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柳城镇黄洞村:建立“资金池”防止返贫
■本报记者 王亚娇 ■通讯员 袁定央 吴爱娜
清明前后,正是春茶采摘的季节,在东源县柳城镇黄洞村的茶园基地,村民们正穿梭于茶园之间,忙着采摘春茶。“黄洞村生态好、林地多、雨水丰富,是种茶的好地方。”黄洞村第一书记张友良介绍。
黄洞村是省定贫困村,2016年起由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粤财控股公司)对口帮扶,该公司于2017年、2019年先后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设立扶贫慈善信托,2020年年末建立防止返贫“资金池”,让黄洞村长效脱贫、同步奔康有了坚实的保障。
“资金池”让全体村民受益
“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我们村设立扶贫慈善信托也建了‘资金池’,村民只要返贫,就可获得救助。”黄洞村一村民说。张友良说,黄洞村的“扶贫慈善信托”和“资金池”的帮扶对象并不局限于贫困户,而是覆盖全村1500多名村民,一旦有村民出现因灾因病返贫致贫或者农业失收等情况,“资金池”都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作为省属金融企业,自精准帮扶以来,粤财控股公司积极发挥资金、信息、平台等资源禀赋,探索“慈善信托+精准扶贫”的金融扶贫新模式。该公司在2017年、2019年先后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设立扶贫慈善信托,通过稳健、高效的投资管理,在实现本金存续的同时,以慈善信托投资获取的收益用于黄洞村的脱贫攻坚项目、优抚救助等方面捐助,实现慈善信托永续目的,构建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目前,扶贫慈善信托计划每年能够给黄洞村带来30多万元的收益,为长效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张友良表示,这种模式通过设立扶贫慈善信托,凭借金融机构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监察人制度等,拓展慈善资金来源、实现慈善资金的保值增值、推进扶贫慈善资金规范化高效管理,以信托资产收益作为扶贫投入资金,实现金融资源与扶贫政策的有效对接。同时,“资金池”还可以吸引多方社会资金投入到扶贫事业中来,为增加长期、稳定的扶贫资金提供新的渠道,并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热心慈善、扶贫济困的良好文化氛围。
“根据协议,在黄洞村遇到紧急情况时,可立即拿回50万元的扶贫慈善信托本金用于帮扶。”张友良说,黄洞村目前村集体年收入达55万元,也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放进“资金池”,确保“资金池”的总量不低于100万元。黄洞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来6000元增加到2.3万多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多元,全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内外兼修”建设美丽乡村
青山绿水田园美,宜居宜业宜乡游。在推进黄洞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帮扶单位“内外兼修”。多年来,帮扶单位累计投入56.2万元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清拆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全面改善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我们村铺设了13公里管网,村里完成了自来水厂建设,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切实解决了困扰黄洞村多年的用水难的问题。”黄洞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黄志光说,积极争取行业资金支持,完成1663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2个村级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站。此外,帮扶单位和黄洞村还投入336万元对进村危桥进行重建,完成3.8公里村道硬化及拓宽,实现黄洞村下辖的11个自然村村道100%硬底化,新建卫生站、公共厕所和综合性文化广场及党群服务中心等设施设备。
张友良介绍,黄洞村美丽乡村建设整体定位为“水秀山明,怡然黄洞”,将打造集人文、历史、生态、产业于一体的美丽宜居精品村落,增强村民之间的凝聚力,达到“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状态,实现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