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党代表刘舒玉正带领团队深化教育改革
立德树人铸师魂 做好“双减”讲实效
“同学们,你们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建设者,从小就要培养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在实践体验中一路收获,一路成长。”省党代表、市一小副校长刘舒玉近日参加该校的“绿色科技·放飞梦想”科技节活动时殷切寄语孩子们。
在活动中,她向师生们传达了省党代会精神,着重分享了我省今后要深化落实“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这一目标,并勉励孩子们要从小培养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
完善课后服务
提高“双减”成效
“深化教育改革,做好‘双减’工作,已被写入省党代会报告,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内容之一,这将会是我们未来5年要着力推动的工作。”从广州回到河源,刘舒玉被很多同行拉着分享参会的感受与心得。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市一小作为我市小学中唯一的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在课堂教学、作业设置、课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要求老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基础作业+拓展作业”模式,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课后服务课程采用“1+2+N”模式,将每天一节作业时间、2课时的体质训练和审美艺术,以及选修的特色课程相结合。
如何更好地贯彻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做好“双减”工作?刘舒玉透露,接下来她将带领学校教师团队及教研课题组,立足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在课后服务这方面再作文章,让每天最后这“两节课”更显实效,同时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提升家校共育的效能。
立德树人 提高素质
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河源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兼职教研员的刘舒玉,带领着由市一小、市三小、源城区雅居乐小学3所学校联合组成的课题组,承担着省教育厅立项的“铸魂工程”课题《立德树人导向下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正在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把学科内容深化,开阔学生视野,让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在参加省党代会之前,刘舒玉曾给课题组的成员们布置了共读一本书的任务,读的是《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5月最后一天,是大家进行好书分享的时间。把书带在身边,坚持把书读完的刘舒玉如期主持了分享会,并现场与大家进行充分的思想碰撞,立足实际的校情、师情和生情去解读这本教育名著。“让老师读书,其实就是在带动学生读书,养成阅读习惯将让孩子终身受益。”她说。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其实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路上。”刘舒玉认为,开展课题研究能有效提升教师素质,而目前我市正在推动的集团化办学举措,也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一种有效探索。河源市田家炳中学和市三小已经开启了集团化办学的开端,接下来会陆续有更多的合作办学案例。她期待着发达地区与欠发展地区的学校也能结对,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本报记者 邹茹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