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精读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02-10 09:36:34 来源:河源日报

f0a0a231de667f1ea9a72a9e86421612_0210002_001_01_s.jpg

2月9日上午,河源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市会议中心开幕,市长何国森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2022年工作回顾,对过去一年我市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安全底线等方面工作做了系统总结,并回顾了2022年政府工作各项成绩;第二部分是2023年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将重点做好制造业当家、“融湾”“融深”等9方面工作;第三部分是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河源实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聚焦培育“五大产业”、实施“七大行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突出工业挑大梁、投资稳大盘、消费促升级、农业作贡献,苦干实干巧干全力拼经济,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开创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河源篇章。

■整理:方新苗

■制图:阿平

2022年工作回顾

831afb273d9407ee44fd34e54f59b237_0210002_001_02_s.jpg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全省发生病例最少的地市之一;

我市33批2416人次医务人员支援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疫情防控工作。

0080b364301e0b320ac7aad7fa763c00_0210002_001_03_s.jpg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出台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133条、接续措施73条;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4.57亿元、增长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粤东西北地市排名第1。

e968ba9b1f9a9831318d815b7dd8eeb3_0210002_001_04_s.jpg

安全底线织密固牢

面对53年来最强“龙舟水”袭击,我市果断转移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的做法成为省推广的三大成功避险经典案例之一;

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68.42%、受害率下降84.05%;

狠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治理隐患路口路段94处,清理八类重点隐患车辆2146辆;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8.3%。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筑平台、引项目,“五大产业”发展壮大。

(二)补短板、抓治理,生态优势巩固提升。

(三)夯基础、优环境,“融湾”“融深”步伐加快。

(四)固根本、促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五)重建管、强功能,城市品质稳步提高。

(六)激活力、增内涵,发展形象不断提升。

(七)办实事、强保障,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

1以制造业当家为牵引,更有力培育壮大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落实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以实体经济为本,持之以恒拓空间、优存量、扩增量,把制造业这份家当做大做强。

★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

★精准招商引资

★力促企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发展壮大绿色产业

2以“融湾”“融深”为路径,更有力在参与服务国家战略中增创优势。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的历史机遇,在全力支持、全面融入中激发发展新动力。

★加快完善交通网络

★强化制度有效衔接

★大力推动产业共建

★优化对外开放布局

★积极发展高铁经济

3以绿色发展为方向,更有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大力实施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六大行动”,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

★推进绿美河源大行动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绿色转型主动仗

4以县镇村发展为抓手,更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以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用好省直机关对口支援重点老区苏区政策、深河对口帮扶协作机制,落实市领导定点联系县区和联镇包片工作机制,推动县镇扩权赋能、敢闯敢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作用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5以扩需挖潜为支点,更有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投资、消费作用,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断释放发展潜力。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6以城市提质为切入,更有力提升中心城区宜居宜业水平。

坚持以人为核心,科学建设、增强功能、提升品位,推动城市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优化城市规划

★完善城市功能

★提高治理水平

7以科教兴市为支撑,更有力积蓄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增强教育供给,推进科技创新,强化人才引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强化教育支撑

★强化科技支撑

★强化人才支撑

8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更有力提高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

持续落实“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完善全链条闭环落实机制,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优先保障就业

★繁荣发展文化

★建设健康河源

★强化社会保障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9以平安稳定为底线,更有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法治河源。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河源

★打造更高水平法治河源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筑牢政治根基。 (二)依法接受监督。 (三)坚持真抓实干。 (四)保持优良作风。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