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 擘画振兴蓝图
—致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培育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样板。
乡村振兴,久久为功。为进一步展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成效,展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历程、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即日起,河源日报社联合河源市乡村振兴局推出《乡村振兴》专刊,发挥党报优势,坚持涉农特色,增强服务黏性,让广大基层干群更加深刻理解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鸣锣开道、鼓劲助威,同心协力推动河源乡村振兴进程。
乘势而上,我市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2021年,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全市乡村振兴系统以培育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样板为目标,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突破口,整体谋划、深化拓展,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渐显。
1 持续健全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
★建立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体系。
★坚持市领导联镇包片抓乡村振兴工作制度。
★实施组团式帮扶,共选派597名驻镇干部、56名金融助理、140名科技特派员、106名大学生志愿者进驻95个镇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2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明确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行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坚决守住了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出台全市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全市确权扶贫资产项目7246个、金额25.34亿元。
3 支持助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支持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建设。将灯塔盆地规划建设放在“一区四带”的首要位置,在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深化改革上给予项目倾斜。
★支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以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持续完善“基地+脱贫户”“合作社+基地+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落实信贷、保险、用地等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支持培育发展美丽经济。累计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点1个,打造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0个、示范点31个。
4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宜居村680个、特色精品村34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15条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95条镇级美丽乡村风貌带和美丽乡村精品带,美丽乡村实现由点到面、连线成片的初步跨越。
5 持续探索基层治理模式
★加强治理体系建设
★加强乡村自治建设
★加强平安法治建设
★积极培育文明乡风
2021年亮点成绩单
1.河源市乡村振兴工作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充分肯定;
2.东源县顺天镇获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荣誉称号,东源县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
3.龙川县佗城镇枫深村、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4.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获评“省十大美丽乡村”;
5.紫金县“红色紫金—蝉茶飘香”入选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
6.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龙川县黄布镇宦境村入选2021年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全文共8个部分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文件指出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
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文件提出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王亚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