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新增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269个
河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排名全省前列
位于和平县的和平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本报讯 记者 曾俊霖 通讯员 张勇波 罗胜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持续排名全国前列,且排名逐年上升。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排名全省前列。
“十三五”期间,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持续排名全国前列,且排名逐年上升,其中2020年排名全国第九;地表水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全市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其中新丰江水库断面水质保持Ⅰ类,东江干流龙川城铁路桥、江口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东埔河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
“十三五”期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排名全省前列,其中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9%,达到2014年新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跃升全省第一。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省下达的大气考核目标,空气质量六项污染物浓度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起约束性指标PM2.5年均浓度稳定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污染天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我市还开展了80个国控、 540个省控土壤环境质量点位监测,监测结果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风险筛选值或管控值,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据悉,“十三五”期间,全市抽查的50个村庄监测结果表明,农村村庄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表水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均能达到目标要求,农村环境综合状况为优,全市农村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新增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269个,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此外,通过大力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源头减排等措施,深入挖掘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减排潜力,经自查核算预测,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VOCs和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均全面完成省下达“十三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