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为民,统筹发展和安全——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本报记者 苏勇军 冯晓铭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发展,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持续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加快发展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公共事业;平安建设不断深入,社会治理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市委努力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城乡发展大变样
百姓幸福感更多
5年来,河源的蝶变让人惊喜。
5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平安和谐稳定、生态现代美丽”的人民幸福心城,在加快经济发展、解决民生短板、提升城乡治理水平、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赢得河源百姓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参与,树立了新时代河源的崭新形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强大韧劲和旺盛生机活力。
2019年,河源遭受“6·10”“6·12”洪涝灾害。一时间,山崩地裂、泥流咆哮。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好又快又省”推动一大批基础设施灾后重建。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温暖灿烂……灾区重现新的活力,村容更加美丽,民风更加淳朴,产业更加富民。
腰包越来越鼓,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高,才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5年来,河源始终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提升就业质量、推动低收入群众加快增收等方式,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5年来,我市着力补齐短板,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如今的河源,已经成为绿色湾区、美丽湾区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承载地。
公共服务提质
群众获得感更实
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5年来,我市聚力抓民生,突出抓好重大民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市人民医院成功融入省人民医院体系,创新实施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看病难”“饮水难”等一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和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今年10月20日,全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座谈会在和平召开,参会代表现场参观了和平县医共体总医院、卫生院、卫生站,充分肯定我市前一阶段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袭来。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迅速在全市打响。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白衣战士”到志愿者,广大干群上下同欲、勠力同心,构筑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书写战“疫”大考的硬核答卷。
教育是民生之基。2016年,在实现创建省教育强市的基础上,河源全面启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截至2020年,全市累计投入教育基础建设资金73.12亿元,新建公办中小学校25所(含公办幼儿园);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学前教育实现“5080”目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0%全覆盖,全市实现了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保留率达97%以上、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等目标;投资23亿元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顺利开学,河源拥有首所全日制本科院校。
推进平安建设
公众安全感更强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始终是善政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普通百姓最基本、最普遍的渴望。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河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河源坚持把推进平安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围绕“把河源建成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总目标,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聚民心,冲在前、勇争先,不畏艰险、敢打硬仗。
在树立“大平安”理念的基础上,我市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充分运用“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解决问题的优势,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实源头治理这篇大文章。2018年以来,全市创新开展基层维稳“结亲连心”活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817宗。
始终保持深挖根治高压态势,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斗争。2018年以来,全市共打掉涉黑组织12个、涉恶犯罪集团42个,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1028件,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28.8亿元;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406人。
去年以来,我市加快“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建设步伐,致力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理念,率先提出社会力量参与、部门联动、警种配合、政府兜底的工作思路,首创“和家园”智慧视频系统建设,最大限度织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着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为“平安城市”建设注入新力量,建设模式为全省首创。
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全市共立案审查225人,留置12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处分处理711人。政法队伍政治忠诚进一步筑牢,顽瘴痼疾整治成效进一步显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