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客家美食文化节10日—13日在华强北举行
河源美食亮相深圳 深河帮扶持续深化
■客家传统小吃制作技艺传承人同台展示厨艺
■购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活动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深圳市民和游客争相品尝购买
■深圳客家美食文化节启动仪式现场
■民俗文化节目表演
核心提示
10日至13日,“饮水思源深化协作帮扶,美食为媒助推乡村振兴”客家美食文化节在深圳市华强北步行街火热举行。河源泥焗鸡、客家黄酒、酿豆腐、山泉水腐竹、农家香菇木耳……上百个地道的河源特色美食、优质农特产品惊艳亮相特区中心商圈,圈住特区人民的脚步,满足特区人民的味蕾。
三地联动 美食为媒
10日中午12时,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步行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两排临时搭建的户外店铺整齐划一,分区排列,各色山区土特产和客家美食琳琅满目,时不时传来的香味让行人驻足流连。忽然锣鼓敲响,两头红、黄色“雄狮”登台,精彩的非遗文化传统舞狮表演拉开了客家美食文化节序幕。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圳市商务局、福田区人民政府、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共同主办,河源市乡村振兴局、河源市市场监管局、河源市商务局、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及江西省寻乌县人民政府承办。深圳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河源市、江西省寻乌县有关领导,三地有关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以视频方式宣传了河源、江西寻乌两地的风土人情与客家美食。当天,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深圳市17家企业与河源市、寻乌县企业签订了购销合作协议,预计年采购量达1.4亿元。
尝客家美食 品古今味道
“尝客家美食,品古今味道”,本次活动以客家美食文化为媒介,采取“现场会议+美食试吃展销+民俗文化节目表演+网红主播探店”的方式进行,旨在加大对深圳对口帮扶的河源市和江西赣州市寻乌县的支持力度,促进深圳与河源、寻乌美食产业产销对接和招商商贸合作,加强合作交流,助推乡村振兴。
68家来自深圳本地、河源、寻乌的企业应邀参展,现场划分为非遗美食区、河源客家美食区、寻乌客家美食区三大区域,搭建起特色美食摊位62个,汇集了河源泥焗鸡、客家黄酒、客家粄、赣南脐橙、黄金百香果等200多种客家特产和非遗美食。
其中我市参展企业的产品类型多样,很多是来自我市各个镇村的深加工产品,如龙川县田心镇松林村生产的高品质螺旋藻营养鸡蛋,东源县漳溪乡蓝林腐竹厂的原味腐竹、黑腐竹,东源县漳溪乡井口村食叶草种植基地提供原材料的食叶草面条……
为期4天的客家美食文化节,还轮番开展了民俗文化节目表演、客家传统小吃制作技艺传承人评选、厨艺展示等活动,展示展销特色帮扶产品,推广客家美食文化,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商户入驻,扩大活动影响力。
帮扶再启新征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据了解,河源和寻乌是深圳对口帮扶地区,自2020年第三轮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全面推进对口帮扶这一中心工作,助力河源214个省定贫困村、36666人脱贫。
2021年,深河帮扶事业再启新征程,从“214个省定贫困村”到“44个重点帮扶镇”,全力推动河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年计划帮扶项目73个,帮扶资金达21661.07万元,全年帮扶河源农产品销售总额超4亿元。
主办方表示,深圳将继续加强与对口帮扶地区的互动交流,大力实施消费帮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深圳市民热情打卡文化节
客家美食品出家乡味
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深圳市民和游客争相品尝购买,许多展位的美食在活动首日便被一抢而空,商家只能进行补货。市民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可以在各展位了解客家美食的制作过程,感受特色客家美食文化的魅力。
正好到华强北购物的深圳市民黄女士,听说步行街举行客家美食文化节,于是顺道过来逛逛。“在深圳可以买到这么纯正、绿色的客家美食实属难得。”平时就喜欢客家口味的黄女士有时会托朋友购买河源等地的客家食材,这一天的“逛街”经历让她感到惊喜,不一会儿就拎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准备回家与家人分享。
家乡在江西赣州的深圳市民兰先生、李先生,听说有来自家乡的客家美食集汇,特地相约到客家美食文化节活动现场打卡,寻找“家乡的味道”。能品尝、选购到品质优良的山区土特产,让久居特区的两位先生大为赞叹。“赣州、河源山水相连,都是客家地区,口味也差不多。”兰先生对河源的美食很感兴趣,购买了一大批食材,并准备以后继续以快递方式订购“家乡的味道”。
梁女士也是冲着客家美食卫生、健康的特质而来,走了一圈的她收获颇丰,不仅品尝和选购了美食,还收集了一些农产品样本,留下了展台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她向记者透露自己准备在深圳开办一家餐饮公司,河源的客家食材正好满足了她对健康、卫生食材的要求,拟与河源的农产品公司进行合作。
【花絮一】
紫色茶叶受热捧
展销农产品彰显帮扶成果
客家美食文化节现场,有一处由河源市5家茶企连成一片的展区,展销着童氏“紫鹃茶”、金丰号茶业等品牌茶叶类产品。据了解,在本次活动中,我市茶叶协会选取了5家优质的茶叶品牌,到深圳这个大都市、客家美食文化节这个产销平台进行推介、销售,让更多人知道河源有好品质的茶叶、好品质的农产品。
深圳市民李先生在这里品尝到了一款紫色的茶后,大为赞叹,不仅现场下单购买,还留下微信准备以后继续购买。这款紫色的茶出自河源市石坪顶茶业公司,产地为东源县涧头镇石坪村。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人停下脚步品茗、鉴赏不同包装的紫鹃绿茶和红茶,并争相购买。该公司将茶叶进行提炼加工的阿婆油、洗发乳等产品也颇受欢迎。
紫鹃茶与此次客家美食文化节展销的许多产品一样,不仅凝聚着好品质,同样也彰显了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成果。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建成茶园基地8000多亩,辐射带动东源和连平500多户农民种植茶叶1.7万亩,解决了2000多人的就业问题,每年帮助茶农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与茶园所在镇、村签订了10年帮扶合同,产业帮扶东源县涧头镇12个村159 户369人(每年分红和慰问金共36.1万元),在2020年12月已顺利完成了3年脱贫攻坚任务,帮扶合同还有7年时长。
【花絮二】
龙川小吃受深圳市民青睐
驻佗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变身“展会商人”
在河源客家美食展区里,有一个特别的展台格外醒目,那就是驻佗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这是唯一一家以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名义参展的展台,该工作队带来的龙川佗城多种传统小吃受到深圳市民的青睐,成为大家的驻足打卡地。
据介绍,早在一个多月前,该工作队就积极主动联系举办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分工筹备,积极发动佗城当地食品企业参展。在龙川县工作组的指导下,该工作队不仅联系了佗城的食品企业,还带来了龙川县多个镇的11家企业71种不同的食品。
10日一大早,该工作队就开始布置展台,完成了从“机关干部”到“展会商人”的华丽转身。经过不断调整,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整齐。活动尚未正式开幕,就有深圳市民陆续来到展台前咨询,上午9时50分该工作队便完成了首单销售。
该工作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以客家美食文化为媒介,促进深圳与龙川、佗城美食产业产销对接和招商贸易合作,加强合作交流。
■统筹:黄世军 ■组稿:本报记者 邹茹玉 ■摄影:本报记者 邓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