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请进门 开门纳谏促发展
我市首个全国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首场代表接待日活动
■本报记者 梁驱远
“今天,我们联络站开展首场代表接待日活动,人大代表与我市电子信息领域专业人士一起座谈,希望大家就促进河源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踊跃发表意见和建议,尽管畅所欲言。”昨日,几句简单的开场白,拉开了全市首个全国人大代表电子信息产业联络站“双月10日”首场代表接待日活动的序幕。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苗伟、肖丽梅、刘丽萍,省人大代表高芳亮与企业家代表、行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实打实交心,聚焦企业需求、发展难点、产业痛点,谈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共同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作为代表联系群众、倾听民情民意、开展履职活动的重要平台,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全国人大代表电子信息产业联络站在昨日迎来了第一批“客人”。活动开始后,参加活动的企业家代表纷纷以各自企业核心业务、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等情况为基础,结合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围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发展、产业要素集聚化等话题,展开交流探讨,大家在交流与聆听中互相了解、增进共识,现场互动频频、气氛活跃。
“河源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建设好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尤为重要。”座谈会上,行业代表、河源市高新区移动智能终端产业联合会会长邓涛建议,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应建立联合创新体系,推动建设专业领域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加速器,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企业家代表、河源中光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长涛则认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加大“大公司”战略实施力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从科研布局、工程带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投融资支持等多个方面,切实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优势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全面提升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提建议环节结束后,与会人大代表纷纷表示会“照单全收”,并认真研究大家反映的事项和建议,同时积极履职,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和各有关部门反馈,做好追踪办理、落实。
我市首个全国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立,不仅让代表有“家”、活动有“序”、履职有“为”,还拓宽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沟通渠道,畅通了民意表达的“快车道”,架起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平县瑞丰种养专业合作社水果种植专业户刘丽萍表示:“今天是联络站的首次接待日活动,也是接待群众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一个起点。这里是我们履职的固定场所,也是搭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我们会充分发挥好联络站的阵地作用,收集更多符合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相关新闻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联络站建议交办会
助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 梁驱远 昨日,驻河源全国人大代表电子信息产业联络站首场代表接待日活动结束后,联络站第一时间向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转交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代表联络站建议交办会,合力推动建议有效办理、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叶春球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联络站站长、参加活动的全国人大代表苗伟介绍了接待日的情况,并就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与市政府及职能部门进行了初步沟通。
叶春球指出,电子信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为驻我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提供了履职平台,拓展和畅通了群众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建言献策的渠道。驻站的人大代表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职工,听真话、察实情,全面了解产业发展现状,聚焦电子信息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的重点难点问题,从政策、立法、机制等层面推动解决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
叶春球要求,要切实增强做好代表联络站建议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规范代表联络站建议提出和处理机制,积极推进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优化代表建议答复方式,不断推动代表建议落地见效。要策划好“双月10日”代表接待日等活动,完善联络站软硬件建设和代表建议交办机制,为推动我市培育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少华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