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河源烟草

助农扶农步履不歇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2022-08-03 10:30:42 来源:河源日报

406da5f8450881857e0fb883106589a9_0803005_001_01_s.jpg

■河源烟草党支部志愿者坚持深入乡村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1693ae105d6f9905442cfe2e98ce6e92_0803005_001_02_s.jpg

■在河源烟草乡村振兴农网建设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乡村小店华丽变身。

38a5502922662a3f2922e133c60e9a7f_0803005_001_03_s.jpg

■河源烟草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情系困难群众

b72d095afa05cd54e280174c1e16c932_0803005_001_04_s.jpg

■河源烟草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驻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第一书记邹保屹,深入田间和农民交流。

ac343f40f3b6c1b580a75f748e276b4d_0803005_001_05_s.jpg

■河源烟草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协同万绿公司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园

9f66c69bc939b6c9b998eedaf424e7ca_0803005_001_06_s.jpg

■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的田园风光

核心提示

一直以来,烟草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主动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观耕耘之稼穑,识家国之昌繁。唯乡村之振举,乃社稷之稳安。”服务乡村振兴大局,河源烟草正坚定前行。

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河源烟草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村成为大家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通讯员 李子灏 黄展飞

张国文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A

党旗飘

聚合“红色势能” 凝聚乡村振兴硬核力量

近日,河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黄涛率队前往对口帮扶村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开展结对帮扶户走访慰问,实地调研指导下坝村乡村振兴工作。这是河源烟草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提振农村经济活力、打造有力红色引擎的一个生动缩影。

具体来说,河源烟草通过大力开展“党员+”帮扶行动,组建“政企党员标兵”、培育“新农网创业带头人”两支振兴帮扶队,引导农民及返乡创业人员发展农产经济,以终端形象、经营水平、数字化能力的“三维提升”为突破口,帮助农村零售商户实现“三转”(即转变经营理念、转变经营形象、转变经营方式),为当地村民拓宽就业渠道,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同时,为畅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形成可持续的“造血”机制,河源烟草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新农人协会、深河E家等共商共建,创新组建产业发展联盟,围绕“区域农特产品”和“新零售助农”,提出“135”政企共建工程,合力打造“万绿情”乡村振兴服务品牌,依托线上平台、线下货架数字化联动,让全市1.5万家烟草零售商均成为特色农产“代言人”与经销商,有力破解了农产市场端铺货难题,形成农产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自我循环的动力机制。

河源烟草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入调研,以“品牌赋能,示范带动”建设路径,优选农网商户,升级打造集党群服务、乡情宣传、消费服务等多功能服务站点,更因地制宜,结合乡镇地方特色,延伸建设生态旅游终端、红色文化终端等系列独具风情的特色终端,成为宣传乡土人文、生态资源的窗口,服务游客、村民的站点,为农村市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有效提升了周边群众及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更为下一步促进城乡网络协调发展积累了经验,形成有牵引的“站点”效应。

B

乡村美

乡村小店华丽“蝶变” 打造村民“15分钟生活圈”

农民购物去哪里?最方便的去处,还是村子里的小卖部。在河源,随着本土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主体的进入,村民消费能力有所提高,下沉市场逐渐被挖掘,乡村小店被寄予了更多期待。

千里沃野绘新景。驱车进入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简洁清晰的“达鑫商店”招牌,在平整的村道旁格外醒目,与周边的民居、青山、田园等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此前,乡村便民小店的经营者往往是当地村民,由于经营理念和经济水平的差距,小店很难通过自主改造完成提档升级。在获得河源烟草的帮助前,达鑫商店是一家传统村口小店,店内灯光较为昏暗,货品种类单一。

近年来,河源烟草乡村振兴农网建设帮扶工作组下沉供应链及服务品质到农村,促进农村地区便民商业网点规范化、特色化、智能化等发展,罗先生经营的达鑫商店也因此受益。在小店升级改造中,罗先生提出希望对基础装修、经营品质进行提升,增加一店多能业态助力获客,从而实现店铺销量增长,提升村民消费品质。为此,河源烟草从整店规划入手,强化硬件升级、优化商品陈列、全面提升店铺形象。

经历了华丽的“蝶变”,罗先生的达鑫商店从最初拥挤逼仄的小杂货店变成现在宽阔明亮的“宝藏店铺”,吸引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从我家出发,来这里不到15分钟,买东西十分方便。”来这里购物的罗女士告诉记者。

在风景秀丽的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绿意融融、生机勃勃的景象让过往游客驻足停留。红旗、红色标语、红色故事墙绘……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彰显着这座“红色村”的光荣历史,也让这座小村庄的村民们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我们上村村是革命先烈罗焕荣的故乡。”在村口经营便民小店的罗谭清告诉记者,过去他的顾客基本是本村村民,村里人想买什么他就进什么货,货品的销售没有规律,直到来村里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在河源烟草驻村工作人员的提醒和帮助下,他对店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造。

罗谭清的小店改造前,记账常用较为原始的手工记账法,不仅繁琐,还容易出错。针对这个情况,河源烟草乡村振兴农网建设帮扶工作组为罗谭清的小店“量身定制”了一体式店铺管理系统和“一机式”移动服务平台,为这家小店安装了“智慧大脑”。

现在,罗谭清的商品扫码入库和销售情况,都能通过可视化工具看得一清二楚。走进店面,明亮的橱窗,整齐有序的商品,让村民们纷纷赞叹,来自广州、深圳等地的游客也兴致勃勃地在店里挑选霸王花米排粉等河源本地特色商品。

“感谢河源烟草的帮助,我的小店美了,收入高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罗谭清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接下来,他打算针对游客们的需求,推出更多品类的商品,让游客们更好地感受“红色村”的魅力。

C

产业旺

农网建设提质升级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河源的农村市场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连锁品牌快速扩张、品质消费不断升级、线上线下加速融合,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农网建设该如何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引导农村地区零售客户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提升经营水平,进而激发农村消费活力、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是河源烟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农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河源烟草成立了以局长黄涛为组长的助力乡村振兴农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资源融合、渠道共享”的新零售理念,把各县农产品代表企业接入“万绿情”农产品电商平台,以推广实体货架建立线下实体销售“网点矩阵”,以铺设虚拟货架搭建农产品到消费者的“高速公路”,为广大消费者和零售商户提供农产品线上零售和批发服务。农特产品主销本地与珠三角地区,目前销售额已突破100万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产业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乡村旅游、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在内的各项乡村产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为此,河源烟草着力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昂扬姿态奋力绘就新时代产业兴旺、生态一流、美丽幸福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以往农产品往往是通过农民完成采摘、包装,再带到周边城区去售卖,这样不仅成本相对较高,而且由于运输时效,难以保证新鲜。”作为“万绿情”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受益者,罗谭清告诉记者,该平台一头连着河源本土供应商,保障产品的优质;另一头连着市民的购物篮,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切实助力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

“让客户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服务好乡村是我们的责任。”河源烟草城区营销部客户经理黄燕容说,“我们将持续加大对农村的帮扶力度,发挥示范终端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转变经营模式,助推全市农网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D

村民富

扩容“人才增量” 助力村兴民富

近年来,河源烟草突出人才引领和资金整合,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才能让人才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为打造乡村振兴高素质人才队伍,河源烟草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精准人岗匹配,优化乡村振兴驻村干部选拔,配齐配强农学专业队伍。为确保涉农人才及其知识技术真正为乡村所用,驻村工作队着重选拔农学专业或者具有多年农学经验的人员扎根基层。坚持把人才引领作为乡村振兴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人才优先发展,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

同时,为推动村民致富,河源烟草突出资金整合,促进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零散的农户连成一个整体,为链上的参与主体提供融资服务,帮助农户与消费端无缝对接,进而促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壮大,带动多产业同步发展,打造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河源烟草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就是助力村兴民富的鲜活案例。“我们工作队积极参与讨论镇村规划,共同谋划发展蓝图。目前,柳城镇明确了一田、两茶、三产的发展思路。”由河源烟草选派到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并担任第一书记的邹保屹讲述了当前在柳城镇的工作情况。

一田方面,工作队协同万绿公司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园,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打造全省最大的无人智慧农场。目前,上下坝、围星万亩优质丝苗米产业园已经列入东源县政府“十四五”总体规划。

油茶产业方面,依托现有龙头企业东源县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油茶产业,计划至2025年发展到1万亩左右。同时,工作队积极引导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申报“圳品”认证,协助市烟草公司20支销售平台对接大地农林拓展销路。

茶产业方面,采取公司带动农户的发展方式,依托柳上美人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现有基地1000多亩,带动柳城镇山区片村发展茶树种植,提升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计划到2025年全镇种植茶树面积5000多亩,打造柳城茶叶公共品牌。

在此基础上,工作队充发挥单位自身优势,帮助柳城镇整合多种资源发展第三产业,深入推动“公司+基地+集体+农户”“互联网+”发展模式,与乡村振兴同框发展、同频共振,努力建设“生态宜居柳城”。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方案》要求,落实好“六个一”(即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制订一项行动计划、开展一轮专项行动、谋划一批项目储备、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建设一个长效模式)工作,工作队抓住先机,积极加强与市、东源县住建部门的沟通与衔接,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把柳城镇列入了美丽圩镇建打造试点。

为深入推进就业帮扶,在工作队的牵头帮助下,当地正在搭建柳城镇集就业、用工、培训、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富余劳动力就业APP平台,整合柳城镇企业用工信息和本地富余劳动力,形成高效对接,有针对性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就业帮扶,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