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河源供电局:向大湾区起航迈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08-09 09:47:56 来源:河源日报

■ 500kV宝丽华汕尾甲湖湾电厂一期接入系统工程走线验收。

制图:依依

制图:依依

制图:依依

■夕阳下的新丰江水电站。

核心提示

电力,被誉为“城市的血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一座城市的电力事业发展史,也是一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见证史。近年来,河源供电局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用户提供了坚强稳定的电力服务保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广东电网公司(下称省公司)实现“全国最好2021”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河源供电局放下包袱、乘风破浪,通过打造不对称竞争优势,向粤港澳大湾区起航迈进之年。河源供电局提出,要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省公司决战决胜“全国最好2021”,为河源“示范区”“排头兵”建设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A 回顾篇

九大关键词

看河源电力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完成电网建设投入64.35亿元,较“十二五”期间电网投资规模增加了1.21倍;供电量、售电量连年创新高,即将突破百亿千瓦时;形成了以500千伏上寨站为枢纽,11座22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58 座11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南北双环,链式分片供电的强大电网结构;供电服务满意度得分连续10年位居全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第一位……

过去五年,是河源供电局步履铿锵、收获满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企业经营和改革发展任务,河源供电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落实省公司和河源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为回顾梳理河源电力事业近年来发展成果,现撷取部分关键词,辅以图表等形式,直观、形象呈现河源电力事业的发展脉络和印记。

■关键词一 供电量

■关键词二 售电量(全社会用电量)

■关键词三:电网建设投入

“十三五”期间,河源完成电网建设投入64.35亿元,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项目46个,新增输电线路952千米,变电容量402万千伏安,较“十二五”期间电网投资规模增加了1.21倍。

■关键词四 电网结构

目前,河源电网基本形成以500千伏上寨站为枢纽,11座22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58 座11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南北双环,链式分片供电的强大电网结构,大大提升了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五 供电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六 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低压)

2020年,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低压)4.86小时,下降23%,是全省除粤港澳大湾区外停电时间最少的城市。

■关键词七

降低企业和社会用电成本

2020年,降低用电成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累计为全市11.1万家企业节省用电成本1.24亿元。此外,深化投资延伸、落实国家降电价政策,全年累计为社会及企业节省用电支出1.6亿元。

■关键词八 农网改造升级

●2016年,编制了“十三五”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完成中心村建设项目519个,有序推进255个贫困村农网改造。

●2017年,完成农网改造8.2亿元,建成384个常规项目、508个业扩配套及应急项目;投资1.17亿元,完成了215个贫困村项目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2018年,投入1.3亿元,完成255个省级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农网三个关键指标率先达到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目标要求。

●2019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投资7.3亿元,建成农网项目743项,改造小水电自供区6个,定点扶贫村实现户均配变容量等三大关键指标提前达到国家要求。

●2020年全面完成255个省定贫困村电网提升工程,实现户均配变容量2.0千伏安以上,低电压台区治理率达100%,免费电执行率达100%。

■关键词九

电费回收率和用电非现金缴费率

2020年,电费回收率高达99.9989%,全省排名第三,连续3年进入全省前三名。

用电非现金缴费率达到99%。

B 展望篇

为河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电力支撑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省公司实现“全国最好2021”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河源供电局放下包袱、乘风破浪,通过打造不对称竞争优势,向粤港澳大湾区起航迈进之年。

计划骨干网架建设投资11亿元,满足工业园区用电需求投资25亿元,乡村振兴农网改造投资40亿元……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河源电网预计总投资142亿元,分别是“十二五”(实际完成投资29亿元)、“十三五”(完成投资64亿元)的4.69倍和2.13倍,将用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为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河源供电局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省公司决战决胜“全国最好2021”,为河源“示范区”“排头兵”建设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开门红:一季度两项电力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2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同比2019年增长17.6%);工业用电量12.4亿千瓦时,同比翻了近一番(同比2019年增长17.6%),增速均为全省第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一片向好,切实为“示范区”“排头兵”建设开了个好头。

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可靠的电力服务保障。据介绍,河源供电局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市用户提供了坚强稳定的电力服务保障。一是持续缩短办电时长。第一季度中压低压非居民用户报装时长4.41天,同比降低5.77%;低压居民报装时长2.04天,同比降低11.3%。二是加强设备运维管理。加大雷击、树障、用户故障出门整治力度,全力提升供电可靠性水平,第一季度客户平均停电时间3.31小时,同比降低35.9%。三是建立与中压用户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收集用户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统筹用户实际用电情况,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模式,全力满足用户用电需求。

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推行“三零、三省”服务

近年来,河源电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办电环节、办电时间、办电成本、供电质量等方面不断提升,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据介绍,接下来,河源供电局将进一步压减用电报装办理时间,精减办电资料,优化线上用电报装服务,加快政企协同办电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预计至年底,河源全社会用电量将首次突破“百亿千瓦时”历史大关,有望达108.7亿千瓦时。

河源供电局相关负责人具体介绍道,今年,河源供电局将在优化用电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逐步推行“三零、三省”服务。

其中,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三零”服务,即“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零上门”是指实行线上用电报装服务,用户可以在线提出用电需求,签订电子合同,供电企业委派专人上门服务,用户无需往返营业厅,用电报装“一次都不跑”。“零审批”是指供电企业精简办电资料,一次性收取所有材料,代替用户办理电力接入工程审批手续,同步联合政府出台低压免审批政策。“零投资”是指逐步提高低压接入容量,供电企业延伸投资界面至用户红线,计量装置及以上工程由供电企业投资建设。

高压客户用电报装“三省”服务,即“省力、省时、省钱”。“省力”是指推广“互联网+”线上办电服务,推动政企办电信息互联互通,供电企业直接获取用户办电所需证照信息,用户在线提交用电申请、查询业务办理进程、评价服务质量,实现办电“最多跑一次”。“省时”是指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简化电力接入工程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供电企业实行业务办理限时制,加快业务办理速度,确保用户及时接电。“省钱”是指供电企业优化供电方案,实行就近就便接入电网,降低用户办电成本。

在具体目标上,河源供电局提出,今年实行“三零、三省”服务的低压非居民、高压单电源客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不超过7个、42个工作日。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力争控制在3.8小时以内,中心城区停电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94%。

加快推进“两个替代”

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

“十四五”规划首次将绿色发展纳入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中国、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展望。

对此,河源供电局提出,将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能源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能源生产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两个替代”),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

在能源生产清洁替代方面,即在能源生产环节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用能需求。河源供电局一方面全面鼓励新能源项目在河源落地,在电网规划环节充分考虑计划引进的新能源项目,对新能源项目并网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主动优化电网运行方式,优先满足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纳要求。另一方面主动服务河源低碳项目发展,主要包括抽水蓄能综合开发、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等项目。

在能源消费电能替代方面,即在能源消费环节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用的是清洁发电,让能源使用更绿色、更高效。河源供电局一方面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统筹用户电、热、冷、气等用能需求,大力推进电磁厨房、电蓄冷、电窑炉、电锅炉等电能替代项目,2021年计划完成新增电能替代电量3100万千瓦时。另一方面主动服务好新能源转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建成充电桩200台,不断丰富完善充电桩网络布点,为河源充电汽车发展保驾护航。

发展印记

●1958年

■7月15日,新丰江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 年)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1960 年 10 月25日正式并网发电。

●1970年

■5月,龙川枫树坝水电站动工建设,两台机组分别于1973年12月26日和1974年11月29日正式发电。

●1989年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老城区的城网整改规划和新市区城网建设发展规划。

●1993年

■12月9日,连平县九连乡正式通电,至此,全市所有乡镇都通了电。

●1997年

■8月,全市实现村村通电,电网覆盖率达 99%。在电力生产、城乡供电、调度运行、城市配电网等方面,河源供电向现代化建设与管理转变。

●2010 年

■河源首座 500 千伏输变电工程——500 千伏上寨变电站竣工投运。该变电站投运后,打通了广东500千伏电网南北部通道,保障了粤东近 320 万千瓦电力的及时送出,提高河源电网的供电能力与供电可靠性,为河源的跨越发展提供充沛的电力支撑。

■9月20日,总投资2.6亿元的220 千伏和平变电站历时9个月建成投运。至此,河源市五县一区均建有 220 千伏及 110 千伏变电站,电网网架结构更为合理与完善。

■10月11日,河源供电局连续安全生产突破3000天,刷新建局以来安全生产纪录,位列全省地市供电局首位。

●2016年

■220千伏方红变电站正式投运,重点解决了河源江东新区、黄沙片区用电问题。

●2017年

■我市首座室内GIS(气体绝缘)变电站——110千伏中心变电站投运,线路全部采用地下电缆跨越东江,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与东江湾片区用电紧张问题。

●2018年

■6月11日,河源供电局配网调度服务指挥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在“统一服务”建设,在配网调度、抢修指挥、服务调度业务融合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6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2017年重点项目,500千伏宝丽华汕尾甲湖湾电厂一期工程(河源段)竣工投运。工程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南方电网公司优秀设计奖、广东电网公司样板创建金质工程奖,也是河源供电局近几十年施工最艰巨、施工周期最短、施工效率最高的电网建设工程。

■河源供电局完成智能电表、低压集抄100%全覆盖,解放了人力,并为“互联网+供电服务”夯实数据信息基础。

■11月30日,广东电网公司完成2277个省定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同时提前两年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其中河源市涉及省定贫困村255个。

●2019年

■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投资7.3亿元,实现以县为单位的户均配变容量等三大关键指标提前达到国家要求。

●2020年

■在河源市40项具体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序中,河源供电服务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一位,这是河源供电局连续9年在该项测评中夺魁。

■统筹:黄春胜

■组稿:本报记者 黄欣 黄世军 通讯员 徐猛

■摄影:黄欣 

■制图/表(除署名外):阿平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