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镇—乌虎镇—平虎镇—兴隆村
一个村庄的改名史里的明代和平社会状况
■和平下车“进士坊”现已成为“一门三进士”的纪念碑,受到村民保护。冯晓铭 摄
■明隆庆年间曾最适合做龙南县治的莲塘古镇 凌丽 摄
和平县有两个兴隆镇,一个在下车镇,一个在热水镇。两个兴隆镇,皆是以镇名,实非今之行政区域之“镇”,尤其是下车兴隆镇,原是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是“和平县藩屏”,在明代曾经非常重要,隆庆三年定南设县时,因为它的位置重要,差点被江西割走,但广东没放。
和平县曾有“头林二乌三和平”之说,二乌即是乌虎镇,即今兴隆村。乌虎镇之名由兴隆徐姓五世祖广公而来,沿用至民国时期。清代的下车徐氏,蔚为望族,传有“一门三进士”佳话。其族鼓励族人从学、从政、从军,向外发展、仕进。清代、民国时下车徐氏人才辈出,留学生众多,清代徐旭曾、民国徐傅霖是其中佼佼者。
1 和平重要屏障乌虎镇有什么来头
和平设县之后,与江西交界的乌虎镇,就成了“和平县藩屏”。于是设乌虎隘,在县东六十里,弘治十五年立,旧曰乌虎镇,即今龙川下车镇兴隆,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设。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筑土城,徙居良民,调龙川、河源二所旗军各125名,以千户一员,领哨长每年上下班镇守。口粮由和平县动支。其西南有饮放径隘,西北有眼湖径隘,皆扼岑冈出入之路。又三摺水(通常作三浙水)隘在县东北八十里岑冈东。东有阳陂隘、北有黎头镇隘、皆明嘉靖中置。
如今的兴隆村民,多为徐氏。乌虎镇名之来历,便与徐氏有关。回溯徐氏落居之初,徐仲富,元朝人,由江西定南县水西迁下车乌虎镇。仲富之父德隆,由虔州迁定南水西,为江广徐氏开基祖。南宋末年,和平下车徐氏先祖德隆、道隆兄弟二人皆进士出身,卜居江西。时元兵大举南侵,兄弟父子起兵勤王。道隆父子战死,宋帝崖门蹈海后,德隆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由原籍江西雩都(今作于都),迁至龙川下车约兴隆镇密石寨下(今和平下车镇兴隆村),隐居于此,耕读传家,伺机复兴,遂为下车徐氏开基祖。
生二子,长子信良,后迁居江西龙南太平乡,次子仲富,世居龙川兴隆镇。和平建县后,徐氏一脉遂有龙、和之分。
传到第五世时,有个嗣孙叫徐广,是惠瑛公之子,字扩庵,绰号乌虎。他自幼身强体壮,白日跟随父母耕作,入夜习武练拳。因常见山中老虎威猛无比,捕吃羊禽,他习武时常模仿老虎放声巨吼,飞跃奔腾,天长日久,练就一跃三丈、步窜八尺、喷气如雾、声震如雷的独家功夫,再加上浑身铁黑、长眉入鬓,因得绰号“乌虎”,以其义勇刚直、勤俭忠孝扬名民间。
明天顺八年(1464年),龙川县红桃洞(传为贝墩一带)白羊潭啸聚一帮以刘青为首的盗匪,常打家劫舍,朝廷数次派兵围剿,均无功而返。当年,乌虎应榜入召,率官兵打败刘青。乌虎思念家中年迈父母,力辞高官厚禄,只请命任下历(今为江西龙南历市镇)巡检一职以靖地方。朝议世袭巡检,并免其全姓夫役,以酬其功。徐广,便成了下车徐氏第一个有官职的祖先。从此,他开始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以迈向士绅阶层。
明成化二年(1466年),广东布政司为授徐乌虎奏立“功播天阙”匾。
江西宜春奉新县上安东排与立新两水交汇处有座乌虎庙,为当地人建造于清光绪乙未(1895年)秋月,庙中供奉着乌虎大王、潘公老师、马元帅、杨泗将军四尊神像。后村民重建。庙中有联云:“金乌普照,万方乐土承恩泽;神虎威严,八面风光佑民安。”这位乌虎大王,就是徐广。
2 乌虎镇改名平虎镇
嘉靖四十年(1561年)夏,贼首张琏(今梅州大埔人)、徐仁器等流劫龙川、和平一带。万历《龙川县志》记载:“夏四月,张琏、徐仁器聚各巢,劫龙川、东坝富商大贾所聚。时汀、漳、惠、潮之贼于四月十四日群聚出劫。东坝房屋烧毁殆尽,俘掳人口数百,上下五里附郭之地及老隆四都、东水一带皆受其害。”张琏的势力对粤闽赣进行侵扰,朝廷震动,有司提出三省会剿,名将俞大猷参与并有功。
自李文彪作乱,乌虎镇徐仁器等趁乱而起,“尤肆猖獗”,各堡“奸民”多附从于乌虎山,随徐仁器流劫三省连界之地,良人避乱多城居。有司屡经奏勘,朝廷忙着平张琏之乱,没有余力来理会龙川一隅。
明朝廷对新设立不久的和平县地方,施以“文武之道”:隆庆元年(1567年),设抚民通判。时因讨岑冈寇江月照未获,而抚议专设通判一员,编保甲、设社学以化之,增乌虎镇官兵以防之。当年夏,和平县大饥,米价暴涨,几无籴所,民多流离他乡,时贫家孩子斗米可换。民众生活无着,因此这文武兼治效果不甚佳,“卒不革其心,寻裁”。
隆庆六年(1572年),知县陈文彬计擒贼首徐仁器,戮之;并斩其党朱略、徐潭、黄承沐等数十人;胁从者,宥之。民随复业,乃改乡名曰“平虎镇”。从凶猛的乌虎,到驯化的“平虎”,表明了官方对此地人们安居乐业的期望。
改名后,便在当地立社学,置田租,行保甲法,“立保甲以防守其不虞,立社学以训练其子弟”,当时和平仅三处立有社学,其中一处即在兴隆镇。社学原名“崇善”,知县陈文彬立匾曰“养正”。
3 兴隆镇的社学与名冠东江的徐氏世族
平虎镇养正社学,设在乌鸦落洋屋(即徐乌虎祖居)旁边,人们习惯称之为“书廊下”。据有关介绍,社学坐西向东,两进一横布局;土木砖瓦构筑,硬山顶,灰瓦面,棱角牙砖叠涩出檐,墙体搁檩承重,外墙青砖砌筑,内墙青砖墙脚,泥砖墙,方砖铺地;长30米,深10米,建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主体建筑五间,中为厅堂,原为讲堂之用,讲学授课就在此厅,厅堂用圆木檐柱,卷棚顶。两侧有次间梢间,前有天井,天井前有围墙,两边各有一间厢房。南侧也有一天井,一排三间横屋,横屋有侧门通往外边,正门设在北边。民国时加砌了两进四间平房。
兴隆社学历经数百年,为徐氏培育出了许多人才。自明始至民国,和平下车徐氏人才辈出。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惠州府考棚文昌宫列牌镌刻芳名的文人中,有进士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 徐定章(武进士)、徐延翼等13人,举人10人,贡生、邑庠生300人。其中,徐廷芳及孙徐延泰、曾孙徐旭曾祖孙三人皆进士,谓“一门三进士”。《惠州书院考述》认为,和平下车徐氏家族重视子弟教育,文风流播,科名鼎盛,为和平县文人名人最多的一个乡。先祖难以企及的荣光,村民依旧感到骄傲。
近代史上,和平徐氏文风更为骄人,民国时期和平县入读高等院校73人中,徐姓后裔有28人。其中,徐炳荣入读北大,徐声涛是清华高才生;而徐傅霖更是名冠东江。徐傅霖早年留学东洋,后历任国会议员、南方护法军政府大理院院长、司法部部长、总统府顾问、国民参议员、国民政府正副总统候选人、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是民国之名人。民国时,下车徐氏有6人毕业于黄埔军校,2人成为空军飞行员,18人成为高校教授,留洋的硕士、博士亦不在少数。
下车徐氏何以人才辈出?也许答案就存在于祖辈流传的家训中。徐氏家训曰:“圣贤相传,儒术是宗,大学之道,日丽天中,修齐治平,理则皆同,妖言邪说,王法不容,凡滋异端,切莫以攻。”
村里最引人注目的古建筑是“中心围”,由徐氏13世俊甲公所建,占地4355平方米,巧妙地融合了龙衣屋与四角楼元素,在围形龙衣屋前,加建三进二横带四角楼式的方围屋,大门上附建有花岗岩雕刻牌坊,与门楼连为一体,颇为罕见。这座“进士坊”,系徐廷芳在乾隆七年(1742年)中了72名进士后所立。
村中“进士坊”现已成为“一门三进士”的纪念碑,备受邑人珍惜。“祖进士,孙进士,一门三进士;叔明经,侄明经,三代九明经”,和平乡民传诵的这支歌谣,说的正是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祖孙3人。清代尚有徐定章为武进士,是和平县唯一的武进士,他自小就好武,力大无穷,一拳打出,犹如雷击,人称“铁雷公”。徐定章中举之时,因父亲曾为文举而深得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赏识,因父子一文举和一武举被誉为“父子举人”。有清一代,和平考中进士者5人,下车徐氏占其4。
明代以降,徐氏族人在村中兴建了许多大型建筑,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有敬功祠、德公祠、仁仕公祠、乌鸦落洋、中心围、芋宁围、书廊下、赤鼻咀、塅心新屋、家燕大夫第和安定居。“中心围”由徐氏13世俊甲公所建,其最令人注目的建筑之一,是一座奇特的牌坊,村里人称其为“进士坊”,系徐廷芳在乾隆七年(1742年)中了72名进士后所立。
4 乌虎镇差点划给了江西定南
明隆庆三年(1569年)三月,江西定南设县,和平县的乌虎镇、上下陵、岑冈差点被列入定南地方。
定南设县不像和平设县那样称得上顺利,毕竟和平设县之前,有不世出的大儒王阳明为之规划。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时任南赣巡抚、提督都御史吴百朋先后“剿灭”了迳脑邓东湖、下历赖清规几支“寇”后提到,“和平又系草创新邑,均不堪再割”。隆庆二年农历六月,新任南赣巡抚、提督都御史张翀到任,上《建定南县疏》,内称,“广东和平之岑冈、上下陵等地俱系发贼之源,本府信丰之南方上里、安远之大小石伯洪堡是亦多贼之区”,因需建县以治,“以驭新民”,以图久安长治。彼时归降的“新民”江月照等也表示,“幸蒙超活,矢心向化,将上、下陵,乌虎镇,铙钹寨等处与高砂新民总为一县”。江西有司很重视这句话,他们认真考虑了这事,并向广东方面提出相关建议,要求把广东和平之岑冈、上下陵、乌虎镇,龙川之铙钹寨(今贝岭)皆割入新县定南。
经过商议,广东方面否决了这个提议。“乌虎镇为和平县藩屏,若概割之,则不成邑。”广东方面的代表、伸威道副使张子宏说。
江西方面没办法,只得放弃了这个想法:“查乌虎镇等地既难分割,岑冈、上下陵先蒙广东巡按衙门题准编立保甲,定委通判镇守,悉属该省节制。见在和平县办纳差役与岑陵于粮似难分割,仍归广东,只以龙南、安远、信丰三县丁粮编派里长,轮流应役,就于莲塘立县,属州府管辖。”
据称,定南所选县治莲塘(今莲塘古城),恰是方案所割五县(含广东和平、龙川)的“适中之区”,赣州知府黄扆“相度形势”认为各方面都很合适,但最后广东之地未割成,而县治之选却无从更改,由此导致此后数百年间关于县治迁移的种种风波。如今莲塘古城,自重命名为“客家古城”,重修开放后,就吸引了众多和平人驾车前往游玩,该城停车场停了很多“粤P”车牌的车辆。
乌虎镇、平虎镇的地名沿用到民国时期,改回了兴隆原名。如今为下车镇兴隆村,辖美云、中心、石仕、塅心、家燕、埔子、田心等7个自然村。
■本报记者 凌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