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成就来之不易 未来充满信心
○本报讯 记者 钟文俊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昨日上午在北京开幕。昨日下午,本报记者连线正在北京参会的我市全国人大代表苗伟、刘丽萍、肖丽梅。他们表示,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和五年来我国发展取得的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明确了2023年和下一阶段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吹响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奋进号角。
苗伟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客观讲成绩、鞭辟入里论形势、精准谋划新蓝图,是一份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的好报告。报告中指出,今年要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等。“这是国家为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释放的重大利好。”苗伟说,报告里多次提出数字经济的发展、双碳的策略,对未来的发展制定了计划,他将持续关注该领域并寻求发力点,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我感到信心满满!无论面临的风险挑战有多大,只要聚焦新目标,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美好图景必将变成真实的幸福实景。”刘丽萍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倍感振奋。她说,过去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尤其是听到报告里多次提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乡村建设行动时,作为一名在农业领域奋斗了近十年的“新农人”,刘丽萍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这些都是我作为农业代表十分关注的领域,接下来期待有更多的实施细则、方案出台,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大家凝心聚力,把乡村振兴工作做好。”刘丽萍说。
肖丽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紧跟核心、彰显初心、振奋人心、凝聚民心的好报告。回顾五年国家发展,深刻感受到我国制度伟力充分彰显、大国实力持续提升、改革动力有效激发、治理效力不断增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报告中提及的一系列务实精准政策举措,让来自农业领域的肖丽梅备受鼓舞、信心满怀。肖丽梅说,报告中提到的“以产业振兴为龙头”“强化农业科技装备和支撑”“做好工农关系、 城乡关系融合”“推动县域发展,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规划了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