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工程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段)今日正式投产——
山河之间挥洒汗水 青山脚下艰苦奋战
■验收团队在高空检查、验收线路等设施。
核心提示
433座基塔、207千米新线路……今日,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段)正式投产。该项目的投产,将满足粤东沿海地区清洁电源需求,进一步优化广东电网骨干网架,增强电力互济和事故支援能力,提高广东省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
冲锋鼓声紧,进军马蹄疾。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横跨汕尾、惠州、河源三市,是广东省电网“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紫金县、江东新区及相关乡镇的大力推动下,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以党建引领工程高质量建设,提前全线贯通了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段),用责任和担当确保了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业主项目一部:
“每一步都要无缝对接。”
“走在泥泞的山间小道,一个脚印一鞋泥,走着走着就十分沉重,更何况每个基站开工、结束时,要运输300多公斤的型材,近50公斤一个的压钳、卷扬机等器具,生怕一脚滑就摔倒。”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业主项目部项目经理黄雨效与4名同事,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他们组建的业主项目一部,以“主动承担三大责任,全力做好工程推进工作,打造金质品牌项目部”为建设目标,以“同心同德,精诚合作”为班组文化核心,以“忠诚干净担当”为己任,时刻牢记“诚信、服务、和谐、创新”工作理念,团结一心、开拓创新,最终完成项目建设。
“全线路均需要在高山作业,地势险峻,存在施工设备、导线等材料运输难问题,在雨水多、山路泥泞时,施工作业更加困难。”黄雨效说,虽然已经参与多个重点项目建设,但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段)线路施工是一个新的领域,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横跨河源两县(区)八个乡镇,沟通协调工作就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为了优质完成任务,项目部提前查看设计图纸,熟悉三措一案,熟悉电网建设相关支持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合同,学习线路规程和施工有关安全规定,一次又一次前往相关乡镇沟通。
工程开工前期,项目部积极与监理、业主、运行单位沟通协调,筹划部署、完善各项资料,组织施工力量。项目管理人员根据各区段现场勘察情况,结合工程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细致标注现场难点与风险点,提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预控,确保安全措施和施工措施“双到位”,以“月计划、周管控、日落实”稳步推进工程建设。
“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的每一步、每一个计划都要无缝对接。”黄雨效说,自项目动工以来,同事们以项目部为家,一头扎在项目建设中,即使在孩子参加高考这么重要的日子,都在项目建设现场。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项目部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党员突击队,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用修路、索道等多种方式解决了材料运输困难、线路交叉跨越多、架线难度大等问题。
针对该工程线路路径长,存在停电工作类型繁杂、交叉作业多等情况,项目部联合运维单位进行多次现场勘察和施工方案分析论证,确保停电作业方案工作安排科学合理,交叉作业紧密有序,最终决定有序落实分段施工、分段倒供、分段投产的用户无感知停电作业,大大降低投产当天停电时的用户户数影响,尽可能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提升电网服务质量,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群众清凉度夏提供有力的用电保障。
“95后”“高空飞人”验收团队:“我在百米高空,不只看风景。”
百米空中,迎风吹来是什么感觉?“脚下的导线会随着风摇曳,人站在上面,就像鸟在天空一样,可以看见不同的风景。”这是姚睿爬上铁塔,站在导线上的感受。这些导线连接着一个又一个铁塔,踩在上面,像走“钢丝”。
这样的“钢丝”,姚睿走了5年。姚睿出生于1996年,因业务能力强、工作劲头足,逐渐扛起重任,担任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输电线路五班的技术员。
“为了让项目尽快投产,我们要同步验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段)的全线贯通,一直在同步进行的验收工作也全面提速。3个月前,姚睿和他的同事们作为验收团队,负责整个项目的验收工作。“项目共新建铁塔433基,新建线路207千米。我们要爬完400多座塔,认真检查,确保验收质量,保障供电安全。”姚睿说,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段)项目是广东省电网“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自动工建设以来,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各部门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这支验收团队共有28名队员,大多为“95后”,最年轻的2000年出生。为了彰显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这支验收团队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姚睿说:“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3月19日,他们开启对项目的验收。自那天起,他们分为7组,每组3—4个人,同时出动,以网格责任化的方式进行验收,确保工作效率最大化。其间,他们每天往返于输电所和项目建设的铁塔之间,爬塔、走线成为日常。但高空走线不是如履平地,同样的路程消耗的体力是平常的几倍,快的时候一趟作业要两三个小时,慢的时候要十几个小时。
一般的工作日,所在的班组几乎每天都要上塔,而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段)项目横跨江东新区古竹镇,紫金县义容、凤安、蓝塘、九和、瓦溪、龙窝、南岭等8个镇,这些地方离市区都比较远。时间紧、任务重、路程远,给这群年轻人带来不小的压力。在验收中,每个人的工具包至少有10公斤,有些设备比较重,需要两个人抬着走。姚睿说,车到不了的地方,爬塔之前还得登山。进入夏季,项目验收工作不能停歇,炎热的气候让这些年轻人在爬塔之后全身湿透,一个个晒得皮肤黝黑。“夏天的时候我们会带好几瓶水上塔。”姚睿说。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投产,各验收组也达成共识。比如,有一组因天气等客观原因完成不了当天验收塔数,另一组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主动帮助同事验收剩余塔数。“这是年轻人之间的默契。”姚睿笑着说。
从地面到上百米高空,是这群年轻人工作的高度。姚睿在正式爬铁塔前,在广州“小蛮腰”看过城市高处的风景。“我们在百米高空,可不只是看风景。”他说,“我们爬塔,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整条线路,都需要仔细检查、验收,确保万无一失。”在姚睿和他的同事看来,这份工作有令人着迷的地方:工作时登塔,高空吹过来的风,特别清爽。在一些偏远的乡镇,还能看见延绵的山峦、远远近近的村落。当项目投产后,万家灯火点亮时,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6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段)正式投产,意味着姚睿他们的验收团队对该项目的验收工作结束。接下来,他们要投入到新项目的验收工作中。而在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段)百米高空的导线上,将始终留下这支“95后”验收团队的汗水、坚韧与努力。
■组稿:本报记者 刘昕 通讯员 徐猛 黄慧 曾忠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