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推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三项办工作部署,进一步创新理念、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发力,精准作为,由市人社局牵头负责,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年以来,全市共培训“粤菜师傅”5036人次,其中考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1634人,带动就业创业1万多人;开展“南粤家政”培训11567人次,带动就业创业超过2.3万人;开展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培训480人,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500人;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备案企业729家,备案人数10.71万人,发放培训补贴7689.87万元,惠及519家企业77501人;开展以工代训共147家企业17628人,发放补贴1521.15万元;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晚间新闻》、《广东新闻联播》、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相继深入报道了河源三项工程工作经验及成效。
加强特色服务平台建设,夯实融深融湾基础。一是建设“河源家政一条街”(家政超市),为家政企业、家政从业者、家政服务需求者提供一个集家政展示、家政交流、公共服务、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家政服务平台。该项目列入省领导定点联系河源重点任务清单,并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业斌、省政府副省长王曦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共有23家家政企业签约进驻,将于近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建设河源市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打造“一馆一街一中心”,为社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电商创业服务,致力于打通河源优质农副产品与粤港澳大湾区群众高品质物资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结合三项工程,把产业园打造成机构引进、服务延伸、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等多功能就业服务综合体,以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助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助推河源振兴发展。
加速融深融湾,实现合作无缝对接。一是加强交流合作,打通融湾合作通道。二是举办2020年“粤菜师傅”河源客味厨艺融深交流系列活动,促进深河两市粤菜师傅人才交流合作和培养输出,现场签订食材供应协议,助推我市全域全面融深融湾。
打造河源特色,传承客家文化。一是致力打造全省最优质食材供应基地,注重制定优质食材认定标准和收集整理优质食材,加强食材生产营销管理,打造河源“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的优质食材品牌。二是积极创新宣传形式。联合河源广播电视台、河源日报社等媒体开设《促进业·走进月嫂村》专栏,通过挖掘、培训、扶持一批“大湖月嫂”“船塘月嫂”“上坪月嫂”等家政服务品牌,努力把“河源月嫂”打造成广东乃至全国知名家政品牌。央视晚间新闻频道、广东新闻联播频道深入宣传报道我市相关工作经验。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重点挖掘培养忠信花灯制作、和平泥鸡泥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技能工程抗疫,彰显社会担当。一是组建“南粤家政”服务队。组织“南粤家政”服务队到援鄂医护人员共30多户家庭开展“你赴一线抗疫,我送贴心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免费提供居家保洁、消毒、家电维修等系列服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频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二是组织河源市“南粤家政”服务队35名志愿者到河源中学开展“助力复学,情暖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为1400多名学生提供行李搬运等服务,相关新闻报道被选送登载在“学习强国”平台。三是组建“粤菜师傅”服务队,开展“众志成城抗疫情,‘粤菜师傅’送温暖”爱心送餐活动,每天为奋战在高速公路出口、街道、社区、乡村各个卡口的一线抗疫人员送上暖心早餐,全市共有10多家餐饮企业50多名餐饮从业人员参加活动,送出暖心早餐超过6000份。