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罗高:一片丹心为革命

2021-02-21 10:30:00 来源:

罗高(1916—1948年),原名丙星,生于佗城镇四甲叶布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39年,四甲成立了党支部,罗高受到了党的培养教育。

1942年春,有地主侵吞了农民80多石谷子。中共地下党很快组织领导四甲农民开展反对地主侵吞农民粮食的斗争,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合理合法的斗争,使这80石谷子如数归还农民,对此,群众扬眉吐气。四甲年轻的村民罗高主动向地下党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加入共产党。因“粤北事件”发生,党组织活动暂时停止,直至1944年10月,恢复活动的四甲党组织才吸收他入党。

由于四甲苏区军民经过了革命战争的洗礼,群众基础好,对共产党感情深。1944年冬,在后东特委指示下,四甲率先恢复了党组织活动。罗高如愿入了党,他的两个弟弟也在他的教育下参加了革命。罗家成了革命联络点。

1947年3月,九连工委在河源黄村召开恢复武装斗争会议,四甲党员黄平、黄辉等参加。会后,黄平、刘冠领导成立飞鹏武工队,在龙(川)河(源)边境和四甲一带活动。罗高发动青年参加民兵组织,使四甲民兵队伍不断壮大。

飞鹏武工队配合东江人民抗征队在龙河边境活动,解决河东部队经济给养问题,开展减租减息、锄奸反霸、镇压豪绅地主革命活动,推翻了国民党在四甲的基层政权保甲制,恢复和发展村农会、民兵和妇女会等组织。

同年4月6日,罗高带领民兵配合东江人民抗征队,在里子塘伏击龙川县国民党自卫总队的一个中队,全歼敌人,缴获枪弹一大批;4月13日,罗高组织民兵,配合东江人民抗征队,在坪田夜袭并全俘国民党龙川县自卫总队另一个中队,缴获各种武器一大批。

自1947年7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10月10日由总部发表政治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同年9月13日,中共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公布。九连工委在自己的电台里收到了这两个重要的“双十文件”,根据两个文件精神,九连工委决定,在和平、龙川、河源等地,选择条件较成熟、群众基础好的乡村建立游击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

四甲村的党员觉悟很高,12月下旬,四甲党支部派孙志到河东总部请示九连工委,希望在四甲开展土地改革。根据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下的革命坚实基础和党员、群众的意愿,九连工委决定在四甲地区进行土地改革。

随即,四甲成立分田废债委员会,孙志任主任,陈崇祺、戴文达、罗伟、黄瑞为副主任,陈济平为顾问,罗高、邹兴、黄日强为委员。罗高与戴文达等人负责叶布村的停租废债、分田分粮斗争,并担任叶布农会会长、党小组组长等职。

罗高带头实报自己的耕地面积,以及耕地的远近肥瘦情况,带动了全村的土地改革顺利进行。

1948年4月,游击队战士王德荣,在善陂径咀被敌人抓捕,就地遭枪击倒地,未中要害,但身受重伤。罗高不畏风险,将王德荣接到自己家中隐蔽抢救医治。经过罗高及其家人的精心医治和护理,王德荣转危为安。

1948年农历十一月十一夜,国民党保十三团联络河源县自卫班“围剿”四甲革命组织,到游击队和地下党员常到之地如上印大巢里、叶布龙湖、桥子头、上锋等地,进行夜间突袭。当天,罗高在上锋村召开党小组会议,会后并未回家,住在上锋村村民钟添家。次日凌晨,上锋被包围,罗高、陈济平、毛美及上锋一些革命群众被捕,在被押往蓝口的途中,陈济平机智脱险。

四甲中心支部成员、乡农会成员、民兵常备队和飞鹏武工队领导紧急集中开会,责成国民党乡长黄日初和几位四甲士绅赶去蓝口设法将被捕人员保释回来。最终,大部分被捕人士被保释回来了,但罗高、黄丁娇、黄龙兴、毛美4人保释被拒。

当年农历十一月廿一,国民党龙川县政府派兵前往蓝口,押解罗高等4人回佗城,在南门沙坝,罗高、黄丁娇与毛美被杀,罗高时年32岁。

本版主要依据资料:《四甲苏区红旗飘》《东江英烈传》(第三辑)等。

本报记者 凌丽 文/图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