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源市分公司
强化林业保险赋能 助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
■运用无人机勘察因病虫害受灾的林地
■河源市分公司庆祝省分公司成为广东财险行业首家跨越400亿元保费大关的省级分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源市分公司承保的一株古树名木
■参与森林防火暨森林保险宣传活动
■参加“爱鸟护鸟·绿美河源”宣传活动。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源市分公司强化林业保险赋能,助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
核心提示
河源,与水有缘,因绿而兴。绿色是河源最亮丽的底色,生态是河源最显著的优势。1988年建市以来,河源的发展始终与生态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1988年亦是河源人保财险成立之年,作为当地保费规模最大、服务最全、历史最悠久、经办政策性农林保险30多年的财险公司,始终秉承“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宗旨,致力于强化林业保险赋能,助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
1
承保林木1806万亩,提供风险保障220亿元
强化森林资源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保险“减震器”作用,坚决守护好青山翠岭,全力筑牢粤北重要生态屏障。
◆以国有林场、林业龙头企业、造林大户等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散户林农、小型林业经营者投保林业保险,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公益林、商品林承保覆盖面分别达100%、46.94%。
◆为23万亩涉及自然灾害、病虫害受损的林木支付赔款1555万元。
◆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方式,健全林业风险保障机制,大力推行森林保险,凝聚多方力量保护森林资源,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2021—2023年,承保林木1806万亩,提供风险保障220亿元。
◆保障涵盖暴雨、风灾、冻灾、旱灾、火灾、滑坡、病虫害等保险责任。
◆森林保险保障绿水青山,助力森林城市建设。河源森林覆盖率达73.2%,位居全省之首。随着森林保险覆盖率的不断扩大,河源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将更好呈现。
2
提供古树名木救护责任保障2000万元
强化古树名木保障
◆古树名木保险为古树名木的日常维护、修复和施救提供经费保障,成为古树名木的坚强“守护者”。目前,为东源、龙川近千株古树名木提供2000万元的救护责任风险保障。
◆河源现有古树名木约2000株,其中以红锥、榕树、木荷、枫香居多,兼具生态、经济、景观、文化、历史、科研等多重价值。
3
“人民保险”护航油茶“大产业”
强化油茶产业保障
◆油茶产业已成为山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源泉,但油茶生产易受自然灾害侵袭的风险始终制约着油茶产业的发展,政策性油茶树种植及果实损失保险为农户带来福音。
◆保障范围全面,不仅保障油茶树体,还新增加由于旱灾、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滑坡、泥石流等意外事故导致油茶鲜果减产损失的保障,也涵盖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及野生动物致害等保险责任。
◆“保树+保果”的油茶保险,参照种植成本和预计产量划分了6个级次,每个级次保险金额从600元至3000元不等,每亩保费30元至150元。
◆油茶产量保险已纳入地方财政补贴,企业或农户只需缴纳保费的30%,大大减轻油茶种植户的负担,“小保费”获得 “大保障”。
4
深化森林综合保险拓面创新
强化创新险种开发
◆发挥保险保障专业优势,强化创新险种开发,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服务体系,守护生态资源,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开发林业碳汇价值保险。在传统林业保险提供林木经济价值保障的基础上,引入林木生态价值保障,为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致使林木出现流失、折断、死亡情况等造成的林木碳汇产量损失,提供价值补偿。
◆开发油茶气象指数保险、油茶收入保险,为油茶产业链发展保驾护航。
5
加大防灾宣传力度
强化保防救赔宣传
◆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林业保险的政策、意义、保险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力争做到政策人人知晓。
◆积极配合各县区林业局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宣传,提高群众防火意识。近年来,我市森林火灾发生率逐年大幅下降,森林火灾受害率远低于0.9‰的省控指标。
◆坚持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原则,努力使全市林农真正认识到林业保险是一项提高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分担林业风险的惠农政策。
◆近年来,投入数百万元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业,有效减少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
6
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专业性、人民性
强化六大战略服务
◆服务实体经济。承保一批产业园区、行业项目保险,积极支持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法人客户约3000个。
◆服务智慧交通。推出全新车险理赔调度平台,实现快处快赔,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出资1000多万元,为2300多辆重型货车免费安装智能监控装置,助力平安交通建设。
◆服务绿色环保。大力推广“环责险+环境风险管理服务”模式,推动环境污染责任险发展。创新发展双碳系列产品,如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环保技术装备保险、新能源汽车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0亿元。
◆服务乡村振兴。全力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为33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50亿元。2022年支付大灾赔款9753万元。签出全省首单防返贫保险河源“乡村群众无忧保”,为全市2.7万余户(9.4万余人)建档立卡脱贫户提供衣、食、住、行、教全方面保障。
◆服务大众健康。主承保河源大病保险、补充保险业务。主承保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河源市民保”,保障升级、保费不变,3年累计保障160万人次。
◆服务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诉讼保全责任保险、执行悬赏保险、律师职业责任险、社会治安保险等服务司法类、治理类产品。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刘昕 通讯员 刘保荣 ■制图: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