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资政谋发展 团结奋斗新征程
——市政协2020年工作综述
■2020年10月15日,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丽萍率住河源的省政协委员和相关市政协委员到中山市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工作,走访住中山的我市政协委员。
■市政协主席张丽萍率队到紫金县蓝塘镇调研乡镇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建设情况
■2020年10月19日,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2020年,砥砺奋进,步履铿锵。
这一年,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职尽责、建言资政,为奋力推动河源融入“双区”建设,推进“六稳”“六保”重点工作落实,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助力推进“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回首2020年,征途充满艰辛,奋斗成果显著。
这一年,市政协收获满满,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成绩单:报送调研视察报告16篇,立案提案124件,报送社情民意信息68篇,组织开展各类协商39次……
这一年,市政协编辑出版了文史资料《新丰江水库纪事》和《河源江河录》;举办了河源市“政协杯”征文活动,广泛传播河源好声音,汇聚强大正能量。
提高站位 筑牢思想之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2020年,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学然后知不足。市政协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及时召开各类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及省委、市委重要学习议题,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人民政协的共识和初心所在。一年来,市政协始终把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市政协党组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为人民政协更好担负新时代新使命提供坚强保证。
市政协还不断完善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总支—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各项履职活动均成立临时党委或临时党支部,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切实加强了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开展。
优质提案 助力河源发展
市政协一直把提案工作作为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的重要抓手 。
市政协始终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履职着力点,建为民之言、谋利民之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政协河源市七届四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153件,经审查,立案124件,其中,重点及重要提案25件,内容主要涉及教育民生、农村农业、生态环境、财政经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截至2020年12月上旬,交办提案全部办理完毕,答复率100%。
市政协认真落实市领导领衔挂案督办重点提案制度,把提案办理工作办好办实。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案督办下,加快了提案的有效办理和落实,提升了提案办理质量。
2020年以来,督办领导与委员们围绕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及推进灯塔盆地全面高质量“融深”“融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等25个方面问题进行面对面协商,充分发挥提案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重要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有效形式、凝聚共识的有力抓手、转化履职成果的重要载体、汇集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在政协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2020年,我市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相关问题,报送了68期社情民意信息,有效发挥了社情民意信息“立交桥”“高速路”“直通车”功能。
深入调研 提升履职成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服务决策、发挥作用的根本,是调动政协委员履职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政协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2020年,市政协常委会紧扣“融深”“融湾”主题,重点围绕推动深河特别合作区建设、深河医院现代化管理体系构想、乡村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推进灯塔盆地高质量“融湾”等课题,精心组织调研视察,开展专题协商议政,形成了质量高、可操作性强的调研视察报告。各专委会结合自身职能就发挥律师在法治河源建设中作用、发挥高铁带动作用助推河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茶叶产业发展等主题进行调研,形成了含金量十足的调研报告。一年来,市政协共形成并报送调研报告16篇,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政协调研成果专门作出批示并专题听取情况汇报,把报告中的意见建议纳入工作部署。
在乡村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队伍建设专题调研中,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了解乡村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赶赴清远参观学习,学习借鉴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做法。调研组将调研了解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力求从顶层设计上给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队伍建设更多的支持,促进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队伍建设更好地发展。
参与调研的政协委员纷纷表示,来自不同领域的成员,带来了不同的观念、思维方式及不同的思考方向、角度。在政协协商中,这些不同之处完全可以求同存异,转化为跨界的优势,开展交叉研究,找到结合点,为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打开新的思路,寻找新的突破点。
实践证明,人民政协只有做好做实调查研究,才能够真正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主动发声 展现政协风采
传播河源好声音,展示政协新形象。
市政协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作为宣传河源和展现政协履职工作的窗口。2020年,在《人民政协报》专版刊登了我市政协履职工作亮点;在市政协门户网站发布信息500余条,“河源政协”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182期900余条;《委员直播间》播出52期;《河源政协》编发4期;市级媒体刊播新闻100多条,让网站、微信公众号成为展现委员风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为讴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优越性,展示河源市政协围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履职尽责取得的新成效,颂扬广大政协委员携手战“疫”、扶贫济困、热心公益、担当作为的新时代委员风采。市政协与市诗词协会联合举办河源市“政协杯”诗词散文大赛采风征文活动,活动共征集到300多篇作品。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独具特色的基础性职能工作,是一项具有统战特色并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仅是实践“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形式,而且是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为宗旨的统战工作平台。市政协十分重视文史资料工作,继续与河源日报社在《河源日报》“人文周刊”联合开设“河源文史”栏目,推出“河源人物志”系列报道,去年共刊发47期21万字;编辑出版文史资料《新丰江水库纪事》和《河源江河录》,旨在历史文化的挖掘中增强河源文化认同,进一步弘扬河源特色文化、打响河源文化品牌。
强化担当 凝聚抗疫合力
人民政协为人民,这是人民政协的初心和使命。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政协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动员政协委员及机关干部积极投身疫情排查、病患救治等疫情防控一线,在疫情大考面前展现人民政协的治理效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政协发挥自身优势,发出《致全市政协委员的倡议书》,号召全体政协委员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智慧和力量。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响应,主动捐赠消毒液、口罩、药品等紧缺物资,捐赠给一线防疫人员。疫情防控中,广大政协委员用热血与勇气、责任与担当,凝聚抗疫合力,在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画卷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市政协还走进复工复产一线,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宣传惠企政策,传递信心、解决问题、共渡难关;利用网络议政、协商座谈、提案办理、社情民意等方式,就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积极建言献策,其中《关于在疫情特殊时期加强社会弱势群体防疫帮助的建议》和《关于降低物流成本,拓宽鹰嘴蜜桃网上销售渠道的建议》等提案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这次疫情大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见证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和政协委员的忠诚担当。
固本强基 提升服务效能
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市政协把固本强基促提高作为基础工作,抓好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履职担当的能力,推动政协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持续增强。
委员强则政协强。市政协积极落实走访委员制度,倾听委员对经济社会发展及政协工作的意见建议;开展委员履职培训,开阔委员视野,提升委员政治素养和履职水平;完善政协履职管理,规范政协机关运行机制,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有效提高机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市政协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机关工作效能。组织举办了市政协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进一步提升机关干部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模范机关创建,持之以恒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做到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在政治上更加清醒坚定,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人民政协有效履职提供了坚强保障。
■文/图 本报记者 高芳芳 通讯员 陈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