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龙川认真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打好特色产业“组合拳”,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迎丰收 感党恩 谋振兴

2021-09-24 10:28:05 来源:河源日报

6a2ddf3ad9b20c4bea7d051c0aa3df32_0924004_001_01_s.jpg

■龙川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图为赤光镇绿油小镇葡萄园种植基地喜迎丰收,吸引了众多游客。

fa3e050b96d91f8b3778cb92cfcea556_0924004_001_02_s.jpg

■龙川县上坪镇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仿野生灵芝,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58c8e6f43b8d0388ac329fc9eb799362_0924004_001_03_s.jpg

■龙川县鹤市镇莲坑村“皇帝蕉”种植基地迎来丰收。5年前,莲坑村在这块20多亩的荒地上种植了皇帝蕉,建设成了村里的扶贫产业。

1677df97660937716d87f15e66049399_0924004_001_04_s.jpg

■龙川是油茶种植大县,全县油茶种植面积41万亩、年产油茶籽9.6万多吨、年产值达11.8亿元,培育油茶企业155家、种植大户1128户,带动数万名群众从事油茶种植。

907a0eb6f2686c6a839af98a4615bca5_0924004_001_05_s.jpg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龙川县28.5万亩水稻迎来丰收季。

核心提示

金秋九月,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层浪。在龙川大地上,田野里大片的水稻成熟在即,农场菜园果园里是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这是希望的田园,这是丰收的龙川。

丰收的田野是最美的画卷

作为产粮大县,今年以来,龙川县克服旱情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强服务指导,优化田间管理、严格防控病虫害、推广优质水稻品种,积极支持生产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粮食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支持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开发,全县水稻喜迎丰收,预计年产量达24万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龙川县积极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结合“十万党员干部返乡”行动,党群干群合力、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复耕复种工作成效显著,截至8月31日,全县已复耕总面积7.1万多亩,其中复耕水稻2.9万亩、其他粮食作物4.2万余亩。

小产业迎来大丰收

近年来,龙川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引领、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油茶、茶叶、水果、大米、蔬菜等特色扶贫产业,培育和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42个,培育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3家;建设了1个省级现代油茶产业园。义都镇桂林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县有6村3镇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种下“产业树”, 致富果满枝。从炎炎夏日到金色秋季,龙川迎来瓜果丰收,优质枇杷、西瓜、葡萄、皇帝柑、皇帝蕉、红心柚、猕猴桃、百香果、罗汉果逐一上市。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仿野生灵芝、香菇及绿色养蜂业等逐步崛起。油茶树变成“摇钱树”,全县油茶种植面积41万亩、年产油茶籽9.6万多吨、年产值达11.8亿元,培育油茶企业155家、种植大户1128户,带动数万名群众从事油茶种植。一株株油茶树,带给山区农民一个绿色产业,也带来了致富小康的希望。

产业致富,花开有声。“十三五”期间龙川培育和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 42个,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抓手,其中对于去年刚摘下了贫困帽的群众来讲,则是稳定脱贫、走向富裕的有力支撑。“感恩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生活更幸福”是群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道出了群众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喜迎丰收谋振兴

龙川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挖掘亮点上下功夫,打好特色产业组合拳,补齐“三农”领域短板,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以“两园”创建为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当前,龙川正高质量推进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建设,园区油茶种植面积7.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3万多农户种植油茶20万亩,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模式。全力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丝苗米)产业园,创建成功后可直接带动每户农民增收超2000元,惠及农户2万多人。以“两园”为基础,龙川谋划、规划建设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覆盖11个镇47.4万人的龙母盆地,瞄准高端市场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

以“两带”建设为牵引促进农村宜居宜业。龙川全面实行“带长制”,由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任“带长”,谋划建设环霍山风景区村庄风貌提升、黎咀镇至黄石镇东江画廊美丽乡村2条15公里以上的县级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全县24个镇党委书记任“带长”,创建镇级示范带35条,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大力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全力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切实提升乡村风貌整体效果,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三项帮扶”为重点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在落实“四个不摘”的基础上,龙川继续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三项重点帮扶政策,发展多样性“造血”型帮扶项目6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9个、产业基地12个,“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发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作用,建设镇级电商站点25个、村级电商服务站203个,帮助农户销售农特产品,努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以党的建设为保证促进基层善为善治。龙川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县24个镇357个村(居)换届工作。强化与深圳市宝安区、河源市直帮扶单位的工作对接、资源衔接,选派157名干部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协同镇村开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

对接“双区”市场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在喜迎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龙川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宗旨,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产品推介活动:参加好“一场博览会”,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第七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充分展示龙川名特优新农产品,提高“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消费群对龙川农产品关注度,提升龙川农产品知名度,让龙川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好第三届岭南油茶文化节、首届鱼生美食节和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发挥好“帮扶效应”,强化与深圳宝安区、河源市直、龙川县直等帮扶单位的工作对接、资源衔接,发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作用,拓宽销售渠道、创新销售模式,促进农民增收。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龙川县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上级有关“三农”工作部署,全力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水稻、茶叶、中药材、花卉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省级农业(油茶)产业园,大力创建省级农业(丝苗米)产业园,打造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在服务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龙川将积极承接两个合作区的辐射带动,深度链接大湾区大市场,推动与大湾区市场的无缝对接,把优质的土特产、农产品送到大湾区居民的餐桌,加快打造成“双区”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油瓶子,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激发全域乡村振兴活力。

■文/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余政隆 

■图/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