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场绘出现代春耕图
我市全力抓好春播春种工作,计划农作物种植总面积136万亩
■现代农机高效助力春耕生产
■“高大上”的农机频频“抢镜”。
■农业机械成果展示现场
■全省春耕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一群白鹭与农机“共舞” 。
抓好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我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省春耕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议上获悉,目前我市春耕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全市计划春播春种农作物总面积136万亩。
自走履带式旋耕机、水稻钵苗移栽机、水稻有序抛秧机、农用无人水稻直播机……在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万绿智慧农场里,各类先进农业机械设备轮番上阵,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如果是人工插秧的话一天只能一亩多地,我开着插秧机一天轻轻松松四五十亩,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谈起农机高效助力春耕生产,农机手张天球脸上写满了自豪。
全面升级机械化,春耕跑出“加速度”。据悉,今年全市计划春播春种农作物总面积13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5万亩,花生、蔬菜等大田经济作物面积41万亩。目前,春播春种陆续开始,其中花生已播种4万亩,早稻育秧面积6.5万亩,办田面积10.8万亩。
近年来,我市从“地”这个根子上做文章,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东源县作为全省小型农田水利试点县之一,目前已经完成项目勘测和设计,进入工程招投标阶段。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31.9万亩,今年计划完成9.3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改造提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发展的命脉。“目前,我市已经准备了100万公斤水稻种子,6.5万公斤玉米种子,还有5万吨肥料。这些农资的价格比较稳定,也能够保障我市春耕生产顺利推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邓春华说。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将在3月15日之前全面完成春播任务,3月底完成花生、玉米等旱粮播种任务,清明前完成水稻栽插任务。”邓春华说,我市已经把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到了县、镇、村,落实到户到田块,抓好撂荒耕地的整治,巩固复耕复种的成果;加强对种粮大户的补贴,加快推动土地流转,确保农民的收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培训,动员服务组织加强农业托管,加强农机的调度,确保春耕生产能够顺利完成。
现场见闻
农机轰隆下田 农民“洗脚上田”
“轰隆隆……”柳城镇下坝村万绿智慧农场传来了旋耕机、拖拉机、无人植保机作业的声音,奏响了春耕的“前奏曲”。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节点,在全省春耕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议现场,数十台智能化农机设备先后登场,在肥沃的耕地上播下了春的种子。
走进万绿智慧农场,自走履带式旋耕机、履带拖拉机正在田间来回作业,机身驶过的地方,土块被打碎,耕作后地表平整,不易下陷。“自走履带式旋耕机可有效解决水田因机械耕作而导致耕作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的问题,尤其适用于深浅不一的南方地区,一般1小时的作业效率可达4—5亩。”东源县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键宽说,旋耕作业的同时还可同步施肥,把基肥直接打入泥土底层,提高肥料利用率。
旁边的水田现场同样“科技范”十足。在机手的操作下,农业无人机飞行穿梭在宽广的土地上方,将种子撒进田里,短短10余分钟,就完成了3亩地的播种。无人机飞行路线及播种间距为智能化自主设定,播种后16天便可出苗。随后,另一架大型无人机平地而起,在低空匀速飞行,喷洒雾状农药,均匀地洒落在水田上。
“无人机不仅能拍摄,还能播种和植保,装60斤农药都没问题,真的很现代化。”前来观摩的陈先生不禁感慨。不远处,水稻抛秧机在田里来回穿梭,每台抛秧机上只需一个人把秧盘摆好,机器便会迅速种下整齐的秧苗,行间株距排列十分整齐。
“抛秧机抛下去的秧苗,每次都是成行成序的,看起来十分规整,便于农户进行田间管理,可以做到精准施肥、打药,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农机手徐炽锴说,过去1个人1天最多只能作业1亩地,而抛秧机1小时最高可抛12亩秧苗,农民的双手得到了解放。
藏粮于技,技助丰年。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变量施肥无人机、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无人驾驶高地隙除雾机……一项项农业“黑科技”,让智慧农场实现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高科技为夏粮生产搭好了‘丰收架’,我相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种粮户陈向阳对此信心满满。
支农服务
推出支农“大礼包” 农民吃下“定心丸”
从农资采购、质量保障、价格稳定到专业化防治、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全过程服务;开展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服务农民、服务产业、服务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一线;发挥广东省金融支农促进会作用,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在昨日召开的全省春耕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议上,一系列支农惠农“大礼包”及时亮相,让农民吃下“定心丸”,积极备战春耕生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让农民当“甩手掌柜”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禾农资)展位前的农资用品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的亮点、成效更是吸引了一大波人前来洽谈对接。
作为供销社系统民生保供企业,天禾农资积极发挥农资商品供应主渠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力军和广东为农服务国家队作用,紧抓春耕农业生产重要节点,提前筹划、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广东省2023年春耕备耕农资组织供应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我们在河源深耕十几年,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所需要的服务我们都可以提供,我们确保24小时响应速度,2小时确保农资产品和服务能送达农户,帮农户解答种植中的各种问题。”天禾农资副总经理姚伟英说,该企业除了保障春耕过程中的农资产品供应以及价格稳定之外,还可以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包括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配方肥使用、技术指导,为农户解决实际需求。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让农民当起“甩手掌柜”,天禾农资有计划、也有行动。“农民把田交给我们,我们从种子到种植环节提供托管服务,农民享受节本增效就行了。”姚伟英表示,该企业今年计划在河源开展8万亩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企业还将充分发挥专业植保业务的优势,把植保专业课程送到镇、村,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一对一宣传,让农户对天禾农资的产品、服务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服务。
“轻骑兵”田间地头开课
在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展位,横幅上“农技乡村行 有我轻骑兵”标语格外显眼,该中心种植业技术与种业推广部部长罗学梅正向与会人员推广应用“粤农技”小程序。
“用户只需在微信小程序‘粤农技’上发出问题,后台将匹配相应专家及时服务,有序开展农技服务‘轻骑兵’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精准服务。”罗学梅说,“轻骑兵”按农时农需有针对性地指导生产,直接在田间地头开课,让一线技术员和种养者、农机手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深入主产区,把脉问诊开“药方”,实时实地提出解决方案。目前,“粤农技”小程序上已经有超1500条图文品种技术库,开展田头课直播及专家线上行课超30期,技术短视频总计发布1000多个,在线观看人次超5000万。
罗学梅表示,接下来,将充分发挥“一主多元”的制度优势,调动基层农技人员及乡土专家的积极性,根据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生产实际的技术需求,快速响应,集中力量破解产业中的痛点和难点,把新品种、新农技、新装备、新模式、新成果汇聚成链、推广开来,应用到全产业链中,为河源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85项金融产品支持春耕
适应广大农民多元化、多层次需求,要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让金融政策真正落实到“三农”、金融服务真正下沉到“三农”。
“我们促进会首批会员89家,包含广东省内金融机构、证券交易场所、涉农产业投资机构、服务平台机构、高校、科研及技术推广单位、农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实施主体等。”广东省金融支农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服务春耕备耕,促进会及早谋划,积极推动各会员单位深化服务内涵、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为春耕备耕提供便捷、高效、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让更多“金融活水”畅流河源乡村。
其中,在信贷方面,推出85项金融产品支持春耕生产,包含了信贷类产品43项、保险类产品29项、担保类产品5项、股权类产品3项、基金类产品5项,并将其中24项首推产品汇编成《广东金融支持春耕生产产品手册》;组织8家合作机构全力实施好省乡村振兴融资风险补偿资金试点工作,引导更多信贷支持中小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平台便捷、迅速的优势特点,为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春耕备耕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在农业保险方面,各农业保险会员单位提前部署春耕备耕相关农业保险投保准备工作,实现愿保尽保;积极拓展各类保险产品,有效帮助农户转移春耕备耕风险;推动会员保险单位开展防灾减损服务,完善“保防救赔”一体化建设。同时,在股权方面,搭建广东乡村振兴板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春耕备耕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生产托管
农业数字化 农田不丢荒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今年,广东春播作物意向面积超3000万亩,进一步加快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农业生产托管成重要抓手。
打开“粤农服”微信小程序,在线下单,即可轻松找到周边闲置的农机,完成代种代收等服务。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汪洋演示了“粤农服”平台的用法。他表示,“粤农服”采用“网约农机”新模式,不仅实现订单式作业,而且实现了资源信息和信息大数据共享及农机多干活、农田不丢荒的目标。
“‘粤农服’已经实现了从1.0到2.0的提质升级,解决了资源分散和组织化程度低等难题。”汪洋介绍,过去1.0只有农户和服务组织两个主体,现在2.0具备了托管服务交易、托管农场服务、农服组织管理、金融保险服务、农资团购服务五大功能。
据了解,金融保险服务是农业托管服务的创新举措,支持全流程、全环节托管,对农户来说有兜底保障,有利于顺利推动生产托管工作。而农资团购服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农民可以得到更多优惠。
“‘粤农服’是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数字化的‘好帮手’,农民在平台上下单,可以打破熟人经济界限,逐步使服务流程规范化,而且下单农户还可获得相应的政策补贴,有利于农户的自身发展。”汪洋说。
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东源县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不甘人后,高质量统筹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励志打造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服务架构。
“去年,我们促进盘活了5100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共为55个100亩以上的大户提供生产托管服务。”东源县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键宽说,该公司在东源县蓝口镇、柳城镇、船塘镇、锡场镇、半江镇实现全托服务,10亩以上的土地便可进行托管。该公司计划今年上半年使用“粤农服”小程序,把农民培养成农机手,公司“派单”、农户“接单”,助力农户稳步增收。
■统筹:陈鹏 ■组稿:本报记者 陈鹏 曾敏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