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河源日报创刊30周年倾情答谢,新年音乐会“中国风”惊艳市民

丝竹入耳传深情 广东音乐遇知音

2023-12-29 10:16:45 来源:河源日报

25f52eaf6de44906c5227aaae0de04ff_hyrbs1229003_001_01_s.jpg

7dd1692d2419d6c4385f385cf0ffae1f_hyrbs1229003_001_02_s.jpg

■《佛跳墙》演奏现场。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image.png

■女高音歌唱家张朝夕演唱《龙文》。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d2b3f07ca578e61d9efff5d6e0b104e9_hyrbs1229003_001_04_s.jpg

■国家一级指挥侯丹平担任指挥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丝竹声声入耳,琴瑟款款传情。昨晚,一场精彩绝伦的民乐大戏倾情上演,一份坚持了20多年的承诺欣然奉上——在河源日报创刊30周年之际,2024年河源新年音乐会如约而至。

风华国乐 感受文化自信

“以前的新年音乐会,大多邀请外国乐团。今年演出的广东民族乐团惊喜连连,感觉更亲切。”观众对这场弹奏民族乐器、演奏民族音乐的新年音乐会赞不绝口。

这是一场具有传统韵味和现代律动的风华国乐。《海霞组曲》《鸿雁》等民族歌曲耳熟能详,《百鸟朝凤》《佛跳墙》等传统曲目传递出中华经典文化魅力,《龙文》《精忠报国》等乐曲激起爱国之情……艺术无界,当民族乐器邂逅西方乐器,当民族音乐以交响乐的方式呈现,观众的心弦也随之拨动。

开放的艺术视野、多元的文化碰撞,是广东民族乐团新乐季的主调,这场集齐中国音乐文化精髓的音乐会,正是该乐团以民族曲调传递喜悦,用传统音乐为河源市民奏响的新年乐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场音乐会让我感受到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市民邱先生说。

广东音乐 河源找到知音

当晚最难忘的一幕,是乐团返场演奏的两首曲目《步步高》《花好月圆》,活泼、明快的乐曲风格立马将现场气氛调动起来,观众们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合着拍子鼓掌,音乐会高潮迭起。本场音乐会主打的广东音乐,在河源找到了知音。

广东民族乐团作为挖掘、排演、创新、发展、传承岭南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载体,经过创作、整理、改编的大批岭南风格优秀作品,在国内外各类音乐赛事中屡获大奖。

为何今年音乐会在河源刮起的这股“中国风”更入人心?原来,广东民族乐团历年来委约海内外著名作曲家创作了一批广东音乐新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既有笛、笙、唢呐、阮、竖琴、二胡、琵琶等各种民族传统乐器演奏,又有浓烈民族风的通俗歌曲演唱。本场音乐会精选了这些经典曲目,为观众呈上了一幅别开生面的岭南画卷、奉上色香味俱佳的“广味”大餐。

文化品牌 提升城市品位

30年筚路蓝缕,30年日新月异。2024年1月1日,河源日报创刊30周年,由河源日报社精心打造的河源新年音乐会,自1999年奏响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3届。目前,新年音乐会已经成为河源市民心仪的跨年方式,也是河源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公益活动品牌。河源日报社以20多年的承诺与坚持,回馈着一直以来陪伴和支持河源日报发展壮大的广大读者、用户和客户。

30年来,河源日报社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当随时代,转型求变,构建起“报、网、端、微、视”五位一体,微信号矩阵、短视频矩阵与“源河”客户端、河源网互为协同的融媒体矩阵,全媒体平台总粉丝量300多万,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

而立再出发,奋斗路正长。作为新年音乐会主办方,河源日报社将牢记职责使命、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奋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努力书写河源这座年轻城市的绚丽篇章,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参与河源文化建设,主动搭好观众与高雅艺术的桥梁,不断擦亮河源新年音乐会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为我市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凝聚起磅礴力量。(本报记者 邹茹玉)

现场观众感叹“好听!过瘾!”

昨晚,随着欢乐热烈的旋律在桃花水母大剧院奏响,农行之夜·2024年河源新年音乐会正式开启。从古色古香、清新婉约的女声独唱歌曲《龙文》,到大气磅礴、欢乐激情的民族交响乐《海霞组曲》;从节奏明快、富有活力的《奔腾》,到洋溢着勃勃生机的经典民族乐曲《百鸟朝凤》,多首经典的器乐曲目和声乐作品接连上演,观众们由衷感叹:“好听!过瘾!”

“演奏家们精湛的技艺,在舞台上演奏出的美妙旋律,让乐迷现场享受细腻而丰富的视听盛宴。”市民陈晓峰感叹,这场音乐会是河源难得的高雅艺术盛宴,感谢主办方带来高质量的音乐体验,让大家能够充分感受音乐之美、享受艺术之乐。

市民赵琳是河源新年音乐会的忠实粉丝。她说,这种机会实在难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样一场音乐会。“音乐一响,现场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一下子‘燃’起来了!”

时隔多年再临音乐会现场,市民梁健生感触颇深,作为二胡爱好者的他表示,广东民族乐团的演奏远超预期,整体演绎富有激情且非常稳健,满足了他对中国管弦乐的期待。

“双唢呐与管弦乐交互演奏《百鸟朝凤》让人非常过瘾,平静的音符暗藏着蓬勃生机和演奏者波涛汹涌般的情感。”音乐老师陈悦介绍,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河源新年音乐会,感觉很惊讶、很震撼,“非常感谢河源日报社搭建了这个音乐平台,让河源的观众能亲身感受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魅力。”

“演唱老师的歌声非常有穿透力,现场气氛很热烈。”演出结束后,市民杨家嘉特地来到剧院门口,与河源日报海报合影留念,并留下对主办方的祝福。“祝河源日报30周岁生日快乐!希望河源日报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喜闻乐见的视频作品。”(本报记者 朱晓颖 朱惠思 方新苗)

广东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侯丹平:

“虽然天气冷,但观众的心很热”

昨晚,广东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侯丹平手持指挥棒,投入地指挥着一曲曲精彩的曲子。演出结束后,侯丹平不禁感叹:“虽然天气冷,但是观众的心很热,漂亮的演出场地、热情满满的观众让新年音乐会氛围感十足。”

这不是侯丹平第一次来河源,此前来河源指挥过广东汉乐的他,再次应邀来到河源,他最大的感受是河源发展很快。“包括老街等都有了很大变化,比起以前,现在更加繁华、更加热闹了。”侯丹平表示,此次新年音乐会的主题是融合大团圆,曲目在继承和发展中国音乐,特别是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广东汉乐的基础上,融合了更多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希望能通过我们喜庆的音乐,让观众一年来的劳累得到舒缓。”侯丹平说。

在河源日报创刊30周年之际,侯丹平也为河源日报送上祝福:“祝河源日报30周岁生日快乐,同时祝《河源日报》更加贴近民心、反映民声、上传下达,进一步做好新闻传播工作。”

(本报记者 陈思芬)

中国农业银行河源分行:

很乐意为市民送上一份“文化礼品”

“这份送给河源全市人民的新年礼物送对了!”看到昨晚桃花水母大剧院座无虚席,现场演奏高潮迭起,中国农业银行河源分行(下称农行河源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新年音乐会,得到了农行河源分行的冠名支持。作为一家与河源“同龄”的大型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农行河源分行向来重视文化建设,近期恰逢中国农业银行品牌形象全面升级,发布的形象片就以“幸福交响”命名,用民族乐器演奏出幸福、欢快、喜庆的乐章。此次冠名新年音乐会,以“文化礼品”的方式,为河源人民迎接2024年的到来送上一份新年礼物,也是该行坚持“耕耘美丽中国 共创幸福生活”品牌追求,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探索普惠金融新内涵的一次尝试。

近年来,农行河源分行紧跟河源城市发展规划布局,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并积极助力河源经济、文化、体育、公益等社会活动的开展,在河源城乡有着卓越的品牌认可度。未来,该行将不忘初心,积极践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以现代金融服务惠及城乡广大客户,助推“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为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今后,农行河源分行将继续关注河源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为高品质文化在河源的传播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彭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