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共建绿美河源 共享绿色福祉

2023-04-18 09:51:42 来源:河源日报

f74c65206f26cded7a416f81fc7e1c85_0418004_001_01_s.jpg

■眼下,万绿湖周边椎树花正争相盛开,群山满眼白色的花朵,让原本绿意盎然的椎树林,仿佛披上一件米白色的纱衣,为万绿湖畔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ed7fe4d83e05e4e0d8455687128010a0_0418004_001_02_s.jpg

■3月21日,广东省“21市同心聚力,共建绿美广东”主题宣传主会场活动在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启动。市领导与干部群众、青年代表、志愿者代表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同为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增绿添彩,用实际行动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01d9323241153bc401ff240010318c92_0418004_001_03_s.jpg

■位于和平县东水镇新坪村的千年古榕树,2019年11月被授予“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称号。本报记者 杨坚 摄

8dd7c4acc164c87673e7c57e9b3461a4_0418004_001_04_s.jpg

■紫金县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珍稀的野生兰花和独特的生态科普旅游资源,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纹兜兰。本报记者 杨坚 摄

5fe8c58e752708e7360d0f712d83c627_0418004_001_05_s.jpg

■连平县漫山遍野桃花朵朵开。号称“十里桃花,万亩果园”的连平桃花山以九连山万亩水蜜桃基地为依托,自然景观与观光农业完美结合,形成“农旅合一”的鲜明特色。 本报记者 杨坚 摄

b38eb6823778bd7097c503a7aefe2ff7_0418004_001_06_s.jpg

■群山环绕,常年云雾缭绕的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e61b322f29f778cc33d07cd42297280a_0418004_001_07_s.jpg

■河源客家文化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也散发着城市特色魅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岁序更替,万物生长。

河源,一座与水有缘、与林相伴的城市。坐拥犹如翡翠一般的华南第一大人工湖——万绿湖,四季如春、四季常绿。从地图上看,河源就像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南粤大地上。

万绿一湖清,东江入海流。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的生态家底越来越厚实,森林覆盖率达73.20%,全省排名第三;生态公益林面积1043.45万亩;自然保护地97处,总面积约501万亩,全省排名第二;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3.73%,林荫道路率为70.31%。

坐拥绿水青山,才能尽享“金山银山”。当前,我市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沿着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路线图”,以奋斗姿态抢时间、抢机遇,重点突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和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等六大行动,按照“四个一”,即一个工作思路、一个工作方法、一个工作重点、一个工作转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河源样本,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河源路径,努力让河源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更优美,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市计划完成林分优化提升31万亩、森林抚育25万亩、新造林抚育19.67万亩,压减松材线虫病面积8万亩,完成古树名木抢救复壮50株,绿化美化乡村54个,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3个。

■统筹:本报记者 黄赞福

■文字:本报记者 刘昕

    上一篇:福建会馆,无声诉风云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