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就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家门口”就业创业 增收致富振兴乡村
■龙川县组织群众参加“南粤家政”工程培训。
■龙川县开展焊工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
■龙川县技工学校
核心提示
就业是民生之本。龙川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各项政策,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以产业建设开发更多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就业服务供给,大力推进培训工程促进就业创业,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多措并举促进各类群体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确保全县就业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龙川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其中,2020年,该县开展企业备案线上试岗培训10662人,新增城镇就业5025人,精准扶贫帮扶就业7527人,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开发村居创业服务平台357个。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带动就业创业超过1.5万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龙川县将坚持以高铁新城、幸福新城、泰嵋新城三大发展平台建设培育高质量发展平台,在稳岗增岗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在创新与改革中激发“融深”“融湾”的强劲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加快推进“生态龙川”“现代龙川”建设。
产业发展就业增长 群众“家门口”赚钱又能顾家
连日来,钟国辉很忙碌,工作日在工业园的一家企业上班,双休日和节假日就赶回鹤市镇芝野村的家中从事春耕。尽管肢体有些残疾,这位1972年出生、初中毕业的男人,用劳动撑起了四口之家。
“离家不远,工资还可以,找到了一条出路。”钟国辉于去年底通过应聘,成为落户工业园企业丹尼玩具(龙川)有限公司装配部的一名员工,除掉交通、社保、食宿等费用开支,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
有好工作不能忘记朋友。钟国辉找到工作后,又先后联系了另外两名身患轻微残疾的朋友。通过公司面试后,来自于鹤市镇富石村的叶正兴、车田镇赤木村的陈文礼和钟国辉成为了同事。在经历数番“外出找不到工作”的挫折后,3名没有专业技能、学历不高且不再年轻的残疾群众,在“家门口”成功就业。
“龙川发展好了,有工业园有企业,就业机会多了,让我们这些想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有了就业岗位。”今年34岁的陈文礼有3个孩子要抚养,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她瘦弱的肩上。这份月薪3000元左右的工作,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好好干,有技术活就好好学,跟上公司的步伐,才不会被淘汰。”陈文礼和她的另外两个朋友表示,他们都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
3名身患残疾的群众就业的工业园是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产业转移园), 2006年建园,2008年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产业转移园所在地由最初的荒山变为一座工业新城。如今,在这块开发面积已达6平方公里的热土地上,105家企业用他们的市场触角和顶尖技术,勾画出龙川新时代工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高速发展,是龙川工业提档升级、迎来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产业大发展,带来了就业的高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当前龙川县“一产业园四小工业区”共提供岗位2万余个,本地用工量占到90%以上。去年第一季度,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园总用工人数达10112人。其中复工后新招用工1293人,总用工比上一年新增13%。
“千方百计帮助有工作需要的群众找到工作,同时也缓解企业的‘用工荒’。” 龙川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中心负责人丘丽婷表示,去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人选择在家乡务工,通过线上线下发布用工信息和招聘,不少本地劳动力实现在本地就业。
从年龄层次分析,在工业园就业的本地群众中,30岁至50岁的务工人员占到六成以上,其中女性占到70%。丘丽婷说,这一年龄阶段的就业人员,大多数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老的长辈,就近就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很符合他们的选择和需要。
创业带动就业 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渠道拓宽
今年清明假期,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龙川县赤光镇大洋村的源东美丽乡村产业体验园迎来一批又一批前来观光游玩的游客。为服务好游客,产业体验园临时聘请了当地20多名村民,协助做好服务工作。
今年38岁的大洋村村民袁阿姨就是其中之一。3天的清明假期,她主要负责道路清扫、停车场管理等工作。袁阿姨表示,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就业渠道多了,附近的农业公司或是合作社一年四季都有活做,不再拘泥于之前外出打杂工。
据悉,源东美丽乡村产业体验园是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产业,作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盘活村中260亩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建设“七区三园一花海”,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综合体验园,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旅游性收入,还提供了数十个就业岗位。
创业带动就业。据了解,“十三五”时期,龙川县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县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8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覆盖全县24个镇42个村,义都镇桂林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村2个镇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期间,龙川县积极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大力发展符合市场规律、符合群众期盼、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把因产业薄弱导致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短板补起来。据统计,2016—2020年,龙川县累计发展绿色生态优质茶油、茶叶、水稻种植产业,牛大力、金线莲等药材种植产业,西门达尔牛、黑山羊、肉鸽、温氏鸡等养殖产业等“造血型”扶贫项目632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9个,建立产业基地12个,全县24个镇、70个省定贫困村均有特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或产业基地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力的产业支撑。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大大拓宽了当地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渠道,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以龙川县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建设为例,该产业园建设范围主要包括赤光、黎咀、黄石、四都及丰稔镇,园区油茶种植面积达7.5万亩,产业园实施主体共有5家。采用“产业园+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专业户)农户”和“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带动农户5万户以上,产业园区增加就业岗位5000个,年均每户增收3000元至4000元,产业园内农户人均纯收入显著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 %以上。
龙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胡勇表示,留守在农村的中青年大多因为要照顾家庭或是自身能力所限,不能长期外出工作,对灵活就业的需求较大,乡村产业的兴起,开发了更多灵活就业岗位,为这类群众提供了就业增收的门路。
推进三大培训工程 促进就业创业
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是龙川产业园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在用工方面,技术型人才是主流。去年从龙川县技工学校毕业的21岁小伙子黄启宇,是该公司激光组担任板材激光切割的工作人员。作为一名技能型人才,他进入企业3个月后就能独立操作机器。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龙川县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大亮点。该县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
实施“广东技工”工程。龙川县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用专业对口、订单实习实训、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全力建设一支适应该县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龙川县技工学校是公办省一类技工学校,是龙川县推进“广东技工”工程的主要实施载体。目前,该校开设有模具制造、数控加工、汽车维修、农村电气技术等13个热门专业,在校生近2000人。为着力破解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龙川县技工学校紧盯龙川县的主导产业,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以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近年来,龙川县技工学校学生就业率达97%。
实施“粤菜师傅”工程。自2019年底龙川县贫困村“粤菜师傅”工程培训班开班后,在失业人群中免费培训、孵化一批粤(客家)菜师傅,并在企业的支持下,计划在佗城古镇租用、改造一批商铺提供给受训人员进行就业创业,全力打造广东“粤菜师傅”工程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以进一步挖掘本土餐饮烹饪技能人才,提升城乡劳动者技能水平,扩大就业创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南粤家政”工程。家政服务业作为朝阳行业,龙川县深入推进家政培训服务,县技工学校、县妇幼保健院分别承担了实施“南粤家政”工程职业培训基地、就业见习基地的职能,授予4家家政类公司为实施“南粤家政”工程就业训练实训中心。同时,龙川县分别与河源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深圳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协会、惠州市家政行业协会签订“南粤家政”就业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在实施“三大培训工程”过程中,龙川县立足服务龙川,输送粤港澳大湾区的理念,遵循市场规律、坚持需求导向,高质量高标准培训,打造龙川县家政服务品牌,树立家政服务典型,将“三大培训工程”打造成社会就业的稳定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据统计,2020年,龙川县开展企业备案线上试岗培训10662人,新增城镇就业5025人,精准扶贫帮扶就业7527人,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开发村居创业服务平台357个;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带动就业创业超过1.5万人。
今年,龙川县将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计划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
培养多样性技能人才
推动振兴发展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2006年毕业于龙川县技工学校、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戴明,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春风”的受益者之一。毕业之后的他在龙川县城最大的商场工作,是苏宁易购送装一体化的一名售后维护员。累积了5年工作经验之后,他选择了自主创业。目前,戴明的业务范围从龙川县扩大到紫金县、和平县、东源县4个县,共计70多个乡镇。
龙川县是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有集物流配送、电商培训、招商引资、产品展示体验、仓储冷运等一站式服务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形成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有14个镇级服务站、203个村级服务站。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龙川县农村经济转型和农产品的快速流转,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就业。
根据市场需要,龙川县加大对电子商务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龙川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学校累计培训各类电商人员1.8万余人次,为电商发展提供了各类人才保障。
近年来,龙川县在加强普通教育发展的同时,以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为重要抓手,全面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基础工作,构建起以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为基础的县域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全面提升了龙川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能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龙川县将坚持以高铁新城、幸福新城、泰嵋新城三大发展平台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平台,在稳岗增岗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更多就业创业岗位。龙川县将顺应时代变革,持续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多样技能人才,在创新与改革中激发培养人才的强劲动能,为加快推进美丽龙川建设贡献“川”流不息的人才力量。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刁国强 胡勇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