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建议督办“落地有声” 实事惠民“暖在民心”

——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回眸

2021-02-01 09:54:07 来源:河源日报

■2020年6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吴善平率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调研我市民宿健康发展情况。

■2020年11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我市的全国、省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视察。

■文/图 本报记者 谢少娜

通讯员 邹菡萏 吴贺敏

设立农产品检测机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加快推动群丰路和红星东路等市区瓶颈路贯通,出台相关制度推动民宿发展,全面部署防控工作加强红火蚁防治,推动西堤路亲水步道护栏修缮,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代表建议办理和督办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办理工作责任制,不断创新督办方式,找重点、破难点,采取“面对面”督办的方式,有力推动了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

倾听群众心声,回应民生诉求。在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围绕深化改革、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方面共提出建议107件,其中,由政府系统办理的94件,其他部门办理的13件。107件建议中,工交财经类17件,农村农业类25件,城建环资类20件,教科文卫类23件,政策法规类19件,其他类3件。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关于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加强农产品源头质量管理的建议》《关于加快贯通红星东路等市区瓶颈路的建议》《关于促进民宿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3件建议被确定为重点建议。

一年来,市政府和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牢牢抓住沟通协商与调查研究两个关键环节,着力在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充分沟通上下功夫,坚持抓重点、破难点、找方法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重点建议办理工作。与此同时,为加强与承办单位的沟通联系,推动代表建议得到更好办理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实行相关工委挂钩督办重点建议和联系督办其他建议制度,从中选取“关于修缮西堤路亲水步道护栏的建议”“关于完善市区道路命名与门牌管理的建议”“关于加强红火蚁防治的建议”3件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代表建议开展“面对面”督办,组织领衔代表与承办单位现场察看办理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建议尽快落地见效。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A类)29件,占总数27.1%;列入年度计划解决的(B类)54件,占50.5%;列入规划将逐步解决的(C类)20件,占18.7%;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无法解决,或者所提建议留作参考的(D类)4件, 占3.7%。对于办理结果,代表表示“满意”的83件,占77.5%;表示“基本满意”的24件,占22.5%。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绿色发展、质量至上。在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赖启灵、骆海泉提出《关于建立农村产品溯源体系,加强农产品源头质量管理的建议》,提出我市农产品质量监控追踪在制度上没有完整的体系,农产品市场缺乏系统完善的溯源追溯系统,建议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溯源监控体系。建议的办理得到了我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强化市场整治,并加大了专项资金的投入,建立了市县镇三级监管体系,开展了追溯平台应用,强化溯源管理,确保了我市农产品食品的全面安全。

据了解,目前,我市市直和6个县(区)都设立了农产品检测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购置了检测设施,并且均通过了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实验室考核认证,农产品定量检验检测工作正常开展,农产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9.77%。同时,我市还采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项目安排、品牌推选、产品认证和农展会相挂钩措施,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三品一标”410家市场经营主体已全部应用国家追溯平台实施电子追溯,超额完成农业农村部“2020年12月1日前合格证使用率应达到50%以上”的要求,逐步实现农产品带追溯码上市。

市人大常委会在组织检查组对该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后,认为主办单位在压实办理责任、完善体系建设、加强市场整治、强化溯源管理等方面下了功夫,狠抓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的系列工作和农产品溯源平台的利用,做到了有机构、有队伍、有监管、有保障。同时也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队伍建设,完善检测设施和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源头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水平。

★关键词:民宿发展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旅游市场的开拓,民宿渐渐成为了旅游市场的“新宠”。在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游玉文、潘建斌提出《关于促进民宿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指出民宿作为旅游市场的“新宠”正成为旅游经济的下一个风口,我市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乡村旅游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但在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吃、住”一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促进民宿发展就是推动乡村旅游。目前,与其他地市相比,我市民宿的发展还存在体量较小、特色偏少、品质较低、美食少、产业链短等不足,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准确把握我市民宿发展脉络,制定加快发展我市乡村民宿业的贯彻实施意见,坚持规划先行,完善民宿公共配套,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集中打造“小而特”民宿,形成乡村旅游“精品名片”,引导民宿行业健康发展。

两位代表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次就此开展了专题调研,并通过出台《关于加快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河源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为河源民宿业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2020年7月,我市还成立了河源市民宿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助推民宿企业发展。同时,市文广旅体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也通过走访、调研摸清我市民宿发展状况,创新营销方式宣传扩大民宿品牌影响力,并不断加强民宿行业发展项目资金扶持,通过举办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创新大赛、“乡村旅游冲锋号”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日前,我市还出台了《河源市民宿管理实施细则》,将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进一步为民宿规范管理提供政策保障,促进河源民宿产业的规范化经营和健康发展。

在督办推动代表建议落实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也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做好民宿发展的规划引领,坚持特色经营,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创建、中小学生研学课程等,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让经营者获得更多的实惠。

★关键词:瓶颈路贯通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潘建斌、邱敏提出《关于加快贯通红星东路等市区瓶颈路的建议》,提出市区红星东路、群丰路、新兴路等瓶颈路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建议尽快将市区兴源东路、群丰路、新兴路、建设大道下穿中山大道及文昌南路通道工程纳入2020年工作计划,并有序推进落实。

建议涉及市区群丰路改造项目、新兴路西段改造项目、建设大道下穿中山大道及文昌南路通道工程、红星东路贯通工程等四个项目。《关于加快贯通红星东路等市区瓶颈路的建议》交办后,市政府和相关承办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建议办理工作,相关部门迅速成立重点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办理工作方案及相关路段改造的实施方案,深入实地摸查调研,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路段交通状况得到改善。

据了解,截至目前,市区群丰路、红星东路(文昌南路至建设大道段)已建成通车,新兴路经市交警部门优化调整南行方向交通后,道路通行压力有所缓解,建设大道下穿中山大道及文昌南路通道工程已完成立项、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计划争取于“十四五”前期完成项目建设。

在检查该建议办理情况后,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表示,实现红星东路等市区瓶颈路的贯通对改善交通状况、方便居民出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及财政资金较为紧张等问题,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协调配合,加强跟踪督办,攻坚克难,化解项目建设梗阻,尽快推进瓶颈路贯通工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建设人民幸福心城。

★关键词:红火蚁防控

近年来,我市农村大片土地陆续遭受红火蚁侵害,破坏力强、难以防治的红火蚁已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对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三农”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赖启灵、何丽琴、张书娜提出了《关于加强红火蚁防治的建议》,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红火蚁的发生和防控情况,牵头组织对红火蚁进行扑杀,科学制定防控防治方案,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传授防治经验;研发或统一采购有效防治红火蚁药剂,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服务。

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代表建议的办理。为抓好红火蚁防控工作,我市不断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日前,我市成立了农作物病虫害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时制定了《河源市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全面部署防控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属地实施”的原则,层层分解工作责任。除积极做好红火蚁疫情的普查、监测工作外,我市还不断加强红火蚁防控知识的宣传和防控技术的培训,增强群防群控意识。2020年,全市各县区共发放红火蚁防控宣传资料约5万份,投入防控药剂约37吨,防治面积约12万亩。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植保体系建设,完善防控机制,加强普查监测,坚持不懈抓好红火蚁防控知识宣传,确保防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道路命名

城市街道门牌是彰显城市形象的直接体现,体现城市的文明和秩序,反映了城市管理规范程度和管理水平。人大代表许建青在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完善市区道路命名与门牌管理的建议》,指出市区道路命名和门牌管理存在路名模糊、有牌不装、残旧遗失、规格不一、私自制作、随意安装等问题,建议加强完善道路命名与门牌管理,加大宣传,提高广大群众认识对门牌路牌号的使用。

针对该代表提出的建议,2020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通过察看实地、听取汇报和交换意见的形式“面对面”督办该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工作,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道路门(楼)牌的重要性,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整治方案,分步实施推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建议办理,聚焦“病症”,找出“病因”,按照《河源市地名管理办法》和《河源市门(楼)牌管理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从部门职责分工上抓好问题的整改落实。

对道路名称模糊易混淆等问题,市民政局于2020年8月份就道路命名工作开始整改,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调研。为解决市区门(楼)牌缺编、丢失、破损、误差等混乱现象,市公安局以河源高新区为试点,对该区范围内的街路巷、门(楼)牌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采集标准地址入库、编制二维码门牌;市公安局源城分局于2020年9月至12月开展以门(楼)牌编制、安装、更新、补缺、纠错等为重点的门(楼)牌清理整改工作。市城管局对86条城市道路路牌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出存在破损、倾斜、模糊不清、路名未及时更新等问题道路路牌、交通指示牌48块,目前已完成整改。此外,市公安局还将尽快修订《河源市门(楼)牌管理实施办法》,确保门(楼)牌编订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关键词:护栏修缮

市区西堤路亲水步道靠河堤侧修建,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步道长约1700米,仿木栏杆总长约3223米,该工程于2013年10月完工并开放使用。步道栏杆由于长年累月日晒雨淋、风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之遭受2019年“6·10”“6·12”洪灾影响,栏杆被河水长时间浸泡,损毁更加严重,甚至局部出现倒塌现象,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市民反映强烈。

为此,市人大代表吴利娥提出了《关于修缮西堤路亲水步道护栏的建议》,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将修缮护栏纳入2020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和财政预算,及时修缮亲水步道护栏,消除安全隐患,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吴利娥的建议得到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城管局会同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到现场进行全面排查,在征求市财政、住建、代建部门意见后,请示市政府启动亲水步道栏杆重修工作,2019年10月,市直城建系统调度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决定启动新丰江南岸亲水步道栏杆及灯光的重修项目。据了解,重修项目起点位于小江桥下,终点止于公园东路。步道长约1700米,仿木栏杆总长约3223米,总投资约280万元。目前,西堤路亲水步道护栏修缮已完成。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