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河源中学多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厚植师生家国情怀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12-16 09:59:53 来源:河源日报

1216002_001_01_s[1].jpg

■通过课堂的渗透,让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文/图:本报记者 谢少娜

专题学习、思政课、黑板报、国旗下演讲、学术研讨……河源中学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做好思想引领,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丰富载体灵活学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往深走向心走”

“早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学校就开展了‘喜迎党的二十大’黑板报活动,那时候通过班级黑板报,就对党的二十大有了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河源中学高一(7)班学生赖一嘉特别关注时事,校园里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栏前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教育方针上,为实现教育强市、教育强国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在河源中学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河源中学校长吴佑宽对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部署。随后,一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在校园掀起。

赖一嘉告诉记者,在校园虽然没有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接触网络,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一点都不陌生,学校的LED屏、“青年大学习”平台、每周日晚休的《新闻周刊》时间、国旗下的讲话以及班会课、课堂上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关视频和老师的讲解,都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学习宣传氛围,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这一点,河源中学高一(5)班学生钟秋香深有感受。她说,学校组织师生参与“献礼党的二十大”“谈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有感”等活动,让师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使其入脑入心。

据了解,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河源中学不仅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组织各支部党小组集中学习,还不断创新、丰富学习载体,通过开展“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主题教育活动、印发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学习资料等,多形式引导广大师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增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感悟,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向心里走。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该校学生纷纷写下心得:“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我们这一辈人正好青春年少,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接力!”赖一嘉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钟秋香则表示,青年是新时代的主力军,自己将学好本领,朝着农业科研方向前进,争取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增强师生政治认同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党的二十大也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我市基础教育的领头羊,河源中学肩负着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全面准确、系统深入地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增强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的重要形式。”河源中学副校长曾翠容说,有些学生认为党的二十大精神离自己很遥远、与自身关系不大,为此,该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渗透到课堂中,让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从而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曾翠容表示,只有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学生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特别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上,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通过精心备课,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跟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内容联系起来,通过课堂的渗透,让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真正在课堂上落实立德树人,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如通过精心备课,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讲解与高一年级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与此同时,河源中学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相关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为新时代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奋进新征程,学习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源中学将进一步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通过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分层分类做好理论宣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抓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机遇,坚持科技、人才、创新有机结合,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让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在学校落地生根。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