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执笔挥戈干革命 文武兼备做先锋

河源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黄中强的革命风云

2024-03-24 09:00:00 来源:河源日报

6cb3a144cfa8f3bfee4576838fe85bef_hyrbs0324001_001_01_s.jpg

■黄中强 (资料图片)

黄中强(1922年—1987年),东源县黄村镇文秀塘人,中共东江、九连游击区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领导人之一。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当地学生运动;曾任河源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和东县特派员,中共后东特委宣传部部长兼《星火报》社长,九连地委常委、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粤赣报》社长,河源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1948年),东江行政委员会委员、东江第二行政区支前司令部副司令等职务。

■本报记者 凌丽

勇斗贪污教务长

引领革命风潮

1922年,黄中强出生于东源县黄村镇文秀塘一个地主家庭。他5岁入学,8岁时常与曾是清末秀才的祖父吟诗作对。在龙川县雅寄乡第六高级小学上三年级时,14岁的黄中强是班长。那一年,因教务长吴天池贪污伙食费,少年黄中强带着同学将其赶跑。1936年,黄家破产,其后,黄中强借债升学,考入龙川县立一中。

龙川很早就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早在1917年,在广州的龙川籍青年就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书刊和宣传单不断寄回家乡,县内学界和工农大众不断觉醒。

20年过去,龙川县已成为具有相当革命基础的地区。在求学时,黄中强经常听到革命前辈叶卓、刘琴西领导农民斗争的故事。在龙川一中读书时,他接触到大量的进步书报。

1938年下半年到1939年末,黄中强转到五华县立一中就读。在这里,他受到同班同学、共产党员薛弼珊的极大影响。1938年冬,黄中强在家乡参加抗日先锋队。

1939年3月,黄中强经薛弼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5月4日转正后任党小组组长,同组党员有薛弼珊、薛冠洲、钟挺英(女)、钟莲香(女),都是他的同班同学。当时,和黄中强接触较多的,都是在高中部就读的党员同学黄君畴、陈江育、钟光汉、邓基等。

同学年少,他们热情高涨,组织、参加各种学习。薛弼珊、黄中强等在“沛安楼”组织读书会,利用课余、假日,集中学习进步书刊,讨论国家、民族大事。他们还印发毛泽东的《论新阶段》等著作,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1939年下学期,五华一中原来的进步校长、教务主任和教师被撤换,仇恨共产党的曾祥朋任校长后,封存进步书刊,禁止学生集会、演讲。压制行动激起了黄中强等学生的反抗,他们在自己主编的初秋三班《火线》墙报上发表文章,以示抗议。但曾祥朋将墙报撕下,连同进步书刊一同送交县国民党当局,并开除薛弼珊、黄中强、薛冠洲的学籍。此举引发师生不满,初三班罢课,全校响应声援,曾祥朋不得不撤销处分。

斗争仍在继续,学校仍然监视进步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们毫不畏惧,继续印刷、散发反对曾祥朋的宣言等,还创作相关内容的山歌、歌曲。1939年11月,学校宣布:开除薛弼珊、黄中强等17名学生学籍。愤怒的进步学生捣毁了校本部,撕下了学校张贴的布告,到国民党县政府请愿并示威游行,斗争一直持续到寒假。后经省教育厅和专署派员调处,曾祥朋被撤销校长职务,被开除的17名学生学籍得到恢复,斗争以学生的获胜暂告一段落。(《梅县地区英烈传 第二辑》)

笔耕不辍 抗日宣传的先锋战士

1939年寒假,黄中强接到上级党组织的工作调动通知,被掩护回到黄村老家。

1940年春节刚过,黄中强按党组织的通知,到老隆与黄慈宽联系,经其介绍到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连和队,任该队党支部宣传委员,该队支部书记是黄敏,队长是颜侠民。

连和队驻地在忠信茶壶耳大屋,2019年被列入第9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中强的任务是,到离忠信约4公里的油溪村举办夜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同年6月,在东江特委的安排下,黄中强回到家里,以祖父名义打着办补习班的名义,办起了青干班。青干班由饶璜湘主持,学员包括黄中强等近20人。青干班办了近一个月。

约1个月后,青干班结业,饶璜湘通知黄中强调至河源县工作,任黄村区委书记。

1940年秋至1941年春,黄中强与欧阳源、刘成章、刘瑞廷领导叶潭地区的赎田还债、减租减息斗争。他们组织的农抗会,会员近2000人。

1941年1月至6月,黄中强任河源县委宣传部部长。同年7月至年末,黄中强接替蔡子培任河源县委书记。任上,黄中强牵头出版了油印《农报》。

黄中强等县委领导还派出统战部部长丘国章等打入洪门,利用洪门争取群众,在康禾开展革命工作,建立了瓦窑村等据点。

黄村地区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河源县当局的注意。县长马克珊率警员二三十人到黄村欧阳源家,抓了其父。当时,党组织已先后将欧阳源、丘国章、张华基等人调离河源。

1942年1月至1944年5月,黄中强调到和东县任特派员。

1942年春节后,黄中强离开了家乡,先后与钟俊贤、梁威林、林镜秋等人接头,了解和东党组织情况。他被调往东水中心小学教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

在东水中心小学任教近1年的时间里,黄中强贯彻“隐蔽精干”方针,着重进行和东地区党组织的巩固工作,在四联中学等学校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主持学生会和《校刊》。1943年下半年,东江特委决定让黄中强负责兼联系和西县党委工作,并以做西药生意为职业掩护。

1944年5月,黄中强调离和东、和西,到河源横坑建立樟木油厂,作为东江特委的一个掩蔽点。同年11月,东江特委决定,后东地区全面恢复党组织生活,并开展武装斗争。黄中强受梁威林指派,油印出版《星火传单》,将这两个决定传达到了黄村、老隆等地。

1945年正月,梁威林、钟俊贤、郑群到黄中强家中,召开特委会议,对恢复党组织生活和开展武装斗争以及各县干部安排作了研究和决定,书记是梁威林,组织部长是钟俊贤,黄中强被任命为宣传部部长,武装部部长是郑群。

这次会议决定出版《星火报》,黄中强为社长。

听从上级命令 北撤山东烟台

自1944年贯彻上级关于开展武装斗争决定起,黄中强与特委领导梁威林、钟俊贤、郑群等一起参与各项军事决策部署,具体负责紫、五、龙、河边区武装斗争的领导与东纵派来的张华基等配合,从洪门会组织的武装队伍温敬尧入手,通过扩充建立一支80多人的武装队伍,然后与梁威林、郑群部会合组成东江人民抗日武装自卫总队(代号飞龙队)。

1945年1月左右,特委获悉紫金中心镇温家光因被国民党通缉,带着19支枪上了山。黄中强胆子大、工作方法多,他只带了几个人,就去与温家光接洽。温家光手下多为加入洪门的农民,黄中强着手开始对其进行整编,从五华、河源调来一批党员和农村青年参与进来,举办了一期学习训练班,将部队发展到近100人。

1945年农历六七月间,东江人民抗日武装部队3次攻打紫金黄塘,第三次行动由黄中强指挥,歼敌钟育文部和两据点,缴枪四五十支。此后,部队进入康禾部署攻打黄村,但此仗由张修指挥。战斗后,部队由大水沥转到文秀塘、宁山,特委机关、总部驻于此。

当年农历十一月,东江纵队一个支队挺进到后东地区,支队长卢伟良率一个团进入黄村,同后东武工部队组成联合指挥部,指挥卢伟良,副指挥黄中强,政委梁威林。

1946年5月,黄中强接到中共香港分局关于北撤山东的通知,他与梁威林研究了北撤名单,并分工进行通知、执行。黄中强与梁威林趁夜色由当地农民黄光甫带领,走小路前往老隆,乘小艇到河源,转乘电船至惠州,后在樟木头乘火车直达香港。6月28日,黄中强登船北上,全省北撤的有2000多人,分乘美国两艘登陆艇和一艘巡洋舰,六七天后,抵达山东烟台,后东干部五六十人编成一个小队,由郑群和黄中强负责。

26岁任河源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

1946年9月,国区部部长曾勉(曾希圣)号召北上的广东干部南下广东。

几经辗转,再次来到香港的黄中强,见到了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方方。很快,他被分配到九连游击区工作,回到家乡黄村,参加了抗征总队部的领导,负责群众运动的工作,主要是做黄村地区的分田工作。

北撤南返后的黄中强,与钟俊贤、王彪一起参加了东江人民抗日部队的领导、发展和巩固民兵队伍,在黄村根据地一带展开大规模的民兵训练;当河东主力部队转移河西后又参与粤赣边支队的组建和领导工作。他先后负责和参与了后东抗日锄奸活动和黄塘、宁山、琏石战争,以及粤赣边区打击“土顽”、东江沿岸系列大小战斗的决策和指挥,参与保十三团起义的谈判。与党建群运、政工宣传一样,在军事活动中显示了他的果敢与才能。(《东源县党史资料汇编》上)

1948年夏,为扭转九连地区战局,配合全国解放战争,根据中共香港分局的指示,决定成立中共九连地委,以魏南金为书记,钟俊贤、郑群、黄中强为常委,原九连工委书记严尚民则调去粤赣湘边纵队任参谋长。粤赣湘边纵东江第二支队随后宣布成立,政委魏南金,司令员钟俊贤,副司令员郑群,政治部主任黄中强兼任《粤赣报》社长。

1948年8月15日,《粤赣报》出版创刊号,报道了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于3月7日在河源上莞成立的消息和庆典的盛况、宣言、布告及支队首长给人民解放军总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各部队首长、新华社的通电。

1948年12月7日,九连地区最早成立的县级人民政权——河源县人民政府在上莞宣告成立并发表宣言。26岁的黄中强兼任县长,成为河源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

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保十三团、保五团(后编为师)分别进攻河东地区、和东地区,让参加共产党部队的子弟“改过自新”,并对革命家属实施“罚红谷”政策;对游击区的山村,则采取了“并村移民”政策。当时地委的对策是:反逃跑、反自新;动员群众坚壁清野,上山坚持革命,在军事上主动出动打击敌人。

创作热血战歌 60年余音不绝

1948年10月、11月,粤赣边支队接连取得东江河源的白马、连平大湖狮子脑战役的胜利,司令部开展以连为单位的评比运动,对战功显赫的连队授予“钢铁连”称号,当时第三团桂林中队获得“钢铁连”流动红旗。

为鼓舞士气,黄中强撰写了《钢铁连之歌》歌词:“革命的火花,烧红了钢铁……你为了中国革命,你为了人类解放,你是雄风,你是烈火,你永远冲锋一往无前……东江怒涛滔天,九连万山绵延,钢铁连旗帜飘扬在粤赣边。”(李楚《东江革命历史诗歌选集2》)东二支文工团负责人李滨谱曲,传唱至整个九连山地区。直到60多年后,两纵市区老战士联谊会的老战士聚会时,还时常在合唱这支战歌时回忆起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1949年年初,东二支在东江边五战五捷,震惊华南,瓦解了保十三团的士气。

黄中强给保十三团团长曾天节去函,陈述国民党即将败亡、共产党必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大势,力劝曾部起义。此文文采斐然,饱含深情,具有强大的力量:“先生深知大义,洞悉大势,人心向背,顺逆之理,成败利钝,胸有成竹,不言而喻,何甘长此觑颜朋奸,同归于尽,而明哲保身,知难而退,见机而行,百训昭彰,识时务者为俊杰,为忠为奸,何去何从?先生其善自处矣,时乎不再,稍纵即逝,当机立断,请速图之!”

在解放军大举南下的情势下,收到黄中强来函的曾天节决定率保十三团起义投诚。5月初,严尚民和黄中强代表东二支同曾天节举行谈判,决定了起义的方式、日期等。5月14日,保十三团配合东二支进攻老隆,消灭了保五师师部,解放了老隆。

解放老隆后,九连地委、东二支司令部均驻老隆。黄中强随军至和东歼保五师主力后,回到老隆。当年七八月间,东江第二行政区督导处成立,黄中强兼主任,同时任东江行政委员会委员。9月,东江支前司令部成立,黄中强任副司令。10月,他离开东二支政治部,但仍在地委工作,专责做支前工作。10月,驻于河源城。11月,黄中强结束了九连地委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中强先后任东江地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惠阳县土改委员会副主任、东江地委委员兼惠阳县委第一书记,华南分局农村部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广东省委农村部办公室主任、省人委农办副主任、省人委副秘书长兼党组成员、省农办副主任(其间曾任韶关地委副书记兼和平县委第一书记),梅县地委副书记兼专员,广东省农业局革委会副主任兼党组副书记、省农业科学院革委会主任(院长)兼党组书记、省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科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广东省第六、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7年,65岁的黄中强在广州病逝。

    上一篇:今日层林染绿 明日漫山秋实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