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力帮扶河源推动灯塔盆地建设
做大做强产业链条 提速“融湾”“融深”
■全国首家农业医院
■美林油茶现代产业园
■连平县忠信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走访调研忠信花灯文化 本报记者 王亚娇 摄
■灯塔盆地农高区
核心提示
好山好水出好产品。面积达2291平方公里的灯塔盆地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战场”,乡村振兴“主引擎”,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
近年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下称深河指挥部)立足河源所需、深圳所能,围绕乡村振兴中心任务,协调深河两市资源要素,发挥对口帮扶桥梁纽带作用,围绕乡村振兴,集中资源力量帮扶打造灯塔盆地示范带,为河源快速“融湾”“融深”,助力河源高质量发展贡献深圳力量。
产业+
扶持龙头企业带动集聚发展
10月25日,总投资约30亿元的美林油茶现代产业园在河源市灯塔盆地农高区动工奠基,该产业园将集贸易、加工、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于一体,加快推进油茶种植基地、油茶研究院、油茶小镇、油茶种质资源圃等相关建设,助力油茶产业成为灯塔盆地及河源最突出的农业优势产业,将油茶打造成为河源首个超百亿的农业产业集群。
“公司首批种植4000亩,今年内计划达到1.5万亩到2万亩的种植规模,预计两年后将建成以油茶深加工为核心、油茶全产业链结合的综合型油茶加工产业园。”广东美林基业集团油茶项目公司总经理卢元贤说,油茶种植6年左右进入丰产期,一亩以年产3000斤油茶果、榨出180斤茶油计,每亩油茶树年经济效益能达1万元。
农业项目的高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保障。今年8月,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刘渤前往广东美林基业集团油茶项目公司调研时对美林油茶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表示赞赏。刘渤希望美林油茶项目成为河源高效高产现代农业的典范,同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乡村振兴中引领当地发展,助力灯塔盆地打造成引领河源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今年,刘渤还多次带队到深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及各企业拜会走访,沟通支持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有关工作。
据悉,我市将在灯塔盆地打造立体生态养殖、蓝莓种植及精深加工、油茶种植及精深加工、粮食种植及精深加工、南药和花卉苗木种植及精深加工等五个“超百亿”产业集群。
刘渤强调,灯塔盆地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生态良好,是引领河源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乡村振兴的主引擎,同时也将是深圳特区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保障基地。深河指挥部将继续积极发挥特区先行示范的优势作用,不遗余力地对深圳转移到河源的农业产业项目提供支持和服务,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助推河源加快打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科技+
给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坐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单位、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优秀农业科技园区等多个“国字号”称号的灯塔盆地,如今正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日前,灯塔盆地农高区管委会印发《创建国家农高区“补短板、增优势、强冲刺”攻坚工作“1+7”工作方案》,提出全面推动灯塔盆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落地、科创平台建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土地储备攻坚等各项工作加速落地落实,加快创建国家农高区步伐。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今年9月,《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关于帮扶河源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工作方案》发布,提出加聚农业科技要素,建设灯塔盆地农业科创小镇。一是支持建设集灯塔盆地仲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灯塔盆地仲恺现代农业研究院、灯塔盆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三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组织承接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瓶颈技术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及成果转化落地,协同带动重点产业升级,培育孵化农业优质企业、科技企业和品牌企业。二是建设数字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展厅,整合省级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公园、农旅小镇等资源,实现数据汇集及集中展示等功能;建设预防返贫脱贫监测系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灯塔盆地现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深河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河源乡村振兴“一区四带”示范带建设规划,深圳对口帮扶河源重点以灯塔盆地为核心,围绕助力河源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深度开发灯塔盆地,促产业聚集发展,推动建设灯塔盆地农业科创小镇,以科技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绘就幸福画卷
在新一轮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中,灯塔盆地20个镇中有18个是深圳对口帮扶镇,这是国家和省对深圳帮扶团队的信任,同时又是落在帮扶团队肩上的一份责任。
了解百姓需求,打通产品销路是东源县漳溪畲族乡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一直在思考努力推动的问题。“工作队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发现全镇农业产品的品牌性不够突出,专业认证的产品不多。”漳溪畲族乡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杨洋说,工作队经过《“圳品”——供深标准品质示范》培训后,多次走访调研乡里现有产业基地,逐户宣传“圳品”标准申报工作,对已符合要求的产品推荐申报。
此举得到了乡里农特产品种植、养殖户们的响应。“我们的资料已经提交,正在走申请流程,不懂的地方都是工作队的队员帮忙,等到申请下来我们就不担心销路了。”漳溪畲族乡日光村村民张秀萍说。张秀萍家的果园有150多亩,还有半个月左右砂糖桔就成熟了,今年预计产量至少30多万斤。
杨洋表示,“圳品”申请对农药和土质等条件有着一套成熟的认证标准,工作队计划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让乡里的农产品插上电商“快车”,使其销售得更快,走得更远。
连平县忠信镇拥有忠信花灯、红色柘陂等独特的文化资源。走进柘陂村,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少年有志气,国家有未来”……沿途文化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墙壁上画满了革命英雄人物,栩栩如生。“柘陂村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我们计划进一步发挥红色引擎的作用,促进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双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连平县忠信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慈向锋说。
■组稿:本报记者 王亚娇 通讯员 李红淼 罗诚 桑晓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