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市检察院:

深耕厚植谋发展 笃行致远向未来

2024-09-30 16:17:21 来源:河源日报

84a9d7c90b2997c4b486442e5c41b029_hyrbs0930007_001_01_s.jpg

■为深入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河源检察机关主动问需于企、发现堵点,帮助解决问题。

2f258bf569bc0fb5637eec8355d8c976_hyrbs0930007_001_02_s.jpg

■民生无小事,“检护民生”有力度也有温度。

94f492ebdcbc4f83f8ded920f7865c62_hyrbs0930007_001_03_s.jpg

■开学季,市检察院检察官拿着毒品模具和同学们互动,讲解毒品的危害。

51f8b4f69b01379bcdc0616019693632_hyrbs0930007_001_04_s.jpg

■“检察院+保护区”助力植物界“大熊猫”大苞山茶野外回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风正扬帆、征途如虹。近年来,河源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全省检察工作和河源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扎实推进法治河源、平安河源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2+3”专项行动(“检察护企”“检护民生”、醉驾专项治理、盗窃专项治理、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办理的案件先后入选全国检察侦查案例库、广东民事检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典型案例、全省检察机关“十大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形成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案事例:河源市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案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事例,“河检护源”品牌获评2024年度全省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2024年度全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优秀事例、全省“双十佳”检察新媒体优秀作品奖。

河源“生态检察”“服务营商环境”“检察侦查”“监检协作”等工作获省检察院肯定,相关经验做法获《法治日报》《检察日报》《南方日报》等报道92篇次。

新征程扬帆,奋楫再出发。河源检察机关将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维护民生民利,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广东检察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

扎实推进“检察护企”

“检护民生”专项行动

在纵深推进“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河源检察机关注重优化检察“供给”,用心用情助力企业发展行稳致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既面对面深入‘问诊’,也点对点听取诉求。”市检察院把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与加强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检察护企·走进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系列活动,全市两级院领导带队走访园区、重点企业和商会41个,在园区设立检察官联络站、重点企业设立联络员,建立“企业直通车”线上平台等,精准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河源市法治服务监督中心共受理涉企反映、投诉事项31件,有效帮助40余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6月,《河源市检察院创新设立“一站式”服务监督平台 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项目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事例,这也是全省检察机关首批五个典型案事例之一。

生产和管理是企业之两翼,需并驾齐驱。在加强涉企案件办理的同时,结合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河源检察机关积极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助力企业及员工提升法治意识,帮助企业堵住管理漏洞。

在郑某、李某、邓某等人盗窃案中,郑某等人作为公司工作人员,合谋窃取公司财物,一审法院判决郑某犯职务侵占罪,东源县检察院审查认为一审法院认定职务侵占罪适用法律错误,导致量刑畸轻,依法提出抗诉,后市中院改判盗窃罪,李某由有期徒刑2年6个月改为10年9个月,郑某由有期徒刑5年改为11年,邓某由有期徒刑7年9个月改为11年。

该案成功办理充分体现河源检察机关对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准确定性、依法惩处,依法维护了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企业也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强化监管,避免财物进一步损失。

市检察院办理的河源某科技公司与某高新材料公司及第三人租赁合同纠纷抗诉案入选广东民事检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63人,同比上升79.12%;起诉破坏公平竞争领域犯罪37人,同比上升76.19%。

围绕民生领域“小切口”,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河源检察机关紧盯群众身边的“小事”、紧贴社会治理难点堵点,运用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以更优法治“供给”,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今年4月,紫金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郑某个人户籍信息被注明为“无户口”。郑某为非婚生子女,因无出生证明,无法申请户籍登记,这也成了郑某自食其力路上最大的阻碍。经紫金县检察院推动,今年6月,郑某成功落户在其父亲的户口名下。

为有效推动类案问题的解决,紫金县检察院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推动无户籍人员解决落户问题。目前,已督促优先解决未成年人户口登记问题13人。

全力守护“夕阳红”,助推养老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河源检察机关联合民政、公安、卫健、应急、住建、消防等部门开展养老机构专项联合检查行动,共对全市47家养老机构进行调查,重点关注消防设施、食品安全、老年人日常护理、住养环境以及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招录管理、健康体检、入职查询等情况,共排查线索42条,立案42件,发出检察建议18份。

持续抓实司法救助工作,共办理司法救助66件151人,发放司法救助金79万元。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传销、养老诈骗等犯罪308人,检察环节追赃挽损99.51万元,受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11件;批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3件3人。

打造生态检察品牌 助力河源绿色崛起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河源,河源检察机关一直砥砺前行,从未懈怠。河源检察机关以生态环境检察专门化为抓手,着力构建具有河源特色的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格局,为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提供有力检察保障。

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针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共审查逮捕31件52人,审查起诉45件94人,办理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13件,发出检察建议53份,督促修复、治理被损毁污染的林地、耕地、水域4.4万余亩,处理生活垃圾、固体废物1.71万余吨,起诉17件,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7593.315万元,获得法院支持7200.33万元,挽回被非法开采的矿产资源总案值5831万元。

今年,河源检察机关继续深化“河检护源”生态检察品牌建设,深入开展珠江流域公益诉讼检察,办理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案件27件,实现两级检察机关立案全覆盖。深化“河湖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先后在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东江国家湿地公园等地设立生态修复实践示范点。依托公益诉讼专项资金,在示范点开展“大苞山茶野外回归”、异地补植复绿、增殖流放等活动,经验做法获《检察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关注和报道。

“河检护源”品牌获评2024年度全省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2023年度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检察蓝”绘就法治化新画卷

河源检察机关积极参与“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使问题在起始状态得到有效识别和处理,不断提升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

选派75名检察官进驻101个镇街综治中心,实现综治中心“吹哨”事项有效承接、及时办结。充分发挥检察服务中心、派驻镇(街)检察室作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风险排查,今年以来,已对406件信访案件全部做到“件件有回复”。

河源检察机关持续深入贯彻落实“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要求,坚持“四大检察”协同发力,积极探索多元化调处矛盾纠纷新路径,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的意见》,共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1份,同比增长44.4%,努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持惩治和预防相结合、治理与治罪并重,积极参与酒驾醉驾综合治理。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醉驾案件618件619人,同比分别下降48.33%、48.24%。多次与公安、法院对接,落实醉驾新司法解释,深入贯彻快速办理机制,适用率为74.6%,排在全省第二名。

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用足用好捕诉职能,加大对职业惯犯、团伙作案、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等严重盗窃犯罪的惩治力度,形成高压惩治态势。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盗窃案件261件326人,同比上升27.27%;追赃挽损52万元。

共绘“同心圆” 守护“少年的你”

河源检察机关秉持为民初心,立足检察职能,以办案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主动携手相关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家庭力量,共同构筑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以更加有为的检察履职凝聚更多未成年人保护共识。

市检察院专门成立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实施方案》,开展“护苗成长”十大行动,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强化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今年1月—8月共批捕159人、起诉151人。与市纪委等10个单位联签《河源市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将电竞酒店、剧本杀等非传统行业纳入强制报告主体范围予以规范,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堵塞监管漏洞。

在9月份开学季,举行系列普法宣传活动,送上开学季“法治大餐”,给中小学师生精心定制《“新少年”河源检察课堂专版》,赠送给全市中小学教师、学生16万余份。全市检察机关的法治副校长先后到学校给师生上法治课,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深耕未检沃土 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将法治宣传资源向偏远乡镇倾斜,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97场,普及师生、家长3.9万人次。

完善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的衔接机制,用“综合救助”取代“单一型”扶助,以精准施策助推司法资源利用最大化。如东源县检察院办理的潘某鹏、吴某轩被抢劫案,案件造成一名被害人颅脑损伤处于半昏迷状态、另一名可能面临终身残疾的严重后果,市、县两级检察院及时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以联合救助的形式,向被害人发放救助金超30万元,切实解决其燃眉之急。

8月27日,我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项报告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通过。

坚持为法治担当 把高质效办案抓得更优

河源检察机关紧紧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全力提升案件质效。

做优刑事检察。深入开展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办案质效提升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对派出所巡回监督,发出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 386件次。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在“两法衔接”平台共录入案件337件,移送侦查机关21件。加强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深化开展对全市看守所、社区矫正的巡回检察,核查纠正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32人。

做强民事行政检察。共受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140件,针对民事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中存在违法情形的案件提出个案检察建议39份、类案检察建议4份(涵盖串案36件),促进审判机关依法履职。做实行政检察穿透监督,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282件,共发出84份检察意见,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做好检察公益诉讼。与市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公益诉讼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在去年办理全省首例非法贩卖恐龙蛋化石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基础上,成功促成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写入《河源市恐龙地质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

持续深化纪委监委向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线索移送机制,加强对移送线索的调查核实,对存在违法情形的民事案件立案34件,发出类案检察建议3份、个案检察建议7份。

■本版组稿/摄影: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赖勇生 邓莹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