘丽萍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银发经济的政策措施,为新发展阶段我国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通道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欠发达地区在物质基础、发展平衡、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较为明显。”刘丽萍认为,对比城市养老服务,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起步晚、底子薄,养老基本保障制度相对滞后、服务设施和服务供给较少,留守老人可享受的养老服务还亟需完善。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如何让更多农村老人就近健康养老,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刘丽萍说,在过去一年的调研中,她了解了不同地方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探索,同时获得了不少启发。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刘丽萍建议,增强养老服务支付保障能力,建立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基本养老服务经费的保障机制,对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予以适当的资金倾斜,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兜底性养老服务的保障力度。她还建议,通过加强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布局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网点)、互助养老服务站(点),加快养老服务人才职业体系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权益保障、职业培训、考核定级、特殊岗位津贴等政策制度,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更多农村老人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与便利。

    上一篇:全面开展整治攻坚 抓紧抓实抓细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