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建州决策始末
——取四县之地而建,辖两县成为岭南坚固屏障

核心提示
连平在广东地区是最后设立的行政区划之一。明崇祯七年(1634年),朝廷从河源、和平、长宁、翁源四县划出部分土地,组建了新的州境——连平。
根据雍正《连平州志》中的《建置志》记载,官员们在决定是否建县或建州时,进行了细致且周全的考量。他们不仅关注建县本身的问题,还深入探讨了如何确保新设行政区域的稳定与发展,并积极解决建州所需的资金问题。
1、如何长治久安?建县之议悬而未决
九连山地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容易成为盗贼聚集之地。平定盗贼后,如何防止叛乱成为当务之急。建县,是最好的措施。这是有先例的:赣抚王文成(王阳明)公,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歼池大鬓,遂割龙河两县置和平,而以和平巡检改浰头。至隆庆初年,平赖时清、王西桥等贼巢,复于秋乡建永安县(今紫金县),而于鸿雁洲建长宁(今新丰县),所建处渐染风化,民差有宁宇,此皆未了之事,以须后起者渐次振举。
九连地区是怎样的一处有潜在动乱危险的地方?官员与民众都认为,九连一山蛮峰险峻,严穴深阻,且地界四省之冲,壤错畸僻,盗贼们得以利用这些地形之便来盘踞。官府约束鞭长,法令难施,声援易阻,故梗化之徒得穷据哨党而横行。像常山之蛇,首尾不得相救援,就是因其“势”,所以叛辑无定,征剿时勤。九连一地数十年来,为良民罕到之处,群凶负固之区,陈万发难其间,虽率师讨平,似可安于无事,但山险路阻,一夫揭竿群起附乱,又是长期不得安宁。其险阻犹在。如何惩前毖后,预防思患?不少官员认为,设治控制、置兵防守实为永图。
但朝廷的讨论意见不一,就像盖房子一样,意见纷纭,无法定案。《连平州志 建置志》里对这段时期的官牍往来作了记录。其中,记录了到明朝崇祯年间,针对九连山地区盗贼平定后的善后措施,特别是关于建立新县(连平州)的讨论和决策过程。
崇祯六年(1633年)年初,赣都御史陆问礼、两广总督熊文灿先后上奏称:“九连山的贼巢已被清空,百年大计应当周密考虑,现谨陈述善后事宜,恳请朝廷下令审议,及时实施,以实现长治久安,巩固边疆。”
广东巡按梁天奇也上奏了类似的内容,他于崇祯六年正月十五上奏,正月十八得到圣旨:“九连山等处设兵屯守似是一个长远的计划,奏疏中提到的责成该道督率府县清丈建设,以及虔镇会同处置事宜,均依议执行。在险要地方创立新县,本地武职和近地守令必须选用合适的人选,要求按督等官员认真处理,道臣也应长期任职,以确保长治久安。着督抚官议处具奏南雄,修城既有捐资,地方应设法修缮,不得挪用桥税,地图留览,钦此。”
随后,广东布政司转行各道进行查议,同年十二月初一,兵部再次回复称:“两处贼穴既已平定,若要杜绝乱源,必须设立县治,恳请圣上采纳,以广施圣化,实现久安。”兵科抄出南赣巡抚陆问礼的奏疏。
广东巡按钱守廉上奏称:“贼穴幸已荡平,城邑必须尽快建设,谨以微臣的阅历,据实呈报形势,恳请圣上垂念岭表岩疆,慨留节省站银以济一时工费,以图万世治安。”两广总督熊文灿也上奏称:“贼巢已平,城邑当建,谨就近日勘实情形,上恳圣明乞留站银以济工费,以垂久安。”兵部对此进行了审议。
崇祯六年十月十三日,圣旨下达:“九连建县事宜还需由督抚按从长计议,并与道府商议,确定何官堪任,责成通行确议,具奏其兴工诸费。着设法措处节裁,站银系边备急需,不得专事请拨,钦此。”
2、建县还是建州?官员实地考察可行性
其实连平最初提的也是建县,建州的提出,是在巡抚史钱守廉、守道洪云蒸、巡道周梦尹等,亲自驰临九连山实地考察,察看险易、权衡利弊之后。
平定陈万后,岭东的守巡开始清理贼田、选择县址,经过多次商讨还是未能定下来,钱守廉便说道:“百闻不如一见,怎么能因为路途艰险就不去实地考察呢?”于是,他与守道洪云蒸、巡道周梦尹一起,从程乡骑马快速赶到平远的石窟,仔细观察了之前提议迁县的地方,然后直接进入九连山的险峻地带,足迹遍布各处,评估地势的险易和阴阳。
那时正是酷暑天气,钱守廉还单骑进入盗贼的巢穴,亲自进行勘察,确定了建县的基础。他看到那里山清水秀,县治的基础可以建立。看到所需的木石可以在附近的山上采集,砖灰可以在附近的地方烧制,各种材料都很充足。他还看到丈量没收贼人的田地,可以用来养兵并设立军营进行防守。种种筹划都已经成熟,只是工程费用需要在捐助时筹集。因为担心捐助的困难,所以请求用站银来补充。但不到几个月,捐助和征集来的资金就达到了二万余两,那么费用不足部分就不多了,也就不必为筹措资金的艰难而苦恼了。
钱守廉看见,在万山之中有一片土地,过去曾是盗贼聚集的地方,如今却呈现出一片安宁的景象。之前,南赣的抚台陆问礼和前任按台梁天奇在运筹帷幄、制定胜策之余,还非常关心善后事宜,提出了在石窟建县(明崇祯六年,割平远石窟都和程乡之地合建成一个新县即镇平县)、九连建县的建议,并已经上奏朝廷。督府熊文灿在福建时也已经详细考虑过这些计划,但还在等待盗贼被彻底清除。按台钱守廉刚上任就严格执行法律,清除残敌,并亲自传授作战策略,最终与督府熊文灿一起平定叛乱,完成了三省会剿的任务,并向朝廷上报。
在惠化图的周陂,山环水绕,一片平坦的田地宽广而开阔。北面是虔州的龙南、信丰,东面是惠州的和平、龙川,西面是南韶的翁源、始兴,南面是惠州的河源、长宁,地势如同一条主线,而九连山的各个贼巢都在这里扼守要道。
山风吹拂之中,钱守廉进行了一番深思熟虑。他提出:“连平建县就像和平、河源等县一样,划分疆界守卫,虽然痛痒不同体,但应援终究是隔开的。只有将连平设为州,并以和平、河源两县为属县,才能统一管辖,事权合一,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像身体的头目手足一样协调,朝廷用来安抚边远地区的计划,没有比这更方便的了。”
两广总督熊文灿闻报,很是赞同。
3、建一州而辖两县,为治安长策
于是巡按御史钱守廉和两广总督熊文灿联合上疏,提议割取和平县的惠化、长宁(今新丰县)的长吉、河源的忠信、翁源的东桃和银梅四图,建立连平州,并提议管辖河源、和平两县。
与此同时,分守岭东按察使兼参议洪云蒸,极力促成,具述己见,认为连平改州议论已经成熟。
因此,“九连天险、绵五省、改州辖县,臂指相通,呼吸相应,尤为治安长策”之说极有说服力,故三院具题“筹此至熟”。
其他地方都是设县,这回要建的是州!明、清时,“州”则是“唯于府下较大之境域置州”。明朝时期,行政区划简化为府、州、县三级,取消了路的建制。府上隶于京师或布政使司,下辖州、县,其中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两种,直隶州直接隶属于省,地位较高,而散州则隶属于府,地位相对较低。直隶州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特别是在边境地区或重要战略位置。
九连地区设立县不如设立州,这是总督和巡抚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建州一说,补前人防九连之未周而熟筹及之者也”九连地区的山脉横跨广东和江西,外部险峻而内部平坦,土地肥沃。如果放弃这片土地,就会成为盗贼的藏身之地;而如果在这里设立州治,则可以成为防御的重要关口。州治设在周陂,命名为连平,这是根据地理位置来命名的。同时,将河源、和平两县划归连平州管辖,虽然三地分散布置,但一州统领两县,便于管理和支援。
一州辖两县,也是有先例的,那便是罗定州。明万历五年(1577年)升泷水县为直隶州,因为罗旁瑶乱平定而取名为罗定。罗定直隶州是广东历史上第一个直隶州,它的建立宣告了广东“瑶乱”的终结。明朝廷把泷水县以东山地置东安县,把泷水县以西山地置西宁县,另设罗定州,一州二县归罗定直隶州管辖,取其“罗旁已平定、泷水县东西安宁”之意定名。
如果连平仍然是一个县,那么它与和平、河源两县共同防守东南的险要地带。但如果连平是一个州,和平、河源两县作为其下属,那么三地的统辖关系更加紧密,事权统一,就像人体的头目和手足相互依存,防守更加坚固,政教流通,上下呼应,没有阻碍。这样,一州两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是长治久安的好策略。
巡视海道的右参政晏日起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在周陂中区建立连平城,和平在其东,河源在其南,长宁、翁源环绕其外,而浰头的兵力控制其北,内外左右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足以治理好这片地区。
此外,粤赣两地官员认为,当年王阳明铲除浰头匪患而建立和平县后,九连山盗患仍未绝。就地势而言,九连山地区辽阔,环其四面者,有龙川、定南、英德、翁源、长宁、河源、和平等7县,若仅以翁源的东桃、银梅二隘,长宁的长吉二图,则翁、长西毗(麻陂历陂头圩、东桃、银梅等隘,长吉等图)辖为右掖;以惠化图建治,则九连中枢(朝天马、崖鹰十二旋、滴水岩、桃子坪等)辖为左掖,忠信从狮子额而至辽平四十里(青草洲、十字圩、忠信巡司、窄头、猴子额直达周陂)而南鄙,虽半入版图,若以连平建立为县,其地宅中而傍于西,河源、和平环峙于东南,则必辖和平以控东鄙(獐坑、中村、热水、岑岗营直抵定南界),辖河源以控南鄙;上下坪、浰头直抵龙南之横岗隘,其北鄙也。而浰头巡检司修复旧署,以就近獐坑的田兵为北部,所以连平应设为州治,辖河源、和平二县为属邑,则环九连山之前后、左右,而统于一州。
于是,此事呈交给布政司处理,布政司又转交给分守岭东道的官员。他们针对九连山建县的事宜以及长期任职的道府等官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商议,并就开工所需费用提出了筹措办法。
崇祯七年十一月初四,吏部尚书谢公集众论之大成,对一直悬而未决的建州事,为促其成功,具题再奏,乃收效神速。初六,明朝廷即颁旨“牟应受准升连平州知州……铸给各印及该州河源、长宁二县改属虔抚俱依议。”至此,连平州的建置正式得到批准,正式定为连平州治。
4、取四县之地建连平州,辖河源、和平
崇祯七年(1634年),奉旨割惠州府和平县之惠化图,河源县之忠信图,长宁(新丰) 县之长吉图;韶州府翁源县之东桃、银梅二铺(后称银梅图),置连平州。辖和平、河源两县,属惠州府。
在连平建州方案最终得以实行的过程中,有几位官员值得纪念:
熊公,名文灿,号心关,四川泸州人,万历丁未年(1607年)进士。
钱公,名守廉,号雪澜,河南信阳人,天启乙丑年(1625年)进士。
陆公,名同礼,号衷虚,南直隶常熟人,万历甲辰年(1604年)进士。
梁公,名天奇,号震寰,北直隶南东人,万历己未年(1619年)进士。
洪公,名云蒸,号紫云,湖广攸县人,万历庚戌年(1610年)进士。
周公,名梦尹,号奠维,浙江上虞人,万历癸丑年(1613年)进士。
尤其是熊文灿和钱守廉,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状元、时任礼部尚书黄士俊评价他们是既有文治之才,又有武功之能,因此能够平定岭南地区,创建州治,彻底消除动乱的根源。他认为,从此这一带的荒芜之地变成良田,原始的状态被文明所取代,二公协助皇帝顺治盛世。他们的功绩可以与南仲、召伯相媲美。
那么,新建立的州治刚刚起步,民风粗犷,人口稀少,百姓刚刚从战乱中恢复,创伤尚未痊愈。未来治理这片土地的官员,将如何以仁爱之心抚慰百姓,以廉洁和明察树立威信,以礼乐教化驯服民风,以法纪约束行为,使风俗和人心向善,让百姓以良善为荣,以盗贼为耻?黄士俊认为,只有这样,这片万山之中的土地才能长久安宁,州治才能真正成为岭南地区的坚固屏障。
连平人很有幸,他们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好官——牟应受。他在任四年,“斗大一州,实费辟划之劳”,终因劳瘁过度,卒于任上。连平人亦至今不忘牟爷,将州治之地命名为元善镇。
■本报记者 凌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