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广赋创新学校校长马建红:
在美丽的校园 遇见最美的自己
■今年5月15日,河源广赋举办校园开放活动。
■河源广赋举行校园运动会
■学校公众号
■报名意向登记二维码
■校园开放日,家长们参观学校。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这其中,校长作为重要乃至核心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如何以创新精神与超前意识,带领学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前进?近期,带着系列热点问题,本报记者与河源广赋创新学校(下称河源广赋)校长马建红进行了对话。
【名家档案】马建红,河源广赋创新学校校长。教育部年度智慧教学之星,曾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春蚕奖”,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教改之星金奖,曾任杭师附小教育集团和浙外附校执行校长。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百千万校长培养对象导师,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曾任深圳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大运学校校长。
谈学校:河源广赋坚持开放办学加强联动兼容并蓄
记者:据了解,您曾在杭州、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学校担任学校管理工作,经验丰富。与河源广赋创新学校结缘,并选择到此任职的原因是什么?
◎马建红:在没有来河源广赋之前,我秉承“教育让每一个生命充分生长”的教育理念,敬畏教育的生命本质,努力唤醒和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充分发展,这和广赋创新学校“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高度契合。此前我任校长创办的深圳华附学校,是深圳市推行承办制办学,实行“理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试点学校,办学业绩得到各级教育部门和行业的肯定,办学经验向全国进行推广。其间,河源巴登新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来学校交流,对深圳华附学校的治理体系和办学实践给予高度认同。理念和实践的高度匹配,就自然“牵手”了,我也希望与广大学子在河源广赋美丽的校园遇见最美的自己。
记者:学校更名为河源广赋创新学校,“创新”体现在哪里?
◎马建红:学校教育只是孩子人生中一个短暂的时期,我们的孩子终将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所以我们要为其奠定受用一生的“财富”。有别于传统学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生只读圣贤书”的主张,广赋创新学校开放办学、加强联动、兼容并蓄。除了和名校、名企结成联盟,和巴伐利亚庄园联动共享教育资源外,学校的硬件和管理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广赋学子奠定基础,省、市人大领导等来校调研,也不吝点赞。
学校建有专门的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在田间劳动、手工劳动、家务劳动和技能劳动中尊重劳动,感受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利用实训楼、信息楼和艺术楼等功能场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美育水平;根据学生兴趣开设数创班、信息编程班、国防班、课程改革班等特色班型,为每一名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努力让每一位学子具有“中国底色,国际视野,世界公民”的素养,办河源广赋、大湾区广赋、中国广赋乃至世界广赋。
最受学生欢迎的项目是学校每月一期的“博士论坛”,院士、博士及各行各业的高精尖人才走进校园,与学生们分享他们学生时代的生活、行业最前沿的动态,引发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广赋学子还能走进实验室,和科学家们一起把奇思妙想“做出来”。
谈新课标:引进多名学科首席教师,大胆进行课程改革课堂改革
记者:国家刚刚颁布了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河源广赋将如何落实?
◎马建红:课程与课堂是育人的根本,也是学校变革的永远主题和质量保证。我们深刻领会2022版课标的核心主张,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引进肖培东、卜以楼、蒋军晶、孙和平等各科首席教师,大胆进行课程改革、课堂改革。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会一些知识,形成一些技能,更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让广赋学子“想得到未来的美丽、看得到现在的风景、走得到学习的每一个景点”。
结合十二年一贯制办学实际,我们做好小初衔接、初高衔接,学校课程的结构化也就加强了;我们通过校本培训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也就更容易形成了;学校分学段建设“以学为主,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全人发展”的课堂样态,教育教学质量也就保证了。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利用好艺术楼、信息楼、实验楼等功能场室,开发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课程,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形成了。
我们还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学校坐落于巴伐利亚庄园,是真正的“社区里的学校”,庄园里有很多学习资源。如书本中的很多情境可以在庄园里找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方便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式的深度学习,突出“联结、生成、迁移”三大学习要素,直接链接了国家和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谈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实行“研究和评价分离”,引导教师正确地抓质量
记者: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河源广赋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马建红: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学校、教师、课程、学生、家长等,在众多因素中教师位于C位,是关键因素,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重在引导教师“抓正确的质量、正确地抓质量”,这也是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需要。
“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抓好课堂也就大概率抓好了质量,听课、评课、上课、教研、辅导是教师的“主业”。学校实行“研究和评价分离”的教学管理,组建了以学科研究员、科组长、备课组长为主体的三级研究团队和教学设计评价员、教学过程评价员、教学结果评价员为主体的三元评价团队,一方面避免了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的尴尬,更是让两拨人的头脑来助力每一层次学生的发展。
老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怎样不是简单的“好”还是“不好”,更要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不好要如何改进。学校非常重视“质量分析”,用数据说话,挖掘数据背后可能的故事,让数据成为教师反思的一面镜子。
在学校的质量分析会上,平均分、标准差、方差、分布图、散点图、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超均率B值、最高分、最低分、相关性分析……统计学上的很多概念老师们都运用自如,目的就是用多个维度来描述学校的、年级的、班级的、学生个体的全面的质量,从而反观自己的教学、提出可行的针对性措施。家长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参与学校的质量分析会。
过往荣誉不是评价老师的标准,在广赋创新学校,“把学生发展好、把班级带好”才是王道。得益于学校灵活的办学体制,对于优秀的老师,学校还有奖金奖励。“质量和发展”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让教职工的价值“能发挥”“被看见”,让教职工向优秀看齐,“做最好的自己”。
与此同时,学校特别成立了“家长发展中心”,开设了“家长学校”,定期开展体验性和操作性课程,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协助家长做好家风建设,家长们对孩子的发展和学校的未来更有信心。八(14)班学生李玥彤的妈妈参加了家长学校培训后,激动地说:“希望广赋创新学校能把长三角和珠三角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到河源学子身上。欲使孩子优秀,必须家长优秀,作为家长非常希望跟着优秀变优秀!”
谈教学评价:学校建立了全面全员全程评价体系
记者: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河源广赋在评价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
◎马建红: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与技术融合新方向。“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本着评价为了激励成长,评价为了引导成长,评价为了促进成长的价值追求,我们建立了“见证成长、引领未来”的全面、全员、全程评价体系。
高中阶段重点指向学业的大数据测评;初中阶段重在保护青春期学生身心健康的诊断性测评;小学阶段重在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性测评。学业成绩是质量分析的一部分,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同伴关系、学习方式、进步情况等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在广赋创新学校,学生体育成绩没有达到优良就不能评高级别的综合荣誉。
我们希望评价能帮助老师和学校,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变化,跟进匹配适当的方法措施,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评价能帮助每一名学生看见自己的成长、明确努力的方向、改进存在的问题,做最好的自己。
记者:最后,请您给河源广赋的学生或者想加入河源广赋的孩子们送一些寄语吧?
马建红:我想说,孩子们,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们每一位都具有独特的天赋、品质、能力,把握住美好的学习时光,去汲取养分、去努力学习、去充实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希望在河源广赋美丽的校园,遇见最美的你!
咨询热线:0762-8886288
周老师:134 2806 6852
戴老师:133 7678 7333
徐老师:180 2796 3952
廖老师:135 5328 8440
蔡老师:180 6810 8004
■统筹:黄世军 曾飞文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摄影:杨坚 陈静昕 邱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